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錨寶寶」惹惱亞洲人 美國政治人物一句話反映出的社會現象

你聽過「下錨寶寶/定錨寶寶」這個字嗎?美國最近因為這個用語在政壇掀起移民話題,而亞洲人成了風暴中心。

文章插圖

你知道嗎,亞洲人近日成了美國大選的議論話題之一,多家媒體都聚焦在候選人脫口而出的「下錨寶寶」這個字上,美國民眾以及各個利益團體也跳出來大大批判這個詞,為什麼他們要這麼生氣?而這個下錨寶寶跟亞洲人又有甚麼關係?

政治人物失言被對手抓包

引爆點,是來自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布希(Jeb Bush,老布希的次子,哥哥是前總統小布希)的一句話,他日前在政見發表時,想攻擊同樣角逐總統初選的對手川普(Donald Trump)有關禁止移民的政見,卻用錯了詞。

最開始,川普使用「下錨寶寶」(anchor babies,又稱定錨寶寶)一詞形容那些非法入境美國,但依靠生孩子來獲得美簽的人,而因為川普積極想拉攏共和黨人贊同他反移民的政見,他宣布參選後亦有不少政見都圍繞在墨西哥和拉美裔的移民身上,所以川普所說的「下錨寶寶」一開始先引發拉美裔民眾的不滿。

數天後,布希也在政見發表時用了「下錨寶寶」來闡述他覺得正確的移民處置作法,而對手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團隊發現了,就開始批判布希使用這個詞是在貶抑移民。

喔,我說得是亞洲人

事件還沒結束,布希飽受對手及各界批判,於是在出訪德州時想澄清他的說詞,他說:「我說下錨寶寶,是指那些組織性的特定案例,也就是透過欺瞞方式(獲得合法美國公民身分)的人,坦白說,我的意思比較偏向是亞洲人,他們透過仲介來美國後,再利用美國良善的『出生公民權』(來獲得合法公民身分,註)。」

就這樣,原本以為解釋就能息事寧人的布希,把原本貶抑的目標從拉美裔民眾轉到了亞裔民眾身上,外界批判力道不減反增,美國亞太裔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f Asian Pacific Americans)也對此表發聲明,表示亞太裔群體在美國仍受到歧視。

美國公民出生地原則(Birthright citizenship in the United States)指凡在美國領土和領地(包括波多黎各、關島、美屬維京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等)出生的人都能自動成為美國公民。

文章插圖

一孩得道,全家升天

事實上,不論是川普的說法還是布希的解釋,「下錨寶寶」一詞不單單只是詞彙定義的問題,它反映出了美國社會文化中的矛盾現象。首先從它的意義來看看吧。

下錨寶寶,並非正式的美語用法,直到 2010年時才被增加為新詞彙,儘管字典的解釋沒有提到貶抑意涵,但《維基百科》已指出這是帶有貶低意涵的用語。

直白地說,下錨寶寶的意思就是「非美國居民,利用在美國出生的寶寶做為未來的依親對象,因為當孩子滿 21歲後,父母也有機會獲得美國公民身分」,對主張管控移民的人士來說,他們認為當年立意良善的憲法第十四修正案被利用了,因為修正案當初是為了給被解放的黑奴公民權利。

文章插圖

想炒話題 還要兼顧票倉

但為何平平都是移民,現在矛頭都指向亞裔?這是與美國的政局有關。

因為共和黨把非法移民當成 2016總統初選時的重要政見之一,參選人常常著墨在這一塊上面,但因為拉美裔民眾人數龐大,候選人們無法失去這樣一個大票倉,所以把非法移民的矛頭轉向了亞裔民眾。

事實證明,共和黨的策略似乎沒錯,因為皮尤研究中心調查發現,有 65%的亞裔美國人表態傾向民主黨,僅 23%的亞裔美國人表態是共和黨,所以,對想鞏固票倉並拉攏拉美裔的共和黨來說,有爭議的政見盡量避免往拉美民眾身上招呼過去可能真的是明智之舉。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新生兒旅行團

今年年初,美國當局曾表示有「新生兒旅行團」的現象出現,許多來自其他國家的女性特地飛往美國生孩子,藉此讓寶寶合法取得公民身分。在這樣的現象中,又以中國來的女性居多,她們期待孩子獲得在美國接受教育、健保還有其他服務的資格,當嬰兒長大到 21歲之後還可以幫助家人合法移民到美國。

​​​​​​​​​​​​​​美國白人:我們在意的不是你所想像的那些

​​​​​​​​​​​​​​但是,對許多保守且對移民感冒的共和黨人來說,他們真正在意的移民問題不是「合不合法」,美國大學的萊特教授(Dr. Matthew Wright)就指出,移民的信仰、教育背景、職業、國籍以及是否可以融入美國文化才是這些人們在意的地方。

舉例來說,一位非法基督徒移民賺的錢會比合法的穆斯林多;一位法國來的非法移民賺的錢比合法居留的墨西哥人多,而非法墨西哥民眾又會比索馬利亞人賺得多。簡言之,在意移民問題的保守白人們,他們看的是這些移民是否能對美國經濟和社會有貢獻?移民能不能融入美國文化?

文章插圖

大熔爐,人人都歡迎?

​​​​​​​​​​​​​​​​​​​​​美國雖然號稱「文化大熔爐」,但不少亞裔民眾至今還是很難融入當地,他們仍面對許多歧視性的發言和意識形態。

2005年時,史丹佛大學的教授發表了研究,他們發現亞裔美國人比其他移民更不被當成美國人,許多亞裔青年也經歷「自我認知困難」的經驗,他們常常被問「你從哪來?」、「不,我要問得是你真正的出生地?」等問題,另外亦有人對華人的印象停留在「貪婪又愛說謊」的印象上(指川普)。

有趣的一點,美國人雖然對來自世界各國的移民生出各種奇妙的恐懼和幻想,但當中唯一正式被說「你不可能是美國人」的民眾只有中國人。在 19世紀晚期,曾有《排華法案》的出現,當時法案規定華人不得移民美國、不得加入美國國籍和不得擁有選舉權。

​​​​​​​​​​​​​​​​​​​​​移民簽到底肥了誰

​​​​​​​​​​​​​​​​​​​​​雖說排華法案已經成過去,但亞洲人想移民美國也沒那麼簡單,來自華人地區、印度和菲律賓等地的民眾,他們往往要等上好幾年才能依靠親戚來取得美國綠卡,就算是被認定為「工作能力強」的亞洲人也只能取得暫時性的工作簽證,過沒幾年又要返國。

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學生身上,不少人認為,美國當局相當矛盾,因為他們投注了大筆預算吸引外國學生來美就讀,但過沒多久又要人家回去,浪費了不少好人才,這無疑是肥水落入外人田。

​​​​​​​​​​​​​​​​​​​​​話題繼續熱炒

​​​​​​​​​​​​​​​​​​​​​回到最初引爆話題的布希身上,一份 2015年的著作《白色反擊》(暫譯,White Backlash)曾談到,當美國人因為移民問題越來越焦慮的時候,他們就會更傾向保守的共和黨,或許,這恰好解釋了移民話題被炒熱的原因。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