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菁英資料一把抓
最近,中國振華數據公司的一個數據資料庫遭人揭發,裡頭蒐集各國政治、軍事、商界菁英及其親友的資料,雖然多數資料本來就是公開資訊,但振華數據與中國黨政軍方面的密切關連,以及設立資料庫的真正目的仍然讓外界十分不安。
240萬人,英國、美國、澳洲通通有
本次被外洩的資料庫被媒體稱為「海外重要人士資料庫」(Overseas Key Information Database ,OKIDB),顧名思義,涵蓋英美、紐澳以及台灣等各國的政商菁英,部分軍方人士名列其中,總計約有 240萬人的資料。
此外,不僅僅是這些菁英本人,就連他們的子女、親友等的資料也都被一併整理在這個資料庫中。
大部分資訊已經公開 少部分來源不明
資料庫裡大部分資訊都是早已公開的資訊,舉凡照片、生日、住址、社群媒體帳號等應有盡有,但是其中部分資料疑似是從機密的銀行紀錄、心理報告中獲得。這些資料明顯經過整理、分析,甚至作出預測,像是一名美國海軍軍官,就被預測未來有望成為美軍核子動力航母的指揮官。
種種跡象讓外界不禁猜測,中國正利用人工智慧蒐集公開資訊,建立個人與不同機構間的複雜關係,從中尋找可乘之機。
與中國黨政軍往來密切
這間振華數據是由前IBM員工王雪峰(Wang Xuefeng,音譯)於 2018年在深圳成立,號稱旗下有 20個數據蒐集據點分布世界各地,每天蒐集海量數據回傳中國。這間公司宣稱自己以「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提供軍事、國防及海外政治宣傳等服務,主要客戶包括解放軍及中國共產黨。
這就引發另一個疑問,究竟是誰從中扮演關鍵「吹哨人」的角色,揭發資料庫的存在?
海外重要人士資料庫的「吹哨人」
其中的關鍵吹哨人,就是曾於北京大學任教的美國學者鮑丁(Chris Balding)。直至 2018年前,他都在北京大學任教,但因為感到人身安全受威脅,輾轉前往越南,最後回到美國。
鮑丁與一群在中國的友人合作,做了詳細的背景調查,宣稱他們「足以循線追蹤到撰寫資料庫程式碼的人、公司的高層以及他們背後的關係、公司的董事等人。而振華數據為解放軍、中國情報單位國家安全部提供服務也是鐵錚錚的事實」。
獲得數據後,鮑丁將數據轉交給澳洲資安公司網路 2.0(Internet 2.0),恢復了 10%約 2萬5,000人的資料,並提供給數家媒體報導。
通通都是虛假報導
然而,《衛報》在採訪過程中,聯繫上一名自稱是振華數據的孫姓業務主管,她卻指出媒體的報導都是錯的,振華數據只是一間私人公司,和中國政府、軍方並沒有關係。
「媒體有關海外重要人士資料庫的報導都是錯誤的,」孫姓主管說道:「我們的數據都是網路上的公開數據。我們並未蒐集數據,我們不過是統整而已。」
「我們的商業模式和伙伴屬於商業機密,媒體所報導的兩百萬人資料庫並不存在。」孫姓主管表示。
海外重要人士資料庫很常見
不過,根據孫姓主管的說法,振華數據確實有一個蒐集海外重要人士資訊的資料庫,主要功能是蒐集重要人士的名單以及他們的社群媒體帳號。
「海外重要人士資料庫確實存在,但是沒有媒體報導的那麼神奇,它只是一個研究,國外許多平台都在做類似的事。」孫姓主管表示。
蒐集資料不稀奇,目的才是問題
事實上,孫姓主管說得並不全錯,蒐集國內外政商菁英數據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奇怪,部分公司確實也會有類似行為。但是,網路 2.0的創辦人波特表示,這個資料庫的問題在於它可能違反了各個公開平台的使用者授權協議。
波特以劍橋分析醜聞為例,說道:「劍橋分析之所以成為醜聞,關鍵是他們濫用了使用者授予這些平台的權限。」
「振華數據公司的行為並不奇怪,背後的目的才是讓人起疑的地方。很多西方科技公司都會蒐集數據,同樣的行為應該也會讓不少人感到不舒服。」澳洲戰略政策分析研究所網路中心(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Cyber Centre)的分析師霍夫曼(Samantha Hoffman)說,「但是追根究柢,西方科技公司的行為和宣稱自己對國家安全有直接貢獻的中國公司們還是不一樣。」
現在沒有用的資料,未來可能成為關鍵
至於這些公開資訊究竟可以產生什麼效果,目前外界仍然難以下判斷。但是澳洲分析師霍夫曼點出關鍵:現在沒有用的資料,以後可能很有用。
她說道:「許多現在蒐集的資料未必能派上用場,但是未來可能就會。長期蒐集大量數據,將有助於未來實現他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