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要在乎政治人物的私生活嗎?

帶妹上賓館、夜店行為不檢、對妻子不忠多年......新聞報導到政治人物的私生活時,不只成了大眾茶餘飯後的話題,同時也讓許多人開始質疑政治人物是否有能力服務選民,究竟替公眾服務的「公領域」和私生活的「私領域」之間該混為一談嗎?

英國《衛報》研究國際關係的英國教授史蒂芬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文章插圖

政治人物在媒體上的形象或是私生活行為都成了大眾檢視的焦點。 photo credit: See-ming Lee

民眾:執政時做了甚麼才是重點
2013年時,英國《衛報》曾針對爆發過性醜聞的紐約州長 Eliot Spitzer又重回政壇一事,訪問過民眾,某些選民就表示他們頗能體諒這位前州長的行為,只要他個人行徑不會影響到公眾服務就好;當時,27歲的紐約客飛利浦(John Phillip)就說:「我想立法委員還有政府官員,他們在公領域上做的事情比私生活做了甚麼還重要,他們在政府單位時做了甚麼才是重點。」
 
另一名移民到美國的瑞士人賓克爾特(Courtney Binkert)說:「我住在瑞士的時候,我們都不管政治人物的私生活。」,「他們必須要夠聰明,而且能丟出好的政策。」


文章插圖

柯林頓的桃色緋聞許多人仍記憶猶新

最有權的人一樣會犯錯
在英國教導國際關係的史蒂芬‧麥克格林切教授(Dr Stephen McGlinchey),他同時也是《美國對伊朗軍事政策》(暫譯,原名為 US Arms Policies Towards the Shah’s Iran)一書的作者,他在2013年時也曾針對桃色糾紛下台的政治人物重回政壇發表過文章:


「我們所住的世界,被大眾媒體文化包圍,所謂的公眾領域和私人生活之間的界線常常是看不見的,就算是那些應該算「個人隱私」的資訊在政府竊聽或是手機駭客的出現下,也變成不再私密。接下來的新學期中,我會談論有關美國媒體上再度抬頭的『男政客被爆性醜聞』的現象。

要說哪一位政治人物的性醜聞特別讓人印象深刻,相信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的和白宮實習生吕茵斯基(Monica Lewinsky)的事件絕對榜上有名,相信現在還是有人記得「那件被噴上柯林頓精液的洋裝」的畫面,也是因為柯林頓爆出的桃色緋聞,讓人了解到就算你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人,也是會做出骯髒事的。」

 

文章插圖

照片中是2011年被爆性醜聞的眾議員Weiner,他在2013年時表明會再度參選市長選舉

如果你的考績是用私生活打分數?
「來到正題,到底,為民服務的公僕該不該因私人行為遭公眾羞辱和議論?我們現代社會中,就只剩下挖八卦和醜聞嗎?我們難道不該說『個人私生活做的事情跟他的工作無關』嗎?

換角度想,如果今天你的老闆評核你的工作績效,是用你的個人生活去給分時,你覺得這公平嗎?我個人就很懷疑。我想就算是勞工法規也不會同意的。這邊,我不是要去幫那些誹聞中的行為合理化,只是想提出論點,那些緋聞事件不一定會完全影響個體的政治行為。


桃色緋聞數都數不完
那些爬上政治圈的人,他們充滿動力、聰明、卻同時與我們一樣滿是缺陷,但在現今的媒體中,這些缺陷往往是用殘酷的方式曝光,而且沒有建設性可言。從美國到英國,都曾傳出政治人物爆出性醜聞的事件,例如因為性醜聞辭去聯邦眾議員職務的紐約政界人物Anthony Weiner,2008年辭職的原紐約州長Eliot Spitzer,或是英國議員Chris Bryant、還有義大利總理Silvio Berlusconi,他們都曾因為桃色緋聞受到公眾批評,甚至吃上官司去職。如果這邊還要把婚外情帶進來談的話,那麼有問題的人物名單就會多到可以出書了。


跟他們政績無關
重點是,絕大部分的緋聞都和這些政治人物的公眾服務沒關,事實上,他們會被爆料只是因為媒體追逐八卦的習癖,還有一群樂意吃下八卦的大眾所致。

在這樣的媒體文化下,每個人都會是一樣的結果,某些政治人物選擇辭職,有些選擇說謊(像是當年的柯林頓),這些行為都可以理解,因為他們面臨眾人指控。當然,他們說的謊往往也決定了他們後續發展的命運,甚至還會成了他們自己難以否認的證據。」




 

文章插圖


政治人物也是人
「我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Wiener和Spitzer都再度捲土重來回到政壇(註:Wiener當時宣布競選2013年紐約市長,而Splitzer則要競選紐約州審計長);這對政治人物來說,或許是個好消息,因為還是有一群高知識的大眾可以從滿是八卦垃圾的媒體中探頭出來,撇開私生活或是缺點,從公共的角度去評判一位政治人物。

不過呢,政治人物還會持續被大眾用高標準去檢視的。這種觀點是受到傳統和宗教影響,雖然說這兩種因素拿到政治批判上時都不那麼恰當。我們選出的政治人物、或是任何領域的領導人,包括宗教領袖,都是有缺陷的。因為他們是人類。

注重爆料讓公僕挫折
如果他們搞砸了,我們該有的心情不該是開心,我們不能因為他們今天私生活不檢點就喊著要他們辭職。當然,當他們貪腐、從事不法行為時,我們就必須好好檢視他們。如果說,現在的媒體可以把焦點放在政治醜聞,而不是性醜聞等瑣事上就好了。畢竟犯下桃色緋聞的Wiener不是Watergate(註:水門世界,美國政治史上有名的竊聽案醜聞,讓當時的尼克森總統下台)。

如果媒體持續耕耘在爆料緋聞上,那麼大眾也會繼續用這樣的方式來接收報導,這造成的影響會讓有志從事公職的人們感到挫折。這樣的話,就真的是場悲劇了。」
 


編註: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請參考 “Should We Care That Politicians Do Dirty Things?
 

延伸閱讀:《心理醫師:性醜聞反映政治人物工作態度
​《越有錢越自戀
研究:有錢人更易說謊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