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沒有克雷默納?COVID-19重擊義大利小提琴重鎮
位於北義大利的克雷默納,自古以來便是許多製琴師學習、成名之地。但一場COVID-19(武漢肺炎),卻大大威脅這座小鎮的生存......

克雷默納是義大利知名提琴重鎮,許多知名的製琴師都曾在此設立工作室。在製琴師羅斯(Edgar Russ)的工作室中,小提琴被懸掛在工作室的牆上。
路透社/達志影像
克雷默納位於義大利北部,是義大利製手工琴的生產重鎮,許多知名製琴師都曾在此設立工作室。圖中紅標即為克雷默納的位置。
地球圖輯隊
COVID-19(武漢肺炎)來襲後,不少樂團都面臨收入大減的困境,有時還得資遣團內的音樂家來降低營運成本。
Photo: Larisa BirtaCOVID-19來臨後......
在席捲全球的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整個古典樂產業都遭到重擊,許多樂團不得不取消演出,有些甚至得請音樂家捲鋪蓋走路,降低樂團的支出。
義大利製琴師協會(Association of Italian Luthiers)的副主席莫拉希(Simeone Morassi)說:「音樂家是我們的客戶,現在他們正處於水深火熱中。」
製琴師也得乖乖配合封鎖令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肆虐義大利時,克雷默納所在的北義就是疫情最嚴重的地方之一。當時,克雷默納和周遭幾個小鎮傳出超過 6,600名確診案例,其中有超過 1,000名病患最終離世。
為了控制疫情,義大利政府下達全國封鎖令,所有非必要產業都暫時歇業,而眾多克雷默納的製琴工作室也暫時熄了燈。

對製琴師們來說,義大利政府下達的封鎖令打亂了不少原訂的時程表,影響他們的收入及拓展生意的機會。圖為製琴師理查德(Bernhard Ritschard)正仔細地整理手上一把仿造 16世紀製琴師阿瑪蒂(Andrea Amati)作品的複製琴。
美聯社/達志影像一張訂單取消,就做3個月白工
一般來說,製琴師會花上 2-3個月的時間全手工打造一把琴,因此大部分製琴師的年產量幾乎不會超過 10把,且一直到交貨前,製琴師幾乎不會有收入。但在封鎖期間,克雷默納的製琴師們無法到工作室中工作、完成訂單,部分客戶也因此取消訂單。
製琴師法里亞斯(Pablo Farias)說道:「我通常花 2-3個月打造一把琴。因此,每當有一張訂單取消,就意味著我過去 2、3個月都做了白工。」
兩大國際展覽都取消
COVID-19(武漢肺炎)不只讓製琴師失去原有的訂單,就連潛在的新訂單也一併失去。
2020年上半年,製琴師一行中兩個十分重要的國際展覽,分別舉辦於德國的法蘭克福(Frankfurt)和中國北京,雙雙因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的關係而取消。
對製琴師來說,國際展覽是拓展新商機的大好機會,製琴師們會在此鞏固與舊經銷商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會與新的經銷商接觸,開拓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雖然義大利正逐漸復工,但對於克雷默納的製琴師們來說,挑戰才剛剛開始。圖為一把展示於克雷默納小提琴博物館的小提琴。
美聯社/達志影像最後一次機會
今年 10月是製琴師們的最後機會,今年下半年還有另一場同等級,舉辦於中國上海的國際展覽。
製琴師格里薩萊斯(Giorgio Grisales)很希望下半年的展覽可以照常舉辦,但他很擔心相較於其他疫情比較不嚴重的國家,義大利的製琴師們將會面臨更嚴格的檢疫措施。他說:「如果我們必須得面臨比較嚴格的檢疫措施,我們可能無法出席這場展覽。」
下一把琴最完美
的確,眼下克雷默納的製琴師們面臨的挑戰異常艱鉅。但在 45歲的製琴師弗萊德曼(Benedicte Friedmann)眼中,聚集眾多頂尖製琴師的克雷默納已經形成了一個健康、追求卓越的環境。
她半開玩笑地說道:「每當有人問我『哪把琴才是我做過最美的一把?』,我總會說:『下一把。』」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