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擴散將成歷史!獨家專訪發現抑制癌症惡化基因的「傻子」團隊

害怕癌症嗎? 其實,台灣有一群學者正為了讓大家免於癌症的擔憂,不斷在癌症的研究上努力,日前台灣醫學界就報出喜訊,由國衛院蔡坤志醫師領軍的團隊找到了與所有癌症相關的基因,他們的發現堪稱是癌症研究的一個里程碑,未來,我們都將不用再擔心癌症復發或是擴散的疑慮。

地球圖輯隊很幸運地得到蔡醫師的首肯,他願意讓我們以獨家專訪的方式介紹他們,我們特地驅車南下到艷陽高照的台南,替大家專訪這開玩笑自稱「傻子」的研究團隊,一起來看看他們吧!

文章插圖

大腸癌、乳癌、胰臟癌或是攝護腺癌,這些你都耳熟能詳的癌症每年都會奪去許多人的生命,光是大腸癌更是出現年輕化趨勢,日前就已經有報導指出,台灣約每42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其實,這些看似與我們無關的疾病,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樣遙遠。

不過,近期癌症研究上傳來相當讓人興奮的消息,那就是國衛院蔡坤志醫師領軍的團隊找到了造成癌症病發後惡化的重要基因ASPM。

文章插圖

任務導向的國衛院

一直以來,為了讓大眾能免於癌症的威脅,全球醫界專家們埋首在治療方法的研究和實驗中,台灣也不例外,但每每一到實際執行層面像是臨床實驗、或是開發製藥上時,往往容易因跨領域整合或是資金投注的不足,讓癌症用藥的治療和開發新藥畫下休止符。

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一再發生,蔡坤志醫師所屬的國家衛生研究院(後簡稱國衛院)誕生了!總部位在竹南的國衛院成立至今,已經有18個年頭,另外在台南的分部也已經進入第7年。

國衛院聽來陌生?其實他們如同中研院一樣,是專門在各個領域上進行重要研究的機構,只是國衛院是專注在醫學的研究上,蔡醫師談到,國衛院的運作資金來自衛生署,是一種「任務導向」的單位,換句話說,衛生署會給他們研究方向,接下任務的研究人員就要努力找出解決的方案。

台灣接下來10年關鍵方向

以這次圍繞在腺體癌上的研究發現來說,也是得自衛生署給的研究方向之一,因為就台灣而言,未來10-20年間,舉凡與腺體癌相關的乳癌、胰臟癌、大腸癌、或是賀爾蒙相關的癌症都是要聚焦的方向。

蔡醫師在採訪開始笑著說:「希望大家知道我們這群傻子在做這樣的事情啊。」

文章插圖

國人飲食西化  疾病也跟著西化

蔡醫師介紹到,過去,台灣在癌症的研究方向上多著墨在環境污染或是感染引起的癌症上,例如肺癌、頭頸癌、或肝癌等等,但隨著醫學進步,這些癌症發生率漸漸降低或是趨於穩定。

然而,因為西方飲食習慣的影響,台灣人的也開始偏好以肉類、高脂肪的食物為主,巧克力或冰淇淋的甜食也時有所聞,漸漸地,我們的心血管疾病也呈現「西化」趨勢,這也是為何我們在近幾年常聽見新聞報導到大腸癌、乳癌威脅健康的消息。

在這樣的背景下,與大腸癌、乳癌、胰臟癌、攝護腺癌這些「流行」的癌症相關的「腺體癌」(註1)就成為台灣癌症研究的重點方向。

註1:任何會分泌激素(賀爾蒙)的器官都是腺體,例如乳腺、會分泌胃液或胰液的消化腺或攝護腺等等都是腺體,如果腺體轉成癌症就稱為腺體癌。

文章插圖

癌症也有幹細胞

這次,蔡坤志醫師帶領的研究團隊,就是在胰臟癌的研究中找到了相當重要的基因──ASPM基因。這個基因有多厲害呢?它是一種能控制癌症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的基因,與所有的腺體癌症都相關,這邊你或許會好奇,癌症竟然也有幹細胞?

事實上,癌症幹細胞和我們常在廣告或新聞中聽見的「正常」幹細胞不同,癌幹細胞會讓癌細胞繼續生長;過去2004年時,美國密西根州已經有學者發現這種細胞的存在,但一直到近期,學界才開始發現癌症幹細胞是讓癌細胞不斷生長的根源。

雖然癌幹細胞和正常幹細胞是否一樣仍是醫學界的爭論話題,但他們已承認有這樣的幹細胞存在,他們就發現,一旦拿掉癌幹細胞後,癌症就不再繼續生長,反之,如果沒有「根除」癌幹細胞就很有機率會再度復發。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有時開刀或是化療完成後,癌症卻又再度復發的狀況。

擒賊要擒王──抑制癌症源頭ASPM基因

這次,蔡醫師團隊發現ASPM基因,就代表若能用藥去抑制它的表現,未來可以進一步有效減少它控制的癌幹細胞數和活性,這不只能降低腫瘤轉成惡性的機率,也能遏止癌症復發或轉移的風險。

對胰臟癌、乳癌、或是攝護腺癌等等腺體癌友來說,未來標靶藥物針對ASPM基因去控制,就能大大提高他們的存活和復原率(註2)。

另外,蔡醫師團隊在這次ASPM基因研究中也開發出「分子診斷方式」,這能幫助癌友更精確地判斷癌症的情況,提高醫藥投入的準確性。

註2:目前標靶治療的方式仍是針對所有的癌細胞表面受體進行抑制,沒有針對癌症幹細胞去處理。標靶治療後,可能半年後又會復發。

文章插圖

同時和國內外藥廠合作

抑制ASPM基因的用藥甚麼時候出現?目前不論是藥物或是分子診斷方式,都已經進入全球專利申請的階段,蔡醫師就樂觀地談到,一般研究新發現都能成功申請專利,只是在生技或藥廠合作上,他們要同時與國外和國內的藥廠合作,這是因為國內藥廠大部分仍停留在學名藥或是健康食品開發的製作上,有關新藥尤其是癌症藥物的研發仍在起步階段。

小補充:什麼是學名藥?

根據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介紹,學名藥(Generic Drugs)指原廠藥的專利權過期後,其他合格藥廠依原廠藥申請專利時所公開的資訊,產製相同化學成分藥品。

文章插圖

開發新藥的漫漫長路

談到藥物開發時,蔡醫師感嘆地說,開發新藥是相當複雜的過程,以標靶藥物來說,不只是用動物實驗,而是要進一步做到靈長類動物的程度來確定藥物的效用和毒性程度,這就要仰賴國外實驗室的協助,而臨床實驗共分4期(註3),許多藥物常在實驗到第1.2階段時就因為毒性太高必須停止。也就是說,一個新藥的上市,相當需要有關單位長遠穩定的資金注入。

這次的基因用藥發現,也像是替台灣開創不同發展道路,蔡醫師以瑞士為例,當地有數個全球知名大藥廠(註:例如諾華和羅氏都是總部在瑞士的生技製藥公司),這替瑞士帶來相當的經濟資源,而如果台灣也能仿效,開發出自己的製藥生技領域,相信不失為一個可以樂見的未來。

註3:臨床實驗共分四階段:毒性檢驗、受試病人、全球數個醫院聯合實驗,通常通過第三階段就可以取得美國FDA的藥證,就能進行販售。第四階段是臨床監視期,也就是在新藥上市銷售後,通過對大量患者的臨床調查,監視新藥有無副作用以及其發生率和程度的大小。若出現嚴重的副作用且發生率較高,或療效不理想,則將對該新藥進行召回和退市。

文章插圖

我們是稀有動物

蔡醫師的團隊,就是要實現「轉譯醫學」的任務,他們是把研究發現推展到臨床,再進入到製藥的重要角色,但這樣的過程相當需要跨領域的人才存在,他們必須同時懂製藥、研究、臨床實驗等等。

「我們是醫師科學家(Physician Scientist),像是稀有動物一樣」蔡醫師笑著說,「(這樣的領域)唸書要念半輩子,做的人不多,薪水好像也還好(笑),像我念到40歲,這訓練的過程很長,但這樣跨領域的人很少。」

「我們的價值就是當作一個橋樑。」

文章插圖

建立台灣自己的生產線

蔡醫師進一步談到:「我們這邊想要建立台灣自己的包套、從頭到尾都可以完成的醫學研究團隊,執行面的環境很重要,例如需要專業的團體把你的點子推到臨床實驗、製藥等等,但因為現階段國內製藥產業不成熟,我們希望能把國家給的方向像是這次的胰臟或是腺體癌等等,能實際實現到去學界和實務界的合作。」

文章插圖

讓台灣加入世界舞台

這次ASPM基因為首的發現,不只是替治療癌症開啟新途徑,也像是替台灣找了新的經濟發展道路,蔡醫師在訪談尾聲表示,他們的發現就是希望能讓台灣也加入世界競爭的舞台,讓台灣「不只是做電腦而已」,讓製藥成為一個可行的亮點,因為台灣是有機會和國外大藥廠合作的。

「台灣人最珍貴的就是腦袋瓜啊(笑)。」

---本文為地球圖輯隊專訪---

Q:報導哪裡來

專訪內容都是來自地球圖輯隊編輯的心血,報導中的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Q:有關報導人物?

蔡坤志醫師個人小檔案:http://www.nhri.org.tw/NHRI_WEB/nhriw1001Action.do?emp_cd=970825

國家衛生研究院網頁:http://www.nhri.edu.tw/

Q:我有想推薦專訪的人物可以嗎?

好的、良善的人事物都值得分享出去,所以只要是為了夢想打拼,或是替社會盡一份力的地球人都請讓我們專訪吧!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