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聲音最對味 讓野地錄音師在你的耳機裡重建一片森林

也許你不一定能出門,但是大自然的聲音仍然能充斥在你的生活中。

文章插圖

耳機裡的一片森林

受到COVID-19(武漢肺炎)影響,民眾們也少了許多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的機會。然而,這不代表大自然的聲音就此被拒於門外。

越來越多野地錄音師(field recordist)免費釋出他們錄製的專輯,希望能幫助舒緩人們無法出門的焦慮心情。

讓耳朵去旅行

今年三月,德國錄音師佩斯(Carina Pesch)在Facebook上免費釋出了一系列名為「讓雙耳去旅行」(The Ears May Travel)的異國風情專輯,是她採用雙路立體聲錄音(Binaural recording)技術,錄製庇利牛斯山(Pyrenees)、希臘及印尼等地區城鎮的聲音。

文章插圖

雙路立體聲錄音 聽一場3D音樂會

雙路立體聲錄音是一種特別的錄音技術,簡單來說,就是「用耳朵聽聲音的方法錄音」,錄製出來的作品就像是 3D音樂體驗,也更能還原當下錄音時的情境。

舉例來說,仿真人頭錄音(dummy head recording)就是一種雙路立體聲錄音技術。由於人的耳朵分布在頭部的兩側,因此即便是同一個聲音,抵達兩邊耳朵的時間還是有些許的差異。仿真人頭錄音即是在錄音時還原人耳聽到聲音的情境,使用一顆盡可能仿真的人頭模型,把收音麥克風放在模型的耳朵內收音,創作出的音檔也會更真實。

仿真人頭錄音的極限

然而仿真人頭錄音仍有其限制。舉例來說,每個人的頭型都不一樣,即便錄製出的作品已盡可能仿真,每個人聽到的效果仍會有些許差異,未必和錄音師想呈現的效果完全相同。

此外,仿真人頭錄音更適合使用耳機聆聽,而不適合用喇叭聆聽。

德國錄音師佩斯希望能藉由更能還原現場聲音的雙路立體聲錄音技術,把小鎮最真實的情境帶給聽眾。

文章插圖

從家裡到手術台,大自然放鬆你的心情

根據《衛報》的報導,大自然的聲音不只能幫助受封鎖令影響孤單在家的人們,也能幫助手術台上的患者放鬆心情。

《衛報》引述的研究中提到,潺潺的溪水聲和溫和微風的聲音,可以穩定手術台上病患的心跳和血壓,當大自然的聲音在病床邊播放時,病人們的焦慮及不適感也降低了。

收集大自然的聲音不容易

不過對錄音師們來說,想要收集到安撫人們身心靈的自然聲音一點都不容易。錄音師辛里奇森(Sebastian-Thies Hinrichsen)就分享了他的錄音秘訣。

為了減少人類活動的噪音,他通常會起個大早,在清晨的時候去錄音,避免噪音破壞了音檔的品質。

此外,如果是以蟲鳴鳥叫為目標,BBC也提醒有興趣開始錄音的讀者,天氣狀況也是重要的一環。在一個溫暖的夏天早上錄音,效果遠比選在冬天風大雨大的時候還要好,因為環境噪音減少許多,也更容易錄出高品質的作品。

總而言之,對錄音師而言,最理想的環境就是一個只有自然聲響圍繞著他們的場域,如水流聲、蟲鳴,或是樹葉輕拂而過沙沙作響的聲音,最能讓他們創作出理想的作品。

文章插圖

致聽眾:請讓我把自然帶進你家

路易斯安那州一位以Quintron之名活動著的音樂家羅斯頓(Robert Rolston),最近釋出一張他所錄製的綠樹蛙蛙鳴專輯:The Frog tape。他形容專輯中的蛙鳴「美麗、出眾、震耳欲聾」。

他說道:「如果不是走進城市公園裡,或是到離城市一段距離的地方,你很難聽到這種程度的蛙鳴。」

他希望這張專輯能幫助家裡沒有後院的人,能夠在封鎖期間內享受自然的聲音:「我們正在將自然的聲音帶入(人們的)家中,這就是野地錄音的目的。」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