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隱私危機 「劍橋分析」被控利用帳戶資訊操弄政治輿論

「點這裡看你跟好萊塢明星有幾分像」、「從你的名字看你是什麼人」......,相信大家一定有在Facebook上看過類似的小測驗,只要點下去,十之八九都會出現「請問你同意該網站使用你的Facebook公開資訊嗎?」的授權視窗;上周末,Channel 4、《衛報》、《紐約時報》聯合揭露一家政治諮詢公司如何藉此不當取得大量用戶資料,進而影響這些用戶在政治上的偏好。

文章插圖

這幾天的Facebook不平靜

Facebook在這幾天可說面臨了逐漸蔓延的帳戶隱私危機,而這一切必須從Facebook允許第三方app獲取用戶個人資料開始說起。

點擊這裡看你是哪個性格的人

2014年,劍橋大學學者寇根(Aleksandr Kogan)設計了一款「這是你的數位生活」(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心理測驗,讓玩家可以測試自己是哪一種性格的人,大約有 27萬名用戶因為玩這款app而同意授權他們的公開資料。

被授權的公開資訊

然而這些使用者不知道的是,在授權同時,他們也同意了該app蒐集他們所有臉友的公開訊息——這些人的個人資料、照片、貼文、互動內容都將因此被納入資料庫中。而在不斷累積下,寇根等同用這個app蒐集到了 5,000萬筆的用戶資料。

這些資料只會用在學術?

不久後,政治諮詢機構「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此單位和劍橋大學沒有任何關係)以寇根為中間人,以「限學術研究用」的名義買下了這 5,000萬筆資料。

文章插圖

一個專門操縱輿論的機構

Channel 4的調查指出,「劍橋分析」和它的母公司「戰略溝通實驗室」(Strategic Communication Laboratories, SCL)專門透過為政黨和企業操作輿論來達到政治目的,其範圍遍及 2016美國總統大選、肯亞、印度等 200多場選舉。

不是只有你  你的朋友也會被分析

在接受BBC訪問時,「劍橋分析」的前員工懷立(Christopher Wylie)進一步解釋了這 5,000萬筆資料和輿論操作的關連,他說:「(劍橋分析)不只可以分析你,他們還可以看到你所有朋友的資料,針對他們的社群活動進行心理分析,然後投放符合他們喜好的訊息。」

文章插圖

重點在散播懷疑的種子

「想像一下,當你看到某篇部落格文章、新聞網站報導了特定的資訊,卻是你在主流媒體看不到的,你可能會想:為什麼媒體沒有報導這些我到處看到的瘋狂故事?然後不信任感就這樣建立了,」懷立說:「(你看到的那些資訊會)讓你開始質疑整個體制,雖然你看到的不見得是事情的全貌,但是它改變了你的行為想法。」

看不到不代表沒發生

懷立強調這一切都是在使用者沒有意識到、也沒有主動同意的情況下發生,因此等同變項剝奪了人們選擇的權利,他進一步說道:「你沒看到這些資訊,不代表它沒有發生,因為這就是建立受眾的目的,透過這些(用戶的)資料,他們創造出精準受眾的演算法,這就是整個公司在做的事情。」

文章插圖

2014年已經改過政策

其實在 2014年,Facebook已經更改政策,禁止任何第三方app透過一個使用者得到所有臉友的公開資訊,並要求過去這麼做的單位把他們得到的資料刪除,但是《衛報》、Channel 4表示他們的消息來源指出,「劍橋分析」並沒有確實刪除資料。

轉交資料是不可以的

更重要的是,不論是哪時候的Facebook政策,Facebook其實都禁止第三方app把蒐集到的資料轉交給其他人。

「劍橋分析」:我們沒做錯事

在事發後,「劍橋分析」否認來自各大媒體的指控。他們表示Channel 4錄下的影片是「遭到媒體剪輯與放大解讀」,也提到在Facebook更改政策之後,他們就已經把這些資料刪除,也從來沒有使用這些資料。

不過執行長尼克斯目前已經遭到停職。

寇根:我成了代罪羔羊

目前「劍橋分析」、Facebook均指責劍橋大學學者寇根濫用了這 5,000萬筆用戶資料,對此,寇根反駁自己成為這兩家公司的替罪羔羊,而且「劍橋分析」當時告訴他,他們在做的事是合法的。

文章插圖

各國政府動起來

無論如何,這起事件也讓社會大眾注意到Facebook在處理用戶資料、保障用戶隱私不確實的問題,英國、美國、印度、肯亞政府也分別傳出要調查Facebook或機構「劍橋分析」。

沉默好幾天  創辦人現身

面對越滾越大的批評聲浪以及重跌的股價,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這幾天一直保持沉默,而在昨日(21),他終於在自己的Facebook動態上談論這件事。

「我們破壞了大家的信任」

在祖克柏的貼文上先是表示:「那些在Facebook上分享資料的人們預期我們會保護好他們的資料,但是我們卻破壞了他們的信任。」他提到Facebook將會對第三方app採取更嚴厲的政策、讓用戶更容易取消提供出的資訊,同時,也會主動通知那些資料被「劍橋分析」取走的Facebook用戶,此外,他們還會進一步調查有沒有任何第三方app出現類似情況。

強調從錯誤記取教訓

「我們有責任保護你們的資料,如果我們做不到,我們就不值得為你服務,」祖克柏提到作為Facebook的創辦者,他必須為這個平台負責,並寫到:「我們會從這次的經驗記取教訓......並創造一個對任何人來說都更安全的社群。」

文章插圖

問題比「不幸的誤用」還要大

不過這則聲明也招來很多人不滿。他們批評祖克柏沒有提到從 2007-2014年之間,Facebook讓第三方app可以大量取用用戶資料的政策,也沒有為此道歉,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將這件事描述成「不幸的誤用」。

對此,許多分析師相信,這是因為「將用戶資訊轉交給行銷夥伴、讓廣告主得到用戶資訊」是Facebook一直固有的營利方針,所以這一塊才會被避而不談。

刪除臉書保隱私?

在整起事件傳出後,網路上也出現了一波「#刪除Facebook」的行動,也有許多文章解釋要如何確保人們保障Facebook帳戶隱私。不過倡議團體「國際隱私權」的發言人說:「目前的焦點都著重在如何保護你的資料免於被第三方利用,但是你的資料其實一直在被利用著。」

「有許多手機app會需要你的定位資料、你的通訊錄等等,今天發生的一切只是冰山一角罷了。」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