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受害人個資 《維基解密》洩密危機

2006年成立的《維基解密》靠著爆料走紅全球,然而近日《美聯社》發現,《維基解密》釋出的文件中包含大量民眾的個資,在曝光不法情事的同時也讓無辜平民受害。

文章插圖

個資外流  無辜平民也中箭

過去,《維基解密》(WikiLeaks)曝光的海量資料曾讓美國國家安全局、美國民主黨和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中箭,然而,《美聯社》深入調查後發現,《維基解密》不只讓非法勾當攤在陽光下,連帶上百人的個資和隱私都外流,其中包含病童、遭到強暴的受害者和精神病患,不僅如此,《維基解密》還列出一名沙烏地阿拉伯同志的資料,在當地,同志除了會受到社會排斥,還會被下獄甚至判死刑。

民眾:他們曝光了一切

另一名個資遭曝光的沙烏地阿拉伯男子受訪時說:「他們曝光了一切:我的電話、地址、姓名和資料。」該名男子擔心親子鑑定的細節被妻子知道,他說:「如果我太太看到這些...曝光這些個人資料可以毀了一個人。」

文章插圖

宣稱會保護隱私  創辦人拒受訪

《美聯社》表示,《維基解密》曝光個資的行為明顯和它宣稱會保護隱私的理念不符。過去幾個月,《美聯社》邀請《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Julian Assange)受訪都吃了閉門羹。目前,阿桑奇待在倫敦的厄瓜多大使館中,以政治庇護為由逃避瑞典檢察官對他涉嫌性侵的指控。

文章插圖

就像一間大圖書館  

2006年成立的《維基解密》,希望可以讓機密文件受大眾檢視,讓戰爭、間諜和貪腐等不法情事曝光。《美聯社》形容該網站宛如一間「充滿全球最敏感文件的大型圖書館」。

成長速度快  文件參差不齊

這間大型圖書館成長得很快,光 2015年就增加了來自美國民主黨、土耳其執政黨和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的上百萬份文件,不過,《維基解密》也充滿許多未經編輯的數據,其中包含電腦病毒、垃圾信件還有民眾的個資。

曝光病人個資  醫師:這是犯法的!

舉例來說,沙烏地阿拉伯外交情報中,包含至少 124份醫療文件,有的列出精神病患、重症病童和難民的資料。

待在約旦首都安曼的顧問法耶茲(Nayef al-Fayez)醫師說:「(曝光的文件)和政治或貪腐無關。」他發現他的腦癌病患資料出現在網路上。另一名病人個資被曝光的沙哈伯(Adnan Salhab)醫師生氣地說:「這是犯法的!」

文章插圖

民眾隱私被侵犯  宛如一場災難

《美聯社》在調查《維基解密》曝光個資事件時,聯絡了個資被曝光的 23名受害者,大部分受害者都住在沙烏地阿拉伯,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隱私被侵犯,因為《維基解密》在沙烏地阿拉伯受到審查,有的人則感到害怕。

其中,一名身障女子為了支持生病的親人,偷偷借錢擔心被發現,她說:「這是一場災難,要是我的兄弟、鄰居、認識的人甚至不認識的人看到怎麼辦?曝光我的資料有什麼好處?」

遭簡訊轟炸  不得不換電話

上個月,《維基解密》釋出的美國民主黨大會資料包含超過 24人的社會安全碼和信用卡卡號。其中兩人受訪時表示,他們遭到專門竊取身分的嫌犯鎖定,一名退休的美國外交官表示,他不得不換電話號碼,因為他受到大量的威脅簡訊轟炸。

《維基解密》在Twitter上寫到:「不對,《維基解密》沒有洩漏『同志』的資料給沙烏地政府。資料來自政府而且不是由我們洩露的,這則新聞在 2015年就做過了,現在再做一遍是為了美國大選。」

為了美大選冷飯重炒

面對《美聯社》的調查,《維基解密》在Twitter上稱該調查「很可笑」、「早就做過了」。

此外,《維基解密》痛批《美聯社》的報導顯示出「媒體水平的腐敗」,《維基百科》也查出負責調查的《美聯社》記者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的支持者。

文章插圖

沒傷害到無辜民眾?

然而,《維基解密》曝光的文件真的沒有傷害到無辜民眾嗎?

過去,人權團體多次呼籲《維基解密》加強審查他們接獲的爆料文件,他們擔心文件中出現民權人士、平民和救援人員的資料會對他們不利。

《美聯社》則表示他們手上有證據,可以證明詐騙集團靠著《維基解密》取得民眾的信用卡卡號和個資,有的文件則讓民眾失業或是關係破裂。

美國政府也多次譴責《維基解密》,表示他們的行為傷害外交關係,陷外交人員的生命於險境。

創辦人:民眾有知的權利

2010年,《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在接受《衛報》訪問時說,2007年《維基解密》揭發肯亞貪腐,間接導致大選時發生暴力事件,造成 1,300人死亡,但阿桑奇為自己平反,他說肯亞人有權知道這些資訊。

文章插圖

早期做了許多好事

瑞典斯德哥爾摩媒體與傳播教授克里斯滕森(Christian Christensen)表示:「長遠來看,《維基解密》做了許多好事。」他們早期曝光的文件讓許多企業和政府的不法情事曝光,這樣的大規模前所未見。此外,《維基解密》也讓爆料者手上的資訊更容易被大眾注意。

並非只是爆料平台

但是,克里斯滕森教授觀察到,現在《維基解密》曝光的文件有關於威權施壓的內容越來越少,反而越來越多遊走在灰色地帶的資訊。克里斯滕森教授也擔心,《維基解密》成了故事本身,而非只是讓文件曝光的平台,他說:「當這樣的事情發生,《維基解密》才真正開始讓事情變糟。」

文章插圖

搶快發布  沒時間檢查

早期的《維基解密》小心處理爆料文件,他們和新聞媒體一起合作,把文件內敏感的資訊移除。創辦人阿桑奇曾提到,如果他們收到的海量資料要即時發布,他們不可能一一編輯跟審查。有時候,他們甚至聯絡不到爆料者,讓他們更難確定收到資訊的真實性。

奉行「徹底透明化」

克里斯滕森教授說,《維基解密》奉行所謂的「徹底透明化」,也就是讓所有可能會對個人造成傷害的貪腐、不法情事和濫權曝光。其他爆料網站則更小心在編輯爆料文件,確保與事件無關的資訊受到保護。

從協作走向集中  元老選擇離開

《維基解密》早期由一大群人共同編輯合作,《維基解密》的「維基」(wiki)和《維基百科》(Wikipedia)一點關係都沒有,只是強調共筆的性質。然而,2010年《維基解密》變得越來越集中化,協作的特性越來越弱,共同創辦人也選擇離開。

BBC報導到,諷刺的是,強調「徹底透明化」的《維基解密》從來沒有洩露有多少人一同協作,也沒有提供是誰來監督文件如何釋出。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