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記者走訪戰區 孩童超齡發言:恨透未來

以巴衝突和敘利亞的戰火沒有停止的跡象,到訪加薩和敘利亞等戰爭區的BBC記者追蹤了當地孩童的生活,結果發現戰爭已經改變了孩子們的思考方式,對他們來說,未來是可恨的。

文章插圖

以巴雙方皆重傷

上週末,以巴雙方同意因應人道主義的需求停火12小時,但談到完全停戰的想法時,雙邊卻沒有鬆手跡象。隨戰火延燒,加薩走廊和以色列在周一時都傳出嚴重死傷的消息,加薩方面有10位居民喪生,其中包含8名孩童;以色列方面也有5名士兵身亡。

痛苦但不停手

周一的交火中,共有8名孩童喪生,巴勒斯坦官方譴責這是以色列的攻擊所致,以色列方面則回應,這些傷亡是「恐怖份子」誤發的飛彈爆炸所造成。

以色列總理納坦亞虎(Benjamin Netanyahu)就表示,這場戰事很可能會繼續「延長」下去:「我們保護市民、士兵還有孩童的任務將會持續下去,我們承擔責任,直到任務完成。」

納坦亞虎稱周一是「痛苦的一日」,但也加註說以色列不會就此停手,他們要完全「消除」哈瑪斯從加薩走廊挖向以色列的地道才會罷手。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BBC記者走訪戰區孩童

有關戰區孩子們的生活景象,BBC記者萊斯(Lyse Doucet)日前因為報導以巴衝突親自前往加薩走廊,而過去6個月中,她已經追蹤了6名敘利亞孩童的生活有一段時間,萊斯回想近期戰事時,感到這些戰火已經嚴重衝擊到了孩子們的生活,以下皆以萊斯自述角度敘寫。

現實比電視報導更殘忍

現實和你從電視螢幕上看到的層級完全不同。我訪問到12歲的希耶德(Syed),他的雙眼直盯眼前的水泥牆,彷彿他的雙眼可以在灰色的牆面上鑽出一個洞,讓他逃離現況。他說:「我們坐在救護車上的時候,我以為他會活下來的,那時候我覺得還好。」

但是,當希耶德抵達醫院的時候,他的弟弟穆罕默德死了,事實上,他的3位堂兄弟就是7月16日那時在海港邊玩被炸死的三人。以色列堅稱他們沒有特意瞄準一般平民,但加薩走廊是個縱長型的地帶,在人口密集的前提下受到攻擊,當地的孩子是根本沒地方可躲的。

雖然加薩走廊的哈瑪斯組織否認把民眾當人肉盾牌,但我們在當地就看到有飛彈從民宅和廣場中發射出來。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戰火摧毀童年

戰爭非常殘酷,因為戰場就直接發生在人們生活的街道、學校中,戰火轟炸過後什麼都不剩。

孩子們的死亡數字不斷攀高,更別說他們的童年也早已被戰火摧毀殆盡,上個禮拜聯合國發出警告,加薩走廊現在面對的是每小時就有一名孩童死亡的危機。

就在加薩走廊成了各大國際媒體的頭版前,敘利亞當地孩子們的生活情景也觸動世人的心:迎向第4年的內戰,彷彿是要懲罰敘利亞的人民一樣,就算是年幼的孩子都成了狙擊手的目標。連嬰兒都傳出被折磨受虐的消息。

上百萬名孩童生活在飢餓和害怕中,許多人生活受限,只能活在被把持的地區裡面。

文章插圖

每當我到訪敘利亞的時候,我逐漸了解到,孩子們不僅僅是一群心碎、流著眼淚,或是用無邪笑臉面對你的人,他們是一群生活在戰區前線,可以告訴你現代戰爭將面臨的複雜後果,也能說出讓你動容的故事的人。

過去6個月,我和攝影師羅賓(Robin Barnwell)一同追蹤6名敘利亞孩子們生活,從他們的生活可以看見他們國家的社會和政局發展,更顯示出敘利亞的未來是那麼地令人擔憂。

12歲上戰場

「我看來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孩,」9歲的伊札丹(Ezadine)淡然地說著,「但今天如果換成道德規範和人性角度來看我時,我就不是小孩。過去,我們會說12歲的孩子相當年輕,但現在已經不是這個情況了,在敘利亞,當你12歲的時候,你就一定要加入聖戰(jihad)。」

伊札丹外表看起來其實和那些帶著淘氣笑臉、在校園中閒逛、聽著音樂的小朋友沒什麼差別,但他是一位難民,一位待在土耳其南部難民營中的孩子,他的世界因為解放敘利亞民兵而驟變,他年幼的兄長已經加入戰事中。

編註:根據《維基百科》,聖戰(jihad) 出自阿拉伯語詞根「jahada」,即「作出一切努力」或「竭力奮爭」之意,字面意思並非「神聖的戰爭」(Holy war),較準確的說法是「鬥爭、爭鬥」或「奮鬥、努力」,這是伊斯蘭教及穆斯林世界常用的宗教術語, Jihad是穆斯林的宗教義務。

聖戰的廣義被界定為「運用最大限度的力量、氣力、努力及能力對付不被認可的事物」,不被認可的事物可指敵人、魔鬼及私慾,故可劃分為不同種類的聖戰。

聖戰一詞如果不是用作修飾詞,一般被理解為軍事層面上的意思;另外也可指一人對追求宗教及道德完善的鬥爭,特別是什葉派及蘇非主義的穆斯林權威人士將聖戰分為「大聖戰」及「小聖戰」,「大聖戰」是指精神上的自我完善,「小聖戰」則指戰事。

文章插圖

玩伴成了敵人

幾百哩外的大馬士革,14歲的賈拉爾(Jalal)所待的地方和伊札丹完全不同,賈拉爾的爸爸和叔叔們是堅決支持敘利亞總統阿薩德(Bashar al-Assad)的陣營,大人們也加入了當地的防衛軍。

賈拉爾為失去的一切感到遺憾失落,他說:「這些戰事動盪改變我們,現在孩子們都了解也開始談論政治。我們都做好為國捐軀的準備了。」

不論是賈拉爾還是伊札丹,他們現在只能從分裂成兩邊的陣營遙遙相望,他們看著以前玩在一塊的朋友在另一邊,他們的朋友現在被稱為「被洗腦的一群人」。

文章插圖

超齡表現的女孩

對他們身處的現況,敘利亞的孩子們也越來越清醒。9歲的瑪莉安姆(Mariam)就說:「我實在想不通,為什麼我要因為阿薩德想掌權就失去我的腿。」穿著漂亮藍洋裝的她,用那超齡的冷靜態度受訪。

瑪莉安姆對發生的事情都記得很清楚,她還記得戰機飛向她家的那天,她和家人就住在古城霍姆斯(Homs)的城郊:「我們家有個大窗戶,那天我從窗戶往外看,就看到一架飛機飛過,還投下了一個木桶,接著就飛走了。」

如今,瑪莉安姆沒辦法坐在她們家了,她也沒辦法和難民營中其他孩子一起在遊樂場玩。

編註:這邊提到的飛機拋下木桶,指的是敘利亞政府軍使用裝有炸彈的木桶來攻擊敵方,這樣的攻擊成本較低,但因為無法確切瞄準標的,容易誤傷平民。

文章插圖

只剩下武器的世界

當我們談到年幼孩童時,我們想像的是要怎麼幫他們從小打好基礎、怎麼讓他們吃飽、還有該讓他們吸收什麼樣的知識。

8歲的巴勒(Baraa),他和家人從霍姆斯城中遭到把持的老街區逃出來,他受訪時用不好意思的態度說:「我沒學到怎麼讀和寫字,我被教導的就是各種的武器,我可以叫出每一種子彈、追蹤器還有橡膠子彈的名稱。」

想裝堅強的男孩

當我們進入到大馬士革邊境的巴勒斯坦營區,我們碰上13歲的基法(Kifah),他說這邊生活一切「正常」,但當我們進一步問到他在這邊吃些什麼時,基法故意保持的堅強全碎落一地,他的臉滿是淚水邊說:「這邊連麵包都沒有。」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戰爭成了日常風景

對生活在戰火下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的「正常」生活是一波又一波的困難。

我在加薩走廊的圖恩區(Zeitoun)訪問到一個家族的頭頭歐達(Amer Oda),我問他說:「孩子們是不是都嚇壞了?」他身後的階梯上,可以看到各種年齡的孩子擠在水泥地上。

對他們來說,以色列軍隊或是坦克車的重砲聲響成了日常的一部分,還有那些朝以色列發射的飛彈呼嘯而過也成了生活風景。身為家族領導,歐達沒有管以色列發出的警告,他仍讓45人組成的家庭留在當地。

問他為什麼不逃走?歐達說了每一位加薩居民都會說的話:「我們可以去哪?」他邊說邊拉著年僅4歲、擁有一副天使笑臉與褐色大眼的狄瑪,歐達繼續說:「這些事情已經變成他們的日常生活,這些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世界。」

4歲的狄瑪已經在2次的以巴衝突中倖存下來,事實上,每一位6歲左右的加薩孩童,都歷經過3場以上的戰爭。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還是想要有童年

這邊的孩子們,常常會說出帶有相當智慧的超齡發言,但你還是看得出來他們渴望擁有童年。在加薩走廊,有一家人就因為以色列出名的「襲擊屋頂」行動而失去了3個孩子,這些孩子當時就在自家屋頂上和鴿子玩,與一般小孩無異。

我第一次報導到加薩孩童在海邊被炸死的新聞時,目擊者告訴我那些孩子們其實正在海邊找可以回收的金屬,因為他們想幫忙補貼家計,這些孩子們的爸爸是漁夫,但是已經被當地政府限制出海。

我想知道這場悲劇當時的情況,我問了問希耶德的爸爸巴克爾(Ramiz Bakr),他說:「孩子們當時只是在比賽誰可以找到最多金屬。」他邊接受鄰人哀悼致意時邊對我說:「這只是他們平常玩的『阿拉伯人vs以色列人』的比賽遊戲......」

文章插圖

孩提時代玩的遊戲往往是影響他們未來成長的契機,11歲的妲德(Daad)住在敘利亞,穿著粉紅上衣的她常常做惡夢,她說:「我恨透未來了,我們不是活著,就是死了。」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