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祖母假說」:有阿嬤幫忙帶孫最好
你聽過「祖母假說」嗎?這個理論講的是有阿嬤幫忙帶孫,能讓人類活得更好,而最近這個理論又有了新的發展。

本月 1號,在菲律賓馬尼拉(Manila)的幸運中國城廣場(Lucky Chinatown Plaza),一名華裔菲律賓阿嬤在農曆新年期間教孫子如何拿香拜拜。
美聯社/達志影像人類的更年期很特別
以人類來說,女性一生會經歷初經、青春期再到更年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然而,在動物界中,女性的更年期並不那麼常見,多數動物從成年開始,一直到死前都具有生育能力。
目前已知除了人類之外,只有 4種哺乳類動物有更年期,而且牠們都是鯨魚類。
因為阿嬤可以帶孫
所以,為什麼人類會有更年期?女性的更年期對全人類來說又有什麼好處呢?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種看法,其中一種論點叫做「祖母假說」(grandmother hypothesis)──也就是 40-50歲的女性到了更年期成了「阿嬤」就可以幫忙帶孫子,這比自己生、自己養還更有競爭力。
帶孫的帶孫 生孩子的生孩子
總的來說,祖母假說的看法是,因為阿嬤們可以幫忙帶孫,所以有生育力的女性可以生更多胎。有長壽基因的阿嬤們可以帶更多的孫子,就能讓這種長壽基因傳遞下去。

圖為 2018年9月,在匈牙利博爾達尼(Bordany),一群阿嬤正準備將採到的李子製成果醬。
路透社/達志影像
圖為 2012年6月,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哈得孫(Hudson),前新民主黨(NDP)黨魁林頓(Jack Layton)的家人,出席以林頓為名的公園開幕典禮,林頓在 2011年因癌症去世。畫面前排左方的是林頓的母親,右方穿紫紅色裙子的是他的遺孀鄒至蕙(Olivia Chow)。
美聯社/達志影像從第一批移民的資料都有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聖勞倫斯谷(St. Lawrence Valley),當地從 1608年法國天主教教會抵達開始,便詳細記錄下教區內每一筆和出生、婚姻、死亡有關的紀錄。
負責這項研究的演化生物學家柏杰隆(Patrick Bergeron)表示,他們找到了第一批從法國來到當地定居者的所有資料,「當時的生活很艱難,在某幾年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甚至活不到一歲」。
和娘家距離遠近有差
柏杰隆分析了 100年來這個教區內,阿嬤和女兒成家後生活距離的遠近,以及孫子輩的人數和壽命。結果發現,阿嬤和女兒生活距離越遠,女兒生下的孩子數量就越少。
如果阿嬤住在附近能幫忙帶孫的話,每個小家庭內平均能活到 15歲的孩子也會比較多。

圖為 2018年3月,在以色列霍德夏沙隆(Hod Hasharon)的威廉麵包店(Wilheim Bakery),高齡 96歲的喬蘭達‧威廉(Jolanda Wilheim,中)和她的女兒凱倫(Keren Zweigenbaum,左)、孫女米莉安(Myriam Zweigenbaum,右)一起經營這間麵包店。
路透社/達志影像半數活不到15歲
「當時的女性有很多孩子,平均一個人差不多生 8胎,」和柏杰隆共同完成這項研究的伯恩大學演化生物學家恩格哈特(Sacha Engelhardt)說:「但當時的環境很辛苦,一名女性生的孩子當中有一半在 15歲前就死了。」
柏杰隆和恩格哈特的資料庫當中,每名阿嬤擁有的孫子數量從 1-195人都有。
「祖母假說」最佳佐證
如果比較同一個阿嬤的後代,女兒成家後搬到距離娘家 200英里遠,比起住在和娘家同一個教區的女兒,前者平均所生的孩子人數會比後者少了 1.75,意即和「媽媽」住得近一點,在當時確實會讓女兒生更多的孩子。
柏杰隆和恩格哈特的這份研究,可說是截止目前為止最能佐證「祖母假說」的研究成果。

這是芬蘭畫家阿爾伯特·埃德爾費爾特(Albert Edelfelt)在 1879年完成的油畫作品《孩子的最後一次旅程》(Last journey of a child)。
Newscom/達志影像為什麼阿嬤不能更長壽?
如果「祖母假說」真的這麼厲害,只要阿嬤幫忙帶孫就能延長孫子的壽命,還可以多子多孫多福氣,那為什麼人類的年齡總有個限制,不會讓阿嬤們一代比一代更長壽,如果阿嬤們能從孫子帶到曾孫,對於人類來說不是更好嗎?或許接下來這個研究就能解開這個謎題。
分界點在75歲
芬蘭圖爾庫大學(University of Turku)的生物學家查普曼(Simon Chapman)比對了 1731-1895年芬蘭教會的資料,結果發現 50-75歲的阿嬤確實能增加孫子輩的人數和存活率,但當阿嬤超過 75歲,事情就會相反。
60歲達到巔峰
根據查普曼的研究,當時的芬蘭女性大約在 40多歲時做阿嬤,接著她照顧的孫子人數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多,到她 60歲初期就會達到兒孫滿堂的巔峰,接著逐年遞減。

圖為 2018年5月在台灣台中,平均年齡 72歲以上的街舞團體六克拉(six carat)成員王陳碧盡阿嬤,在彩排前開心地和鏡頭打招呼。
路透社/達志影像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