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二戰以來最慘屠殺
法國首都巴黎在 11月13日晚間傳出恐怖攻擊的消息,總計市區內有六處地點遭到槍手和炸彈客闖入,分別是位在知名的「伏爾泰大道」(Boulevard Voltaire)上的餐廳、酒吧、體育場和劇院等。事件後,伊斯蘭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發表官方聲明,宣稱這一系列攻擊是他們所為。
11/20更新:截至 11月20日,因槍殺和傷重不治身亡的人數累積到 129人,傷者有 350人以上,當中有許多是到市區放鬆遊玩的旅客。這起恐怖攻擊是法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屠殺案件。
參與恐攻的嫌犯人數,目前推測共八名,法國警方在 18號的攻堅行動中有七名嫌犯死亡,第八名嫌犯仍在逃。
日前15號時,法國警方先根據現場蒐證到的殘留指頭,公布 29歲自殺炸彈客幕斯特法(Ismael Omar Mostefai)的肖像,他與其他炸彈客在 13號晚間夾帶自殺炸彈到巴塔克蘭劇院(Bataclan concert hall)引爆,巴塔克蘭劇院也是這次恐怖攻擊中受創最嚴重的地方,許多看表演的民眾被闖入的槍手射殺身亡。
兇手從難民路徑潛入 歐洲門戶緊張
值得注意的是,案發現場一名被擊斃槍手身旁留有敘利亞護照,上面的資訊顯示這名嫌犯是 2015年從土耳其渡海來到希臘,上岸後跟隨其他難民一路移動,並在塞爾維亞境內申請庇護身分。
這項發現也等於挑戰了歐盟區的難民政策, 16號舉辦的G20高峰會上,曾強調德國會無限期對難民開放的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也表示「加強歐盟對外邊界是德國的重要任務」。
巴黎遭逢劫難,除了對受害者親友表達支持和關懷外,許多人最想問的是「為什麼恐怖份子選巴黎?」、「跟法國有什麼關係?」
位置近、象徵精神夠噁心
事實上,法國反恐官員曾表示他們就是「地理環境上來說最容易遭到IS攻擊的目標」,亦有學者研判這可能是伊斯蘭國想恫嚇西方國家不准繼續空襲他們的手段,而法國智庫特確斯(Bruno Tertrais)則認為,這其實是一場意識形態戰爭。
法國戰略基礎研究所(Fondation pour la Recherche Stratégique)學者特確斯,他在《衛報》中談到自己對這場攻擊事件的看法,他觀察了恐怖份子攻擊的街區,認為這是一場故意針對法國和平與融合精神的攻擊。
特確斯說:「週五晚間的攻擊目標之一,是位在伏爾泰大道上的『伏爾泰酒吧』(Comptoir Voltaire),就位在聚集許多中產階級的第十一區這邊,當晚的攻擊也都集中在這裡。」
「過去,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有一部名為《宗教狂熱,還是先知穆罕默德》(Fanaticism, or Mahomet the Prophet)的劇本諷刺那些打著宗教之名實際上是滿足個人政治慾望的領導者,伏爾泰對法國最大的影響在於,他對言論自由的崇尚。」
伊斯蘭國:巴黎是噁心與墮落之都
被攻擊的第十一區,在巴黎市區中是許多遊客喜歡前去享樂放鬆的地點,特確斯指出,這裡恰好體現了法國人「享樂」(joie de vivre)的精神,不遠處還是一月份發生過屠殺事件《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的辦公室,仔細將每一處受到攻擊的地點串聯起來看時,就會發現恐怖份子選的地點都「離伏爾泰大道不遠」。
「像是也被攻擊的國家體育場(Stade de France),當晚正舉辦法國和德國的足球比賽,這樣的賽事正好是兩國在戰後友好以及對戰爭說不的象徵;另外,正舉辦搖滾音樂會的巴塔克蘭劇院,是當天死傷最慘重的地點,這座多功能的場館也常被當地的猶太人作為聚會的場所。」
特確斯認為,會讓巴黎成為被攻擊目標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座城市代表的意象讓伊斯蘭國噁心,伊斯蘭國過去就曾以「令人作噁與墮落之都」(abominations and perversion)來形容巴黎。
美國智庫:伊斯蘭國走下坡中
但是,伊斯蘭國為何要發動針對俄國客機、土耳其、黎巴嫩以及巴黎的一系列恐怖攻擊?美國學者分析認為,IS已經不滿足於把全球的激進分子徵召到敘利亞和伊拉克一帶了,他們現在針對中東之外的一連串攻擊顯示出「伊斯蘭國全球策略」可能有所轉變,至於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正在衰亡」。
美國智庫,同時也是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中東問題專家麥肯茲(William McCants),他曾出版了暢銷書籍《伊斯蘭國末日》(The ISIS Apocalypse: The History, Strategy, and Doomsday Vision of the Isiamic State),針對近日的恐怖攻擊事件,麥肯茲在Vox訪問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受訪時,麥肯茲不斷強調現階段沒有任何人可以斷言巴黎恐攻確實是伊斯蘭國高層發動的攻擊,或其實是某些伊斯蘭國粉絲和盟友所為,同時,也沒有人可以確定他們犯下一連串攻擊的真正用意為何。如果確實是他們官方宣稱的「攻擊出自伊斯蘭國」,那麼他們把戰場拓點到中東之外的原因可能有三。
為何開始攻打中東以外地區?
首先,伊斯蘭國發動一連串攻擊可能是想藉此大肆宣傳替自己招募更多新血,藉此拉抬聲勢與原本是聖戰士頭號組織的蓋達(al-Qaeda)相抗衡,但麥肯茲自己也談到,這是三個理由中較不可能的因素之一,「因為伊斯蘭國已經徵召到夠多的新血了」。
再來,伊斯蘭國這次發動一連串攻擊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滿各國轟炸他們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大本營。
麥肯茲說:「(伊斯蘭國)他們把頭號敵人最脆弱的部分選做目標,因為俄國、黎巴嫩和法國被攻擊的目標都不是政府建物,而是客機、住商混和等平民老百姓出沒的街區,這些目標都會造成大量傷亡。」
藉由一連串的攻擊,伊斯蘭國要向外界喊話,如果再妨礙他們建國,他們會讓空襲他們的國家付出代價。最後,麥肯茲也談到,或許伊斯蘭國跟其他國際恐怖份子的心態「想幹一票大的」一樣,他們等了許久終於有機會和資源。
「我們現階段真的不知道他們發動攻擊的真正用意是什麼,我們可能還要花上好幾年才可以摸清楚;回想過去九一一事件,我們也是花了好多年才知道為何恐怖份子要那樣做。」
人類學者:IS正在動搖民主國家的根基
艾特朗也指出,目前歐洲國家面臨人口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引入許多移民作為勞動力之下,正好讓伊斯蘭國有可趁之機。
法國 27%青年喜好伊斯蘭國
一份在 2014年7月進行的調查,也談到了歐洲國家正面臨融合不同文化和族群的挑戰,IMC研究了英德法三國 15歲以上的年輕人,發現法國境內 18-24歲年輕人中,每四位就有一位喜歡(favorable)伊斯蘭國,許多來自移民背景的青年正值人生階段的轉換期,他們可能剛離家到異地求學或謀職,在面臨各種挫折時沒有對象訴苦,此時提供「兄弟姊妹照顧」的伊斯蘭國成了依靠。
美俄大老 越來越不爽
雖說,目前伊斯蘭國在各國空襲下已失去了 25%的領土,但是他們仍相當強大,中東專家麥肯茲表示,近期的攻擊行動可以看出他們知道如果想擴張領土下去,就不得不把那些想拔除他們的國家影響算進去,但這些攻擊也會替他們自己招來相當可觀的代價,因為俄國、伊朗(黎巴嫩盟友)、美國和法國過去可能在攻擊伊斯蘭國任務上有各自的優先順序,但現在伊斯蘭國發動這樣規模的行動後,各國領導人就會有「共同的理由」去殲滅他們。
「各國領導人現在要做的就是沉住氣等待,直到摸清楚為什麼他們要發動攻擊」,麥肯茲說:「我們不能冒著隨他們起舞的風險。」
焦點回到這次引發國際關注的法國上,《半島電台》邀請三名政治學、國際情勢和歐洲情勢的專家分析法國接下來該怎麼做提升維安工作。
恐攻後的重心:增強情治單位
學者拉格茲(Francesco Ragazzi)談到,法國接下來的功課在於「怎麼提升情治單位的技能」,因為從一月份的「查理周刊屠殺事件」後,法國確實加強了監察和巡邏等機制,但十三號星期五的恐怖攻擊卻依然發生,恐怖份子是如何繞過各國情報單位的監察聯合發動攻擊,目前仍沒有確切的答案。
拉格茲也提到,像是英國那樣要求各界一起當抓耙子的做法只會「激化社會對立」,例如英國官方就要求學校老師在發現學生有成為激進份子的可能時要通知警察,拉格茲認為:「還是把專業(情報)工作交給專業人士去做吧。」
政治人物不要亂來
進一步問到法國目前會不會有種族對立等憂慮時,學者古拉登(Virginie Guiraudon)則表示,這次和之前《查理周刊》事件不同,這次的攻擊發生在多族群聚集的區域,現在沒有特別針對那些族群的衝突發生,古拉登表示,她真正擔憂的地方是政壇上開始唇槍舌戰的政治人物們,會不會做出什麼錯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