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給魚照鏡子,牠認得出是自己

對於動物來說,要從鏡子中認出鏡子裡的人物是自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最近一篇最新的研究指出,俗稱「清潔魚」的裂唇魚就是其中之一。

文章插圖

只有少數動物能辦到

在過去的研究當中,如果給動物一面鏡子,測試看看牠們能不能認出鏡子裡面的人物就是自己,能夠順利辦到這一點的物種可謂少之又少。

除了人類之外,只有黑猩猩、矮黑猩猩(Bonobo)、大猩猩(gorilla)、紅毛猩猩(orangutan)等靈長類,以及海豚、虎鯨(killer whale)和喜鵲(magpie)能夠辦到這點。

人類要等到18個月大

事實上人類至少也要等到 18個月大,才能認出鏡子裡的人物是自己。總的來說,動物(包含人類)如果能夠辦到這點,除了要知道自己的外表長怎樣之外,也需要具備一定的心智能力,具備「我」的意識,才有辦法認出自己。

「顛覆常識的發現」

由於過去的研究主要著重在擁有高智力的溫血動物,最近,日本大阪市立大學的幸田正典發現,俗稱「清潔魚」的裂唇魚(Labroides dimidiatus)也能通過鏡子測試,幸田正典便認為這是一項「顛覆常識的發現」。

文章插圖

誤以為是敵人

在這次的研究過程中,幸田正典先在裂唇魚的水族箱裡放著一面鏡子。起初,裂唇魚看到鏡子裡的自己,會誤認這是其他的魚而不停朝著鏡子的方向撞過去,試圖要攻擊對方。

在鏡前搔首弄姿

接著,裂唇魚會慢慢發現鏡子裡的魚動作都會和自己相反,裂唇魚會在鏡子前面「倒退游」,來確認鏡子裡的魚是不是和自己的動作都一樣。

大概到了第 5天起,裂唇魚就能夠認出鏡子裡的魚就是自己,而不再對著鏡子搔首弄姿了。

在這支大阪市立大學提供的影片裡,0:05-0:18是裂唇魚不停地攻擊鏡子裡的自己,0:18-0:44是裂唇魚「倒退游」,0:44-1:00是裂唇魚突擊鏡子裡的自己。1:00以後的片段,就是裂唇魚在鏡子-池底來回跑,希望能磨掉下巴印記的紀錄。

實驗現在才開始

經過了 5天的暖身運動,裂唇魚真正的鏡子測試從現在才要正式開始──如果在裂唇魚下巴加上了棕色標記,牠會不會發現?

實驗分成 4階段,第一階段是讓裂唇魚照鏡子,第二組階段是在裂唇魚身上打一針,再讓牠照個鏡子。第三階段則是在裂唇魚下巴注入棕色色素,但水族箱裡沒有鏡子。到了第四階段,才讓裂唇魚照一下鏡子,看看看多了棕色印記的自己。

衝到池底磨掉

可想而知,前三個階段裂唇魚就和平常一樣,在水族館裡過著自己生活。但到了第四階段,裂唇魚發現自己下巴多了棕色印記後,8隻裂唇魚裡面有 7隻裂唇魚會衝到水族箱底部試圖想用砂石把身上的棕色印記磨掉。

鏡子-池底來回跑

裂唇魚的舉動還不只有磨掉而已,牠們磨完之後還會衝到鏡子前看看那個棕色印記是不是磨掉了,發現棕色印記還在,就在衝回去池底繼續磨,就這樣不停地在鏡子─池底砂石之間來回跑。

文章插圖

2015年曾失敗

其實在裂唇魚之前,幸田正典最早是挑選慈鯛科的美新亮麗鯛(Neolamprologus pulcher)進行鏡子測試。幸田正典認為,慈鯛科的魚會反覆和認識的魚碰面,社會程度比其他種類的魚來得高。

如果慈鯛能有「慈鯛朋友」,表示牠們應該認得出彼此,或許就有機會通過鏡子測試,但這項 2015年的研究以失敗作結。

裂唇魚和慈鯛有差

為什麼這次的裂唇魚可以,但慈鯛們卻認不出鏡中的自己呢?這就要提到裂唇魚的俗稱「清潔魚」──當裂唇魚發現一起生活的巖礁魚類(reef fish)身上出現死掉的細胞組織或寄生蟲,裂唇魚就會幫忙清掉。

誤以為是寄生蟲

而這次幸田正典的實驗中,便特別將注入裂唇魚身上的棕色印記,弄得和寄生蟲的顏色很像。所以幸田正典認為,這次裂唇魚的鏡子測試得以成功,正是因為裂唇魚覺得自己身上出現寄生蟲,所以才急著要清掉。

文章插圖

或許其他動物也行

總結來說,幸田正典認為這次研究最大的突破在於,除了大家熟知具有高度認知能力的動物外,像裂唇魚或其他還沒被發現的動物,或許也都能通過鏡子測試。

曾經研究過哺乳類動物鏡子測試的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靈長類動物學家德瓦爾(Frans de Waal)便說,這次的研究結果相當有趣又具有挑戰性。

鏡子測試始祖:破壞誠信

但開創鏡子測試先河的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University at Albany)的演化心理學家加魯普(Gordon Gallup)則批評,幸田正典的實驗在方法上並不合理,破壞了用來評估動物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方法的完整性。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