這是我,但也不是我
用 AI 將真人拍攝素材轉為虛擬角色,不僅便宜又快速,也比全 AI 生成的人像更真實。只需半天拍攝、綠幕與提詞機,AI 就能讓角色說各種語言的台詞,應用範圍遍及行銷、宣傳甚至政治操作。
南韓演員 Simon Lee 原本只是將肖像授權給 AI 行銷公司,沒想到竟在 TikTok 和 Instagram 上看到自己的虛擬分身「變身」成醫生,推銷檸檬香蜂草茶減肥、泡冰水治痘等怪異療法。他無奈地說:「如果只是普通廣告我還能接受,但這根本就是詐騙。」由於合約條款限制,他甚至無權要求下架影片。
AI生成,便宜又快速
AI 技術正在顛覆演藝與廣告產業。越來越多公司建立數位模特兒資料庫,用 AI 將真人拍攝素材轉為虛擬角色,不僅便宜又快速,也比全 AI 生成的人像更真實。只需半天拍攝、綠幕與提詞機,AI 就能讓角色說各種語言的台詞,應用範圍遍及行銷、宣傳甚至政治操作。
然而,一紙合約卻可能讓演員失去對自身肖像的控制。
The contracts for selling likeness for an AI-generated avatar offer up to a few thousand euros, depending on duration and how well a person is known. In their rush to make quick cash, some people have found it hard to fully understand what they were signing up for:… pic.twitter.com/Mu74ULoulG
淪為政治宣傳工具的臉
紐約演員 Adam Coy 出於經濟考量,以1,000美元將臉和聲音授權給 AI 公司 MCM。一年內,他的虛擬分身竟自稱來自未來,還預告災難。他坦言:「這錢賺得輕鬆,但真的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越界了。」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英國模特兒 Connor Yeates 身上。他在經濟困頓時簽下三年合約,結果發現自己被拿來為非洲國家布吉納法索政變上台的總統站台。合約沒明確禁止政治用途,使得虛擬分身成為政治宣傳工具。
▲影片為《衛報》調查專制政權下的AI深偽技術,但直到記者聯繫Connor Yeates後,她才知道這些影片的存在。
律師:科技發展太快,法律還跟不上
AI 公司 Synthesia 雖表示已強化內容審查,但各類類似的平台仍持續冒出,其中不少對使用情境幾乎不設限。專精商業合約的律師 Alyssa Malchiodi 指出,不少授權文件內含「全球、永久、不可撤回」等條款,幾乎等於將自己的聲音與臉孔「永久賣斷」。
她警告:「這些不是虛構的臉,而是真實的人。科技發展得太快,法律還來不及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