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社群平台X發布聲明,宣布法國將於9月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承認巴勒斯坦為主權國家,成為七大工業國(G7)中首位採取此立場的國家。馬克宏強調,這是為了實現中東「公正且持久的和平」,並強調「當前最迫切的是讓加薩的戰爭停止,拯救平民百姓的生命」。
Fidèle à son engagement historique pour une paix juste et durable au Proche-Orient, j’ai décidé que la France reconnaîtra l’État de Palestine. J’en ferai l’annonce solennelle à l’Assemblée générale des Nations unies, au mois de septembre prochain.… pic.twitter.com/7yQLkqoFWC
這項決定立即在國際間引起激烈反應。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與沙烏地阿拉伯表示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組織(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PLO)秘書長胡賽因.謝赫(Hussein Al Sheikh)對此表示「感謝與肯定」,認為這展現了法國對國際法的支持及對巴勒斯坦自決權的尊重。
而以色列和美國則強烈譴責,認為此舉將鼓勵恐怖主義、削弱和平前景。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對此表示強烈譴責,批評馬克宏的舉動「獎勵了恐怖主義」,稱巴勒斯坦建國只會讓哈瑪斯(Hamas)等組織獲得更多立足點,最終危及以色列的生存。
We strongly condemn President Macron’s decision to recognize a Palestinian state next to Tel Aviv in the wake of the October 7 massacre. Such a move rewards terror and risks creating another Iranian proxy, just as Gaza became. A Palestinian state in these conditions would be a…
承認的意涵:是實質改變還是只是象徵?
在地緣政治動盪中,「國家承認」本身就是一場複雜而微妙的國際較勁。巴勒斯坦目前在聯合國的地位是「觀察員實體」,而非正式會員國。雖然聯合國大會曾高票通過決議支持巴勒斯坦入聯,但由於一些常任理事國(例如美國)行使否決權,巴勒斯坦仍未能成為正式會員國。
目前已有超過140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為主權國家」,包括西班牙、瑞典、愛爾蘭、挪威等歐洲國家,但作為唯一具核武與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的歐盟成員,法國的舉動具有更高象徵意義。
本次馬克宏的宣布屬於外交上的「象徵性承認」,雖不會直接改變現場局勢,但意義重大,可能加速歐盟內部相關討論,進而影響其他歐洲大國跟進,也反應了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目前在加薩作戰行動的不滿正持續升高。
馬克宏在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統阿巴斯(Mahmoud Abbas)的信中表達期待:「我將特別關注加薩停火、人質釋放、哈瑪斯解除武裝,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在各地區的治理整合。」
法國的內部壓力與外交轉向:馬克宏的政治賭注
作為擁有西歐許多穆斯林與猶太人口的國家,法國長期在中東政策上保持相對平衡。馬克宏過去曾強烈譴責哈瑪斯對以色列的襲擊,並反覆表達反對反猶主義的立場。
然而,隨著加薩人道危機持續惡化、以色列限制救援物資進入、以及數百名巴勒斯坦人因飢餓試圖取食遭殺害,馬克宏對以色列政策的顯然已有強烈不滿。
在本次聲明中,馬克宏強調:「我們清楚表明,建國是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剝奪的權利。停火會讓我們走上實現兩國方案的道路,確保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和平與安全。」
根據《紐約時報》駐巴黎分社社長Roger Cohen分析,馬克宏向來被視為具風險承擔特質的領袖,從38歲當選總統開始,他便多次在國際舞台上表現出「突圍式外交」策略,在傳統外交途徑僵局下,透過單邊行動尋求影響力與領導地位。此次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舉動,也可視為他對當前美國消極態度、以及沙烏地阿拉伯對「兩國方案」(Two-State Solution)日益冷淡、對「和平進程」的信心不如以往的回應。
儘管法國的決定備受關注,但不少國際觀察人士仍質疑其實質作用。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中東問題專家米勒(Aaron David Miller)指出:「這更像是一種道德姿態,而非會實際改變巴勒斯坦人命運的政策。」
國際反應兩極:巴勒斯坦與阿拉伯國家表示歡迎
相對地,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與多個阿拉伯國家對馬克宏的立場表示歡迎。阿巴斯的副手、巴解組織幹部胡賽因.謝赫(Hussein al-Sheikh)表示:「這反映了法國對國際法的堅持,以及對巴勒斯坦人民自決權與建國權的支持。」
We express our thanks and appreciation to His Excellency President Emmanuel Macron for his letter addressed to His Excellency President Mahmoud Abbas, in which he reaffirmed France's steadfast position and confirmed his country's intention to recognize the State of Palestine in… https://t.co/Jio2cvWtVm
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也發表聲明讚揚法國,指出此舉「再次證明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人自決與建立獨立國家的普遍共識」。根據BBC報導,哈瑪斯也表態稱這是「邁向正確方向的一步」(positive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並呼籲其他國家「效法法國」(to follow France's lead)。
以色列與美國強烈反對
馬克宏的表態立刻引來以色列方面的強烈反彈。「我們強烈譴責馬克宏總統的決定。」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表示:「這是獎勵恐怖主義的行為。」他警告說:「在目前的條件下建立巴勒斯坦國,只會成為毀滅以色列的跳板,而不是與以色列和平共處。」
同時,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歐(Marco Rubio)也發聲批評,稱法國的決定「魯莽」,只會「服務哈瑪斯的宣傳」,並削弱和平進程。他表示:「美國堅決反對馬克宏的計畫。」
The United States strongly rejects @EmmanuelMacron’s plan to recognize a Palestinian state at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This reckless decision only serves Hamas propaganda and sets back peace. It is a slap in the face to the victims of October 7th.
作為以色列最主要的國際盟友,美國與英國等多數G7國家至今仍未承認巴勒斯坦國。法國此舉可能讓其在G7內部的外交角色出現調整,並與以色列及美國的立場漸行漸遠。
目前,聯合國 193 個會員國中已有超過 140 國承認巴勒斯坦,但大多數西方國家仍持保留立場。雖然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近日也表態,支持在「實現停火之後」朝承認巴勒斯坦國邁進,但尚未給出明確時間表。德國與義大利則明確表示需要更廣泛協調。
國際間對加薩人道危機的關切升高
根據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機構(UNRWA)報告,加薩市五分之一的兒童營養不良,且狀況每日惡化。根據加薩衛生部門數據迄今已有超過 59,000 名加薩居民喪生,而地區大半基礎設施已毀。
英國首相施凱爾(Sir Keir Starmer)針對加薩地區惡化的人道局勢發表聲明,形容當地情況「無法言喻、不可辯護」,並表示國際社會正目睹一場「人道災難」。他指出,加薩的處境「已嚴峻一段時間」,但如今已「跌入新的谷底」。施凱爾表示,他將於週五與德國、法國領袖進行緊急通話,討論如何「停止殺戮,並讓當地人民獲得急需的食物」。
儘管以色列堅稱「不存在圍困」,並將責任歸咎於哈瑪斯,但來自 100 多個人道救援與人權組織的聯合聲明,早已指出加薩正面臨大規模飢荒風險,呼籲各國政府採取更有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