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盼來解嚴
《美聯社》1號報導,泰國政府在周三(1)時宣布解嚴。在政變至今 10個月後,泰國目前由軍政府執政,大權在握。
泰國總理帕若育(Prayuth Chan-ocha)受到外國政府、人權團體以及國內商界的壓力,宣布解嚴。
雖然泰國戒嚴對人們的日常生活來說不是那麼明顯,街上平常也只有幾個軍人,但戒嚴已經嚇跑了外國投資者,也對觀光業造成傷害,而泰國觀光業收入就佔了國內生產毛額(GDP)將近 10%。泰國旅行業者認為,戒嚴會讓旅客不敢來泰國觀光,因為許多保險公司不願意幫前往戒嚴國家的旅客保險。
換湯不換藥
周三(1),泰國國王正式同意軍政府的要求,宣布解嚴,皇宮發出的聲明中表示,泰國「不再需要」戒嚴。
泰國總理帕若育表示,他會用軍政府臨時憲法第 44條取代戒嚴令,維護社會秩序。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安全與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提帝南(Thitinan Pongsudhirak)說:「從外面來看,解嚴對商業與觀光業是好消息,但從內部來看,我們仍舊在同一艘船上。」
提帝南指的同一艘船就是臨時憲法第 44條,他說:「相似的禁令仍然存在,且對異議者和政治上的反對聲浪會更嚴苛。」
人權組織:別被解嚴騙了
臨時憲法第 44條讓泰國總理帕若育有權以國家安全之名,下各種命令。一些泰國媒體稱該法為「獨裁者之法」。在 1960年代,和臨時憲法第 44條差不多的法律讓泰國獨裁者草率地處決了不少人。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表示,泰國此舉無異「深化了獨裁的傳統」。
「泰國國際社會上的盟友可別被帕若育這明顯的花招騙了,他用能給他無限權力的憲法條款來取代戒嚴令。」人權觀察組織亞洲區主任亞當斯(Brad Adams)說。
獨裁者之法
而戒嚴令和臨時憲法第 44條究竟差在哪?主要的差別是戒嚴令條文規範明確,而臨時憲法第 44條解釋空間很大。
目前,泰國南部有數省仍未解嚴,軍人正和當地肆虐十多年的伊斯蘭反政府分子作戰。
戒嚴令在 1907年制定,多年來有所增補,目前共有 7頁清楚地規範用途。戒嚴令讓軍人不用搜查證就可逮人,在軍事法庭審判嫌犯,禁止大眾集會,以維護秩序之名審查言論。
反觀臨時憲法第 44條,不過是整部臨時憲法中模糊的一條,軍政府領袖可以國家安全之名,擁有超越任何政府組織的權限。
軍人干政不意外
美國表示,他們發現泰國解嚴並沒有達成保護言論自由與開放人民和平集會等目的。
「任何可以終結用軍事法庭審判平民、隨意拘禁人民的新維安措施,還有讓人可以自由行使基本人權,像是言論自由與集會結社等的新措施都很重要,」美國國務院代表接著說:「我們擔心用另一個法條來代替...無法達到以上目的。」
「我們希望泰國能真正完全地回復公民自由。」
泰國軍隊干政行之有年,在 1932年結束君主專制後,曾有 12次掌權的紀錄。
現任泰國總理帕若育在 2014年5月20日宣布戒嚴,當時他是泰國的軍事領袖。過了幾天,5月22日,帕若育帶頭發起政變,推翻了民選政府,也結束了人民長達數月的街頭抗爭。
社會雖然恢復秩序,但也付出了昂貴的代價。泰國的民主機構被解散,獨裁統治的帕若育也開始鎮壓異議者。
泰總理:沒做錯事不用怕
評論家指出,帕若育真正的目的是要消滅前任總理戴克辛(Thaksin Shinawatra)的政治勢力。戴克辛在 2006年時被政變推翻。戴克辛的妹妹盈拉(Yingluck Shinawatra)後來成了泰國總理,不過她在去年政變前幾天,被法院宣判濫權只得下台。
去年的政變也體現了泰國分裂的社會,讓支持盈拉的多數鄉下窮人對上支持軍隊與王室的都市菁英,他們認為盈拉會威脅傳統的權力結構。
政變後,軍政府也開始鞏固權力。去年 7月,軍政府公布有 48條法條在內的臨時憲法,也成立了由軍政府指定人員組成的國會。8月,國會指定帕若育為總理,帕若育上任後也說他會一直當到下次選舉,不過,什麼時候還要改選並沒有明確日期。原本今年應該要改選,不過現在移到了 2016年。
帕若育企圖淡化臨時憲法第 44條引起的爭議,表示目前沒什麼人大驚小怪。
「臨時憲法第 44條會有建設性地執行,」帕若育接著說:「不用擔心,如果你沒有做錯事,沒必要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