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日本自殺人數比感染COVID-19死亡的人還多

這幾年來,日本的死亡率雖然在已開發國家中居高不下,但仍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一切卻隨著COVID-19(武漢肺炎)的出現而轉變。

文章插圖

單月最多人自殺的十月

今年 11月,日本警察廳公布統計資料,指出日本在 2020年10月有 2,153起自殺事件,比去年十月上升了 39.9%,也是日本自 2015年5月開始,單月最多人自殺的一個月。也比截至 10月底,因為感染COVID-19而死的人數還高(1,755人)。

自殺率居高不下的日本

長年以來,日本居高不下的自殺率就常常引起討論,且男性自殺率一直比女性還高。

造成這樣的原因包括 19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化導致失業率大增後,有許多中年男性因此自殺,此外,超時加班、學校同儕壓力、獨居老人、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汙名化也是日本自殺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本來逐漸下降,但今年...

2003年,當日本在當年度出現 3萬4,000人自殺並引起各界討論後,日本當局就推出許多自殺防治策略,從那之後,日本自殺人數就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在去年,日本自殺人數更是以 2萬169人創下自 1978年新低。

然而,一切卻在今年變了調。

文章插圖

自殺率  上半年還在下降

專家相信,自殺率的回升和COVID-19(武漢肺炎)在今年對日本經濟、社會造成的衝擊息息相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事實上在今年 1月到6月,日本自殺率還有下降的趨勢,直到今年 7月才又開始攀升。

對此,精神病理學家上田千代子(Chiyoko Ueda,音譯)解釋道,這可能是因為在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初期,要大家勤洗手、戴口罩等防疫情緒在人們之間建立起了「共同作戰」的集體心理,讓大家比較不會想到自己的事,再加上日本政府宣布「緊急事態宣言」後,許多學校、公司就開始遠距離上課、上班,反而讓有人際焦慮的人在第一時間鬆了口氣。

只是忽視了自己的狀況  不代表問題不存在

然而,打從COVID-19(武漢肺炎)開始在日本蔓延,焦慮情緒可能就已經在人群之中蔓延。

由日本全國 50個自殺諮詢熱線、約 6,000名接線生組成的生命熱線聯盟(Federation of Inochi No Denwa,FIND)指出,打從日本政府宣布「緊急事態宣言」後,打電話來求助的人就急速上升,電話中有的人擔心自己的工作不保、有人說自己的生意一落千丈,也有人談到家人染上了COVID-19(武漢肺炎)讓他們也不想活。

文章插圖

看似回歸正常的不正常

精神病理學家上田千代子相信,當積極共同防疫的心情遞減、公家補助的緩衝期過去後,這些有如未爆彈的情緒就會逐漸浮上檯面,並逐漸反應在自殺人數上。

她解釋道,隨著「緊急事態宣言」逐步鬆綁,整個社會雖然看起來回到先前繁忙的模樣,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在這個時候,因為COVID-19(武漢肺炎)被資遣的員工發現自己找不到工作,卻又被各種帳單追著跑;有些從遠距工作要返回職場的人因為人際關係倍感焦慮;也有必須維持遠距工作的人因為缺乏社會互動感到抑鬱。

相繼出現的名人自殺

除此之外,這幾個月相繼出現日本名人自殺身亡的消息也可能帶來了影響,上田千代子指出,雖然日本媒體鮮少對這類事件多加著墨(不論是在談論方法或是動機上),但只要有報導就可能影響到自殺人數。

細部看這幾個月的自殺率變化,可能也隱含更多問題。

文章插圖

女性自殺率  上升八成

以十月來說,男性自殺人數有 1,306人,女性則有 852人,前者跟去年十月相比上升 21.7%,後者則上升了 82.8%。

難解的工作與家庭壓力

對於女性自殺率大幅攀升的情況,研究自殺與自殺防制學的早稻田大學教授上田路子指出,這可能是因為大多女性都是在餐廳、飯店、零售店擔任臨時工,當COVID-19(武漢肺炎)來襲導致這些店家必須解雇人員時,從事臨時工的女性往往首當其衝,繼而面臨收入銳減的窘境。

此外,由於在日本社會,照顧小孩的責任往往是落在媽媽頭上,因此有些女性就算保住了工作,在COVID-19(武漢肺炎)防疫期間仍得時時擔心小孩的健康,這在無形中自然替她們增加了額外的心理負擔。

文章插圖

每天有超過兩百人來

設立 24小時簡訊諮詢熱線「專屬於你的所在」(あなたのための場所)的大空幸星指出,他們每天都會收到超過 200個人來訊,而且大多人都是女性。

今年年初,他最常收到的訊息是母親表示照顧小孩帶給她多大的壓力、居家隔離是如何擾亂了自己的生活步調,有些人甚至坦言會想要殺掉自己的小孩;最近,除了失去工作、家庭財務拮据這些困擾以外,還存在著另一個問題:家庭暴力。

當她們無處可逃

「我有收到訊息像是:『我被爸爸性侵了』或是『我的老公想要殺了我』,」大空幸星說道,他認為這類訊息之所以會在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之後攀升,是因為在那之前,受暴女性可以「逃」到學校、辦公室、朋友家裡,但她們現在卻有更長時間被迫和加害者共處一室。

文章插圖

政府:嚴正重視

對於這幾個月的自殺人數統計,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說:「我們需要嚴正重視這個現實。」他提到政府已經追加了 1,000萬日幣(折台幣約 271萬元)在已經有 2,400萬預算(折台幣約 652萬元)的自殺防治經費上,也計畫要建立更多自殺諮詢熱線、諮詢簡訊,還有提供更多和自殺防治有關的資訊。

當「這樣不太好」的價值觀存在

不過一如經濟學家澤田康幸談到這件事情時所言,政府在自殺防治上給予財務支持固然重要,但設法讓大家正視心理疾病可能是一個更核心的問題。

澤田康幸這樣講並非空穴來風,一些自殺防制專家在談到相關議題時,均指出日本社會不分性別,總傾向要人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不論是坦言自己真的過得不好,或是想要尋求心理諮商,總會被認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經營觀念轉變很重要

正在經營簡訊諮詢熱線的大空幸星就指出,許多傳訊息來的人第一句話就是:「我知道這樣不太好,但我可以在這裡說說話嗎?」

曾經四度自殺的古林惠理子(Eriko Kobayashi,音譯)也對這樣的社會價值觀深有感觸,她說:「(日本人總覺得)和別人透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是很丟臉的事,所以大家總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把什麼都吞下肚。」

「我們需要創造出一個文化,讓人們覺得表露出自己的脆弱、無助是沒有問題的。」

文章插圖

全世界的冰山一角?

回過頭來說,日本自殺率居高不下的問題除了種種根源於社會的因素,面對日本這幾個月因為COVID-19(武漢肺炎)導致自殺人數節節高升,也讓人們擔心這樣的狀況很可能是全世界的縮影。

會這樣說,是因為日本是少數每個月都會統計自殺人數的國家,相比於大多國家可能幾年才做一次自殺率統計,日本的自殺人數變化很有可能即時反應了社會環境的變化——專家擔心,COVID-19(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後所帶來的抑鬱氛圍、封城政策帶來的孤立感、對生計帶來的衝擊等等,都有可能讓因為精神健康所導致的傷亡事件加劇,而那些在社會結構中比較脆弱的群體也可能受到更多衝擊。

暫時還在浪潮中

美國心理學會成員潘德(Dr. Vivian Pender)在受訪時就坦言,COVID-19(武漢肺炎)早已讓許多人深陷「心理疾病」疫情的浪潮中,但是她擔心一切恐怕不會有好轉的跡象,她說:「那些(因為疫情而)逝去的親友、機會、夢想,只會替人們帶來更大的哀痛。」

小隊長溫馨小提醒:遇到心理低潮想要找人聊聊,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或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該專線提供全年無休、24小時免付費的心理諮詢服務。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