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和名人見過面 為什麼還會哀悼他的死?

每當傳出名人過世的消息,社群媒體上都可以看到不少人在哀悼名人的死,就算他們根本沒有和對方見過面也一樣,究竟,為什麼人們會哀悼名人的死亡呢?

文章插圖

名人過世 大家一起心情差

QUARTZ、WOW、《法新社》綜合報導,近日,美國樂壇傳奇歌手王子(Prince Rogers Nelson)過世,全球上百萬粉絲同聲哀悼。同樣的事件也發生在今年一月,當時英國搖滾樂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和英國名演員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相繼過世,各地紛絲紛紛向他們致哀。

當這些名人過世時,大眾排山倒海而來的悲傷情緒,很容易就造成大家一起歇斯底里心情不好。

得了「集體哀悼病」

有人批評這樣集體哀悼某位名人一點都不真誠,甚至還有人嘲諷這樣的現象就像是得了「集體哀悼病」(Mourning sickness)一樣。媒體也不斷播放粉絲哀悼明星逝世的畫面以及他們的生前特輯,讓觀眾感染名人逝世的悲傷。

究竟,為什麼大眾會一窩蜂地在社群媒體上哀悼某位可能根本沒見過面的名人呢?

文章插圖

想起當時聽歌的自己

英國利物浦希望大學社會學講師布倫南(Michael Brennan)說:「人們常常和名人間會有很深的情感連結,即使他們從來沒有面對面見過。」

布倫南說:「粉絲哀悼的不只是名人的過世,還有他們與名人產生連結的私人生活。」

布倫南解釋道,當人們聽音樂時,很容易就會把當下在聽的歌曲和自己的回憶綁在一起,年輕人尤其會出現這樣的情形,當他們未來想起某首歌時,他們連帶也會想起過去的回憶、夢想還有懊悔。

塑造自我認同

對粉絲來說,在大眾流行文化的框架下,聽什麼音樂、看什麼電影、喜歡哪位明星都是塑造他們自我認同的一環。此外,一窩蜂的哀悼行動也不是新鮮事。

文章插圖

王妃殞落 自殺率上升

1997年,英國黛安娜王妃在巴黎車禍身亡,許多人都參加了哀悼王妃的活動。王妃的葬禮過後一個月,英格蘭和威爾斯的自殺率提高了 17.4%,精神病學研究人員指出,公眾人物的死亡會影響自殺率。

英國心理學家舒斯特(Carie Schuster)說:「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哀悼名人之死沒什麼,我們只需要記得和黛妃死亡有連結的統計數據。」舒斯特接著表示,哀悼名人活動足以造成某些人災難性的情緒失衡。

過去,要和大家一起哀悼名人之死不容易,現在只要在Twitter上貼文就可以做到。

人終有一死

再來,名人的死也提醒大眾自己也會死。倫敦心理學家雷亞茲(Hamira Riaz)說:「無論你多有錢多有才華,你有可能會自己死在電梯裡。(註)」

註:美國流行樂手王子被發現獨自一人在電梯中過世。

跟世界同在

《科學人雜誌》也提到,人們透過Facebook和Twitter跟全球的粉絲一起哀悼公眾人物,無形中塑造出自己也是國際社會的一員,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什麼事,社群媒體的出現更推波助瀾這樣的現象。

過去沒有Facebook 

過去社群媒體還不流行的時候,粉絲們只能靠聚集在名人的居所或是公園表示哀悼,不少人無法參加這些活動,但現在有了網路強化粉絲文化,要一起哀悼名人越來越容易。

文章插圖

名人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而媒體讓名人天天登上版面,讓他們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現在名人過世觀眾再也看不到他,自然會產生悲傷和緬懷的情緒。

適度付出同情心

無論如何,專家表示不要低估這種集體悲傷情緒。倫敦心理學家雷亞茲說:「對某些人而言,(名人過世)是個壞消息。」、「要怎麼面對他們就跟你怎麼回應那些收到壞消息的人一樣,一定程度的同情和同理是恰當的。」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