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中心沉睡蘇格蘭水下2年見光,故障率降到8分之一!微軟看到了什麼機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數位時代文/ 陳建鈞 

經過漫長測試,微軟正式宣佈水下資料中心實驗「Project Natick」告一個段落,今年夏季時已從蘇格蘭海底撈起沉在水下兩年,被海藻、藤壺及海葵覆蓋著的資料中心。

文章插圖

2018年,微軟在蘇格蘭117英呎(約35公尺)深的水下,沉下了一組擁有864個伺服器、貨櫃般大小的資料中心。這兩年來,研究人員持續監控著水下資料中心的運作,想知道處於與地表不同的環境中,會如何影響資料中心的效能與可靠性。

微軟希望藉由這次實驗,知曉水下資料中心是否在運輸、環境及經濟考量等因素上都具有可行性。兩年的時間也給予了微軟解答:水下資料中心絕不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不僅具有可行性,甚至在可靠性、能源節省上做得比一般更好。

微軟特別計畫研究小組負責人班・卡特勒(Ben Culter)表示,Project Natick也為打造永續性資料中心提供了寶貴經驗,未來甚至可能影響一般資料中心的建置。

文章插圖

故障率只有地表8分之1,水下資料中心展現絕佳可靠性

全球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沿岸地區,倘若能不佔陸地空間,將資料中心建設於水下,便能提供用戶更快速的上網體驗,同時還可以節省能源。這是微軟發展水下資料中心的出發點。

早在2015年時,微軟就已為水下資料中心進行初步驗證,在加州的海岸沉下伺服器105天做測試。這次便擴大規模,找來船運公司、造船廠及可再生能源企業於蘇格蘭進行第二階段測試。

文章插圖

精密電腦與高腐蝕性的海水,看似水火不容的兩者,卻意外地展現了「絕佳默契」。微軟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發現,沉在海底的水下資料中心,故障率只有地表資料中心的8分之1。

雖然水下資料中心維護更困難,但微軟聲稱根據他們的模型,整體成本與一般資料中心不相上下,甚至表現更好。

一般資料中心可能受到氧氣及濕氣的侵蝕,溫度變化及人為疏失都是造成伺服器出包的潛在原因。研究人員認為,水下資料中心填充的氮氣比氧氣更不容易造成腐蝕,加上沒有人為干擾,才令故障率遠低於一般。

目前微軟已將艙內空氣及部份零件、伺服器送至總部進行檢驗,期望能獲得更具體、細緻的結果。

海水降溫、直連風電,微軟探索水下資料中心節能新可能

資料中心吃電怪獸的問題,微軟也希望能透過海洋得到緩解。原因是,除了伺服器運轉本身的耗能外,有40%電力都用在冷卻伺服器持續運轉產生的高熱上,而冰冷的海水有機會成為解方。

水下資料中心放置的地點同時也是綠能實驗區劃,百分百採用風電、太陽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測試綠能供電的可能性。卡特勒甚至考慮,水下資料中心可直接放置在離岸風電廠,聲稱即使是微風也足以供給資料中心運作。

文章插圖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資料中心全面轉向綠能,前陣子微軟也成功測試以氫燃料電池為資料中心發電,證實可代替柴油發電機作為後備電源,在電網故障時支持資料中心運作。

研究團隊主要成員之一的史賓賽・佛沃爾斯(Spencer Fowers)指出,當雲端運算逐漸向邊緣運算靠攏時,資料中心會變得更小、距離用戶更近,而不是現在倉庫般巨大的廠房,點出水下資料中心的未來潛力。

目前水下資料中心表現出的可靠性已經吸引Azure雲端團隊的目光,Azure關鍵系統副總裁威廉・查佩爾(William Chappell)表示,了解如何降低資料中心故障率、不需要人為干預是他們的夢想。

上線時間:2020/09/20  
增修時間:2020/09/22  修正大標和內文


更多【數位時代】精彩內容:《蓋風場卡關,達德提3點澄清飛安疑慮!民航局23度反駁,共存難題有解嗎?
農地種電規定緊縮,太陽能業怨:「都更」還難!預警2025年綠能目標恐失敗
微軟真要收購Tiktok?比爾蓋茲坦言有疑慮:像一杯誘人的毒酒

數位時代 logo

數位時代

長期聚焦於全球、台灣與中國等地最新的科技、網路、創業、數位行銷等議題的動態及趨勢。受到企業領袖與新世代菁英的喜愛,更引領台灣社會對「新商業」的關注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