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圈養牠們! 法國禁止人工飼養鯨豚

看到海豚從水面高高躍起、跟訓練員親密互動的模樣是我們小時候去海洋公園必不會錯過的經典表演秀,但是圈養鯨豚對牠們帶來的傷害也是近年來人們逐漸意識到的問題,而法國也決定對此有所動作。

文章插圖

不准圈養、人工繁殖

上周六(6),法國環保和能源部頒佈新法案,規定從現在開始,除了那些本來就有飼育海豚、虎鯨(俗稱殺人鯨)的官方認可水族館,政府都將全面禁止圈養海豚、鼠海豚與鯨魚,而且除非是在「嚴密監控」和「飼育環境許可」的情況下,否則動物園也不能人工繁殖鯨豚。

下定決心嚴格執行

這份法案將取代法國在 1981年頒佈的鯨豚保育相關法案。法國環保和能源部長羅亞爾(Ségolène Royal)的發言人表示,當羅亞爾知道「有些動物會被水族館用藥」後,才決定要對圈養、人工繁殖進行更嚴厲地控管。

文章插圖

「水上馬戲團消失指日可待」

法國動物權益組織One Voice與海豚保育的國際組織「海洋守護者協會」(Sea Shepherd)在聯合聲明中稱這個禁令是「法國歷史上重要的一步」。

「簡單來說,這代表了(鯨豚)飼育、交易、進口計畫的終結,」聲明中寫到:「只要沒有進一步的補充(鯨豚),水上馬戲團消失在法國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滿意也覺得遺憾

「動物法基金會」(Fondation Droit Animal)的工作人員西嘉弘(Florian Sigronde)也表示他們對法國的動物權益向前跨了一大步感到滿意,不過他們對未能「完全禁止人工繁殖海豚」、「全面禁止鯨豚秀」、還有「禁止興建類似設施」感到遺憾。

海洋公園館方不開心

不過對動物園來說,這自然不是令人振奮的消息。法國動物園協會便抱怨他們在法案擬定過程中完全沒有被諮詢。昂蒂布海洋公園(Marineland Antibes)的負責人賈許則向當地媒體Var-Matin表示不滿,認為政府的新法規完全是對園方丟下一顆「震撼彈」。

文章插圖

對表演、飼育條件也新增規範

除了修改關於圈養和人工繁殖的規範外,新法案也規定未來飼養鯨豚的水池不可以使用氯、必須製作人工波浪避免「讓動物感到無聊或挫折」,同時也全面禁止夜間表演、禁止使用燈光效果「避免對動物造成壓力」。

此外,有別於 1981年的 800平方公尺,新法規定給虎鯨的池子最小要有 3,500平方公尺、深 11公尺,給海豚的池子最小則為 2,000平方公尺、深 6公尺。

有六個月緩衝期

法案在部長羅亞爾簽署發布後即刻生效,這些海洋公園、水族館將有 6個月的時間來適應新規範,有 3年的時間來擴建他們的池子。動物園博瓦爾公園的負責人狄羅德(Rodolphe Delord)估計,這大概會讓每座動物園花上 1,000-2,000萬歐元(折台幣約 3-6億元)的興建成本。

文章插圖

「提利康事件」 反映痛苦的被圈養虎鯨

這些年來,海洋公園一直因為飼養條件不充分而招人非議,最著名的莫過於養在美國海洋世界,在今年 1月病逝的虎鯨提利康(Tilikum)。

提利康在 2010年攻擊並溺斃鯨魚訓練師布蘭齊(Dawn Brancheau)的事件震驚社會,2013年,記述提利康故事的紀錄片「黑鯨(Blackfish)」上映,指出虎鯨從沒有在野外殺死人的紀錄,只有圈養的虎鯨才會有這種異常行為,也有海洋世界的前訓練師出面指控園方飼養和訓練的方式有問題。

帶起動物圈養討論

儘管海洋世界稱這部影片「錯誤且誤導」,但是也讓園方在 2016年3月宣布停止人工繁殖虎鯨,並在今年全面終止虎鯨表演。這部紀錄片也確實帶起了人們對於圈養海洋動物、動物水上表演必要性的討論。

文章插圖

台灣有一半是捕來的野生鯨豚

至於台灣的情況,根據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與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在 2015年進行的〈台灣海洋哺乳動物圈養表演調查報告〉,飼養機構的鯨豚大概有一半是來自境外野生鯨豚,另一半是來自人工繁殖。

法令太過紛雜、不統一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也指出,雖然政府各單位有針對動物表演、飼養、動物福利等面向設立相關規範,卻因為執行單位紛雜、法令不夠全面,使得台灣在海洋公園圈養鯨豚這塊一直無法獲得很完善的管理。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