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童餐盤掌握總統大選關鍵話題

最近,法國學童的餐盤內容成了政治圈的熱炒話題,政治人物對該不該供應豬肉之外的選擇給學生出現意見分歧,事件演變到最後也牽扯出這一切是為了兩年後的總統大選鋪路。

文章插圖

「吃豬肉,沒其他選擇」

法國的政治圈因為學童餐盤上到底該不該有豬肉之外的選擇陷入激烈口水戰,不少家長發現孩子的餐食不能有其他選擇感到錯愕,打電話去市政廳卻只得到「吃豬肉,沒其他選擇」的答案,更有小朋友因為不知道為什麼變成這樣在學校放聲大哭。

事件的起因在於法國幾個市鎮傳出禁止學校繼續提供非豬肉餐點,也就是說,法國境內的百萬個穆斯林家庭,他們的孩子在學校吃飯時會碰上沒肉可選,甚至是被迫面對餐盤上有豬肉的窘境。

維護法國百年傳統精神

目前,已經有數座市鎮開始施行這項措施,當中包括法蘭西島大區希利馬扎蘭市(Chilly-Mazarin),以及右派背景的普拉特(Gilles Platret)擔任市長的索恩河畔沙隆(Chalon-sur-Saone)市。

今年3月,普拉特就宣布 9月開學時要取消讓家長勾選「孩童不吃豬肉」的選項,這項消息傳出後招來各方批評,但普拉特解釋他是為了要符合法國「政教分離」(laïcité)的百年精神。

文章插圖

宗教不該進學校大門

普拉特說:「會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宗教信仰不該進入學校大門。」普拉特表示,當學校不再替穆斯林準備特製餐點,這代表人們再也不用因信仰不同或是飲食文化不同區分彼此。

他也談到,如果家長對這樣的措施有疑慮,可以將孩子送到私立穆斯林學校,或是請孩子自己帶便當、讓孩子回家吃飯等等,在餐廳拿菜時也可以只選開胃菜和蔬菜。

另外,普拉特提出某些穆斯林家庭知道公立學校的肉通常未能符合「清真認證」(halal,註),所以就算學餐沒有豬肉出現,穆斯林家長還是會叫孩子不要吃學校供餐的肉。

9歲兒:媽媽為什麼我跟別人不一樣? 

這場「餐盤風波」在法國越演越烈,不少家長感到相當困擾,這當中包括了育有一對兒女的穆斯林塔巴赫(Aïcha Tabbakhe)。

她接受《衛報》訪問時談到:「這對孩子來說太辛苦了,我 4歲的女兒還小,不知道為什麼家裡不能吃豬肉,我們的信仰不允許吃豬肉這件事情,通常不會是她該特別去注意或是我們要特別拿出來討論的話題,但現在我該對她說什麼?過去我們會委婉地教導她家裡不吃豬肉,然後她會覺得『豬肉大概是一種點心』,她這種想法在以前(學校提供非豬肉選擇時)會顯得很可愛,但是現在的情況卻很糟糕,因為她覺得很困惑不知該如何是好,甚至在學校哭起來,吵著不想到學校餐廳吃飯。」

塔巴赫繼續說:「我 9歲大的兒子則是跟著家長會的人,挨家挨戶去請願不要禁止提供非豬肉學餐,許多不是穆斯林的家長也聯名簽署,他們對這件事情也很不滿。我兒子會跟我說『媽媽不要擔心,我不會吃豬肉』,但他其實根本不該擔心這樣的事情啊。學校應該是一個教導孩子們學習,並懂得如何和他人共處的地方,而不是在意吃豬肉與否。現在,連我的兒子也開始問說:『媽媽,為什麼我跟其他人不一樣?』」

公立機關不涉入任何信仰

家住法蘭西島大區希利馬扎蘭市(Chilly-Mazarin)的塔巴赫是一名護士,她每天上班前會把習慣帶著的頭巾拿下來,因為根據法國法律規定,公務單位包括醫院等等,應被視為中立場域,不該有任何宗教或意識形態出現。

塔巴赫說:「(不戴頭巾)這就是法律的規定。但這一次(的學餐豬肉事件)跟法律無關。」

文章插圖

校長:政策毀了課堂教育

一名不願具名的校長接受《衛報》訪問時,也談到自己的難處,他說:「所謂的政教分離,跟豬肉不豬肉無關,政教分離應該是尊重彼此的信仰。這次禁止學校提供非豬肉餐點對教職人員造成很大的困擾,因為學校是教導孩子們尊重彼此差異的地方。這次的事件已經毀了我們在課堂上的教育。」

文章插圖

百年來傳統  政治信仰互不干涉

餐盤上的一塊豬肉,成了法國政界議論的主角,外界看來荒謬的爭吵,事實上與法國百年來的傳統精神相關。

早在 1905年,法國法律就規定政治和宗教是分離看待的兩件事,也就是政府不得對公民的信仰採取任何立場,也不得干涉民眾的信仰,只有當信仰確實衝擊到民眾生活時,政府才能出面干預;同樣地,宗教信仰也不得影響政府單位運作。在這樣的精神下,社會大眾皆能一視同仁看待,確保每個人都有選擇自由。

維基百科》當中也談到,法國學童在公立學校接受初等教育時,學校不提供宗教教育,因為政教分離(Laïcité,或稱世俗主義)是法國的主要法律之一,學生要學習公民課程,學習關於「共和國」及其功能與組織,和著名的格言「自由、平等、博愛」(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

政教分離深植法國人心,所以他們往往認為在公領域上談論宗教信仰是不適當的,宗教應該是個人私領域才有的活動。

文章插圖

意識形態才是重點

然而,不少抗議普拉特這項提議的政治人物認為,禁止替穆斯林提供非豬肉餐點其實是出於政治考量,外界推斷普拉特其實是在替法國前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鋪路,因為嚴厲批判現任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難民政策的沙柯吉,傳出有意再度角逐 2017年總統大選。

普拉特曾言: 「豬肉所引發的問題不單單只是象徵或文化意涵,如今有關豬肉的爭議已經超出了這樣的範疇」。

2017總統大選重點:法國自我認同vs外來移民

​普拉特所說的,指的就是豬肉激發了政治圈中的「政教分離」話題,自從今年年初的「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事件過後,法國多年來採行的世俗主義或是政教分離受到相當多的議論。

普拉特指出,法國 2017年總統大選時,政教分離會成為重要的關鍵議題,因為對法國人來說,他們不斷在「自我主體性」以及「如何和其他外來移民相容」之間拉扯。2012年總統大選時,沙柯吉就曾特意挑起大眾對伊斯蘭信仰的恐懼,提出穆斯林吃的清真認證肉品是否已經蔓延到其他法國民眾餐桌上(註:沙柯吉在 2012總統大選輸給歐蘭德)。

另外BBC則指出,法國境內的學校餐廳其實越來越常讓學生用自助餐的方式吃飯,近日的紛爭其實是想要掀起社會對這議題的注目。

文章插圖

所謂的世俗主義

BBC訪問了法國「政教分離觀察部」(Observatoire de la Laicite)的負責人卡德內(Nicolas Cadene),他說所謂世俗主義(政教分離)不是把社會所有的特異個體消除,他認為近日的豬肉紛爭其實是政治目的居多。

被問到該怎麼解決校園中的餐食問題時,卡德內說答案很簡單:「提供更多的選擇。」

文章插圖

法國境內擁有來自各國的移民,這引發部分法國人身分認同的焦慮,在今年初查理周刊屠殺事件過後,法國當地對境外移民以及不同信仰更是緊張,接下來 2017年的總統大選預計也會圍繞在法國奉行已久的政教分離等討論上。

小補充:清真認證食品?

在台灣採買時,有時候你會發現包裝上有出現清真認證的標章,這其實就是經過「清真認證」(halal)的食物,可以供穆斯林食用。

根據台灣清真食品認證介紹,現今科技發達,交通方便,配合冷藏冷凍設備使食品保鮮,可以吃得到世界多地多樣食品;加工技術日新月異,除了肉類和新鮮蔬果,絕大部分的食品都是加工品,只看成份標示,無法判別其原物料是否清真,例如明膠可能由豬骨豬皮、或由牛骨牛皮產製,而即使標明係由牛骨牛皮產製,亦無法判斷牛隻是否曾經伊斯蘭方式宰殺,因此,只看產品成分標示很難判別一項產品是否適合穆斯林食用。

伊斯蘭教法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於生活中的一切都有規定,衣食住行皆不例外,凡是教法上許可的,稱為Halal,意為合法、美 好;在中國地區,亦被稱為清真,並特指合乎教法,為穆斯林可食之食品。

一般通過清真食用品認證的產品包裝上會打上阿拉伯文حلال 的標誌,讓穆斯林消費者知道可以安心食用該產品。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