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座公共圖書館
爬上階梯越過伊斯坦堡大學,再穿越土耳其大叔聚集的二手市集,就能抵達巴耶濟德公共圖書館。外觀看起來普普通通,殊不知裡面卻大有來頭,這座公共圖書館的前身原是免費發放食物、供給百人、千人進食的「公共廚房」。
在伊斯蘭文化中有種特別的建築概念「庫里耶(Külliye)」,意思是以清真寺為中心,再擴建出宗教學校、公共廚房、澡堂(土耳其浴場)、市集與驛站等的一系列建築群。庫里耶的概念與伊斯蘭基本原則「五功 」相關,其中的「課」鼓勵穆斯林慈善捐獻,把盈餘的財富施捨給需要的人,共同承擔社會責任,帝國時代許多庫里耶中的福利建設便是透過這樣的理念而來,這樣的習慣也持續影響著今日的伊斯蘭社會。
在1501到1506年間,蘇丹巴耶濟德二世(Beyazıt II.)建造了「巴耶濟德清真寺庫里耶」,至1884年奧斯曼帝國時期,在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Abdülhamid II.)與臣子的合力推動下,為了配合帝國推行西化,將庫里耶裡的公共廚房(Imaret)選為圖書館用地改建,以「Kütüphane-i Umum-I Osmanî」之名成為土耳其的第一座公共圖書館,就是今日的巴耶濟德圖書館。
保存帝國遺失的手稿
登門參觀時才驚喜地發現,館內的嚮導就是守護著古蹟的警衛,只要出示身分證或護照即可入館使用或參訪。警衛親切地歡迎我們的到來後,便帶領到閱覽室參觀。有別於一般死氣沉沉的圖書館,這裡擁有寬敞又挑高的空間,一抬頭就能望見伊斯蘭式花紋藝術的存在,完全顛覆我們的想像。
也許因人潮眾多、公務繁忙的關係,警衛在我們猛猛按下幾張快門後就速速結束簡短的導覽行程,讓我們自由參觀。對於這個建築界的改造之星,有著太多好奇,但又不敢任意走動閒晃,深怕一個不小心就影響到沉溺於書香中的閱覽者;離開後又認真研究了一遍巴耶濟德圖書館的來歷,這才發現錯失了許多見證經典文物的大好機會。這裡美得令人屏息,讓我們光在閱覽室就看得出神。
這座圖書館就像是見證年華流轉的老者。館內蘊藏著珍貴的歷史遺產,保存大量文獻及手稿,包含巴爾幹戰爭期間遺失的奧斯曼時期書籍,另外也將各類語言報章雜誌轉收於此。可惜過去這些文史珍寶並未被妥善照護,現在終於在塔邦勒歐魯建築團隊(Tabanlıoglu Architects)的努力下,賦予這座圖書館延續下去的新生命力。
The Final Entry deadline to submit your projects to the 2018 @ArchitizerAward is approaching. 🔥 Who will win this year? Enter now: https://t.co/n6DrrNT6xD #ArchitizerAwards
— Architizer (@Architizer) March 8, 2018
Pictured: Beyazit State Library by TABANLIOGLU ARCHITECTS, 2017 A+Awards Jury Winner, Architecture+Glass pic.twitter.com/n36pPaB8wb
在「巴耶濟德公共圖書館」內,設計團隊特別打造了一個鎮館的「黑盒子」,將奧斯曼帝國的出版物、阿拉伯與波斯的文獻和手稿放在裡面保護。
打造「黑盒子」保存珍貴文獻
據說建築團隊在不影響最初理念的原則下進行修復,館內果然處處可見巧思。除了參觀時看見許多書籍都被存放在玻璃空間內,利用現代設備調節濕度與溫度之外,為了結合科學控制目的與對美感的高標準,設計團隊亦特別打造了一個鎮館的「黑盒子」,將珍貴文獻,例如奧斯曼帝國的出版物以及阿拉伯與波斯的文獻和手稿等,置放於大型黑玻璃箱內,莊嚴又不失典雅;更厲害的是,在中庭露天範圍還利用「充氣式膜結構」保護建築體,庭院該有的光線與氣氛依舊,遊走時完全不會感覺到自己身處一個保護罩內。
圖書館內使用的設備十分先進,也巧妙地使用舊報紙堆做成屏風裝飾,整體新舊融合非常和諧。館內氣氛在文化的陶冶下顯得格外輕鬆,流連的遊客與固定到訪的居民絡繹不絕。巴耶濟德圖書館早就是社區與人們生活的一部份,新的變革為這裡帶來了如我們一樣的新客,可客人終歸是客人,那些陪伴老建築共同成長的居民們,一個個坐在閱覽區習慣的座位上,守護著這座古老建築。望著他們的身影,彷彿也讀出了這城市的記憶與過往的輝煌年代。
延伸閱讀: 《美麗圖書館巡禮》
《伊斯坦堡風景》
《「後宮」是讓女人準備好面對生命的學校 土國第一夫人發言惹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