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AI新手村

「不忍了!你們這些免費仔」文字工作者集體聯署向生成式AI討版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數位時代文/ 陳建鈞 

生成式AI引起的版權爭議持續,《紐約時報》就率先宣布,將會阻擋OpenAI的爬蟲,以避免作者的文章心血被當作AI的免費素材。外媒報導指出,《紐約時報》似乎早在8月17日就開始阻擋爬蟲,同時,《紐約時報》也考慮採取更積極的作為,也就是對 OpenAI 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採取法律行動。

從媒體到作家,眾多文字工作者都決定對AI「不忍了」!繼媒體業者與科技巨頭討論AI產品的版權問題後,現在更有 超過8,000名作者連署向微軟、Google、Meta等科技公司致信,要求這些公司倘若沒有得到許可,或者支付相關費用,不得利用他們的心血訓練AI。

文章插圖

誰都能成為JK羅琳

「能給我一段《哈利波特》裡,哈利與佛地魔對抗的情節嗎?」在ChatGPT上如此發問,你會很快得到以下的回覆,「當然!以下是《哈利波特》系列中,哈利與佛地魔對抗的一段情節⋯⋯。」無論新聞事件、文章內容到小說劇情,AI都能信手拈來,背後的訓練是否使用了眾多擁有版權的文字創作,或許不言自明。

這封公開信中指控,許多用於訓練AI的書本內容,都是來自一些惡名昭彰的盜版網站,這些公司未經同意地利用了無數作者的心血,並且沒有支付半毛錢。

不忍了!你們這些免費仔

「上百萬受版權保護的書籍、文章、散文、詩歌為AI提供了『食物』,這些食物無窮無盡,而且完全免費。」信中提到,「你們花費了數十億美元開發AI技術,為利用我們的著作支付報酬很公平,否則AI會變得非常平庸能力有限。」

多數AI訓練的素材都是來自網路上,而且通常沒有特別徵求過許可,但由於公司不會公布訓練AI的素材來源,因此通常不知道是否使用合法來源。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多數業者都沒有和媒體或作者取得授權,《華爾街日報》指出,有科技公司表示,抓取網路上的資訊訓練AI屬於合理使用範圍。

三項訴求,缺一不可

「AI的產出本質上是衍生物。」作者協會主席瑪雅.尚巴格.蘭(Maya Shanbhag Lang)表示,「我們的作品不得在沒有經過同意、署名、報酬的情況下使用,三者缺一不可。」

大致而言,公開信主要要求科技公司達成以下三點:

  1. 取得生成式AI系統中使用的版權內容許可

  2. 公平地給予在過去或現在生成式AI系統中所使用到作品的作者報酬

  3. 公平地給予AI生成內容中使用到的作品的作者,無論這些生成是否違反現行法律

文章插圖

最基本的使用者付費

《TechCrunch》特別指出,這封公開信沒有提到任何法律行動。勢單力薄的作家個人要與大公司在法庭上對抗並不容易,訴訟不僅曠日費時,還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援,對收益有限的文字工作者而言,或許不是爭取權益的可行選項。

但仍有部分作家願意訴諸法律行動,《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提到,有數位作者近期簽署了集體訴訟,控告Meta、OpenAI利用盜版版權內容訓練AI。不過得出結果前,或許仍要漫長的時間等待。

紐約時報等媒體巨頭傳出已經開始和Google、微軟、OpenAI等AI領域的領先公司協商,希望能為AI使用到的版權內容付費。

AI訓練素材的爭議早已延燒多時,先前歐盟擬定AI法案時,就打算要求部分AI模型開發者公布訓練用的版權素材,不過該法案曾受到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反對,聲稱倘若無法全部遵守規定,他們就會離開歐洲市場。該法案目前仍在內部商討細節,距離實際上路至少還要數年之久。

媒體業產業主動出擊

媒體領域針對AI訓練素材問題展開的行動,不只有這封公開信。上個月《金融時報》揭露,新聞集團、阿克塞爾.斯普林格集團、紐約時報、衛報等出版公司,都已經就AI訓練素材的議題,與至少一家科技公司接觸。

《金融時報》指出,這次媒體產業開始主動出擊,或許是希望因為網路發展初期的慘痛教訓,當時大量的免費文章在網路上供人閱讀,影響了媒體產業的經營,最終是Google、Facebook開闢出連接這些資訊的管道,並建立了數十億美元的線上廣告產業。

根據目前的消息,Google已經會見過阿克塞爾.斯普林格集團、衛報等業者;而OpenAI也與紐約時報、新聞集團就這個議題有過討論。有一家業者透露,Google已經坦承他們應該為此付費,這是很大的一步進展。

從最近的消息來看,OpenAI可能也向媒體業釋出了友善的回應,上週就宣布與美聯社合作探索AI在媒體領域的使用,並會付費使用美聯社的內容;與作家發布公開信同一天,OpenAI宣布向非營利組織美國新聞計畫(American Journalism Project)提供500萬美元,尋找AI支持在地新聞的方法。

只不過,究竟科技巨頭該如何為使用的版權內容付費、支付多少費用,目前都還需要雙方繼續協商探索。有一位媒體業高層便指出,有業者開出的價碼是每年500萬到2,000萬美元。

談判,拿什麼談?

不過也有媒體業者認為應該以量計價。阿克塞爾.斯普林格集團執行長多芬納(Mathias Döpfner)指出,他希望能依照音樂產業的模式按照使用量收費,不過問題在於目前AI使用多少版權內容仍是黑盒子,沒有公司願意公開。

唯一令人擔憂的是,就像先前媒體業曾就文章的曝光要求Google等平台付費,但大多只有大型媒體公司能夠與Google談判達成協議,小型出版商或個人作者,甚至很難取得坐上談判桌的機會。

數位時代 logo

數位時代

長期聚焦於全球、台灣與中國等地最新的科技、網路、創業、數位行銷等議題的動態及趨勢。受到企業領袖與新世代菁英的喜愛,更引領台灣社會對「新商業」的關注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