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城市行銷口號 「韓式英文」惹惡評

南韓首爾才剛推出城市行銷的新口號──「I.Seoul.U」,立刻引起排山倒海的批評,不少人認為新口號是「韓式英文」的產物,一點意義也沒有。

文章插圖

「I.Seoul.U」

10月底,南韓首爾選出了新的城市行銷口號「I.Seoul.U」,沒想到惡評如潮,不少人批評新口號向全世界示範了何謂「韓式英文」。不過,首爾市長朴元淳在 9號表示,首爾仍會繼續使用新口號,因為不管選什麼大家都會有意見。

今年稍早,首爾市政府砸了大約 8億韓圓(折台幣約 2,436萬元)在徵選新口號上,最後在專家小組還有超過一千多名民眾投票後,「I.Seoul.U」勝過「Seoulmate」還有「Seouling」榮登城市新口號的寶座,而且接下來一年首爾市政府還會花上 15億韓圓(折台幣約 4,567萬元)來宣傳新口號。

文章插圖

韓式英文在這裡

其實,在「I.Seoul.U」還沒有雀屏中選前,就已經有不少人覺得新口號以英文來說沒什麼意思,明顯是所謂的「韓式英文」,讓英文是母語的人搞不懂首爾想要表達什麼。一名網友說:「(進入決賽的口號)都很爛,但至少Seoulmate有意義。」

另一名網友表示:「(新口號)是個很糟的選擇,我今年有去首爾,新口號完全無法傳達出我造訪首爾時所感受到的一切。」

有的網友甚至將新口號搭配好萊塢男星連恩尼遜(Liam Neeson)的電影《即刻救援》中的台詞,做成了好笑的圖片在網上瘋傳。
 

文章插圖

像泡麵包裝說明

韓國文化評論家,同時也是《韓酷的誕生:一國如何用流行文化征服世界》(The Birth of Korean Cool: How One Nation is Conquering the World through Pop Culture,暫譯)一書作者的洪幼妮(Euny Hong,音譯)批評,首爾市政府太過草率,並指出一個很棒的國家不應該讓首都的行銷口號聽起來像是泡麵包裝上的煮麵說明。

政府太著急

前《金融時報》駐韓記者,現在住在首爾的伯頓(John Burton)也在《韓國時報》上發表了他的看法,指出新口號失敗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是明明有 18,000則口號投稿,但有很多很棒的創意卻在決賽前止步,因為政府急著把 18,000則刪到剩幾則來比賽。此外,大部分的投稿者都是南韓人而不是外國人,這就造成了文化隔閡,南韓人比較喜歡帶情緒的口號,而不是比較實用可以吸引西方觀光客的口號。

外國人當橡皮圖章

釜山外國語大學的文化研究系主任赫特(Michael Hurt)表示,身為一個住在南韓的美國人,他常常被政府邀請為南韓的城市行銷還有口號徵選給點「建議」,但赫特提到每次開會他的存在都很多餘,他說:「全都只是為了門面好看而已,我們常常發現決定早就做好了,他們不用聽我們的建議,他們不過是需要外國人當橡皮圖章。」

堅持新口號到底

面對排山倒海的批評,首爾市長朴元淳說:「世界上許多城市的口號一開始也都不被看好。等過一陣子我希望負評會改變。即使我們重選然後推出新口號,新口號還是會被批評,批評是免不了的。」

「舉例來說,『Incredible India』是個很棒的口號,但因為它的意思是不變的,只能在短期內使用。相反的,『I.Seoul.U』可以代表任何事物。」

作家洪幼妮批評道,「可以代表任何事物」就表示一點意義都沒有。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