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打造「地下神殿」 滯洪防災與水患共存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黃名璽 (中央社編譯) 

「地下神殿」由排水隧道、豎井、調壓水槽等設施組成,是一座位於地下50公尺深的排水道,內部調壓水槽可貯存主要河川超標水量,發揮洪水調節作用。

日本政府打造被稱為「地下神殿」的外圍排水道,達成防颱減災目的。

日本政府為因應氣候異常及極端天氣型態,在橫濱及首都圈打造具滯洪功能的公園以及被稱為「地下神殿」的外圍排水道,也確實在兩年前的颱風侵襲時發揮功能,不僅達成防災或減災目的,甚至還讓當時的世界盃橄欖球賽得以順利舉行。

鶴見川流域遇雨氾濫 滯洪池公園防災一把罩

2019年10月13日,世界盃橄欖球賽日本對戰蘇格蘭賽事在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舉行,由於前一天登陸的颱風直撲關東地區,造成比賽會場附近直到比賽前都還淹水。

雖然一度擔心雨勢可能影響賽事,但最後仍順利完成比賽的背後,主要是包括競技場在內的新橫濱公園發揮了滯洪池公園的功能。

新橫濱公園旁的鶴見川因為經常氾濫為人周知,1948年颱風來襲造成逾2,000家戶淹水、1952年颱風來襲造成160家戶淹水、1958年颱風更造成約6萬7,000家戶淹水。

文章插圖

有鑑於此,日本建設省(現國土交通省)1980年制訂建設多功能滯洪池公園計畫,經過土地徵收及當地居民同意等程序後於1994年動工,並在三年後的1997年完工「鶴見川多功能滯洪池公園」。

鶴見川多功能滯洪池公園占地約84公頃,裡面包括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棒球場、網球場及停車場等設施。

其中,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是建造在超過1,000根柱子支撐的人工地盤上的高台式體育館。

構造特殊的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比賽區域位於三樓,四樓開始設置觀眾席,一樓則是停車場。當競技場旁的鶴見川即將氾濫潰堤時,水會先流入滯洪池公園內,並淹沒位於一樓的停車場,但體育館聯外交通主要依靠相當於二樓的高架道路,所以一樓淹水並不影響進出。

文章插圖

以2019年10月13日的淹水為例,管理滯洪池公園的橫濱市體育協會負責人說,颱風帶來的雨勢造成鶴見川水位上漲,並流入滯洪池公園內,流入水量約93萬立方公尺。

當時流入的水淹沒了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的一樓停車場,待鶴見川水位下降後,體育館打開排水門排水,就算水來不及排空,也不會影響體育館舉辦的賽事。

鶴見川多功能滯洪池公園最多可貯水39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三座東京巨蛋。此處從2003年啟用到2019年止,已發揮21次供鶴見川滯洪的功能。

位於埼玉縣春日部市被稱為「地下神殿」的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其內部調壓水槽可貯存主要河川超標水量,再把水排入河幅寬廣的江戶川,發揮洪水調節作用。

三天排空千萬噸洪水 地下神殿守護首都圈

不僅橫濱有這樣的滯洪設施,位於埼玉縣春日部市被稱為「地下神殿」的首都圈外郭放水路(首都圈外圍排水道),也在2019年10月時隔四年第二度全面啟動所有設施排洪。

《朝日新聞》報導,為防止河川氾濫,「地下神殿」內部調壓水槽可貯存主要河川超標水量,再把水排入河幅寬廣的江戶川,發揮洪水調節作用。

這座「地下神殿」2006年完工,第一次全面啟動內部所有設施,是在2015年造成茨城縣鬼怒川氾濫的關東及東北豪雨時。

「地下神殿」主要由排水隧道、豎井、調壓水槽等設施組成,是一座位於地下50公尺深的排水道,全長6.3公里。主要功能是當附近的中川、倉松川、大落古利根川、第18號水路及幸松川等河川水位上升時,利用豎井把水引入調壓水槽內貯存。

「地下神殿」貯水量可達67萬立方公尺,相當於東京池袋的太陽城60大樓的容積。「地下神殿」迄今共啟動兩次全面排洪,2019年10月12日到14日上午共排出約1,000萬噸水量,大約可裝滿15棟太陽城60大樓;2015年關東及東北豪雨時排出約1,900萬噸水量,確實發揮了防災或減災的功能。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