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愛斯基摩學」停招 北極文化遇危機
你有聽過「愛斯基摩學」嗎?將近一百年前,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開設了愛斯基摩學課程,專門教導學生北極圈的文化與歷史,然而近日傳出停招消息,引發國際關注。

在寒冷的北極圈,人們發展出一套生存的方法,當地的歷史與文化也成了「愛斯基摩學」這門學問最重要的素材。
Photo: Greenland Travel
想到因紐特人,你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他們用冰雪蓋成的冰屋。
Photo: Pam Hataitai
圖為因紐特人手工編織的傳統服飾,為雪白的大地帶來繽紛的色彩。
Photo: David Stanley
圖為位於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一景。隨著高教預算遭砍,丹麥根本哈根大學的愛斯基摩課程面臨停招的命運。
Photo: Rob Deutscher丹麥上大學不用錢
在丹麥,大學全部由政府出資支援,丹麥學生不用付學費就可以上學。然而高教預算不夠,逼得大學重新思考他們存在的意義,究竟他們要往培養更多企業主想要的技能而教,還是要繼續為自己追求知識?
這個問題在被停招的愛斯基摩學系中答案很明顯,愛斯基摩學家表示,這門學問從未像今天這般重要。
愛斯基摩學是丹麥的責任
丹麥媒體也批評當局的決定,擔心愛斯基摩學系將從原本的停招變成廢系。此外,愛斯基摩學系停招將影響到丹麥和格陵蘭的關係。
有鑑於丹麥曾經殖民過格陵蘭,丹麥報紙Politiken寫道:「愛斯基摩學是丹麥的責任,還要我們來提醒政府和哥本哈根大學真的很可恥。想要格陵蘭的經貿在接下來幾年蓬勃發展、大量社會問題獲得解決,就需要奠基於科學的知識還有互動。哥本哈跟大學和政府得保持冷靜,讓愛斯基摩學系繼續存在。」
大學:停招是唯一選擇
面對各界批評,哥本哈根大學回應道,愛斯基摩學對丹麥社會有貢獻,但考量到高教預算被大砍,暫時停招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在冰天雪地的格陵蘭,當地居民用雪橇犬載運貨物,人與動物的緊密關係可見一斑。「格陵蘭」的意思為「綠色土地」,是丹麥王國的海外自治領地,在 2008年的公投後決定逐漸走向獨立之途,並在 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委由丹麥代管的過渡政體。
Photo: Greenland Travel
格陵蘭豐富的礦產資源吸引國際礦業公司前來開發,不過學者認為格陵蘭得小心評估。
Photo: ser_is_snarkish格陵蘭 vs 國際礦業公司
目前,哥本哈根愛斯基摩學教授賽亞森(Frank Sejersen)正在研究,格陵蘭怎麼面對國際礦業公司想要開採當地資源。
格陵蘭在 2009年脫離丹麥,獲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其中包含開採礦產的權利還有石油資源。從那時起,格陵蘭就成了俄國、加拿大和挪威礦業公司眼中的肥肉。
許多格陵蘭人歡迎礦業公司的到來,但賽亞森教授的研究讓人多了分謹慎。
花錢得小心 避免經濟過熱
賽亞森教授說:「我們的研究團隊發現,格陵蘭想要從丹麥手上獲得更多的經濟自主權,需要大量的礦脈,即使拿到錢,格陵蘭也不該花,反而應該長期投資,好避免經濟過熱。」
「我們也在研究,如何保證沒有一技之長的格陵蘭人,也會得利於礦業的成長,還有這個產業對格陵蘭的社會平等有什麼影響。」

格陵蘭人騎著前方設有置物箱的腳踏車。想要了解北極圈情勢的政府還有公司,都會來向哥本哈根大學的愛斯基摩學家請教。
Photo: Colville-Andersen
格陵蘭首府努克(Nuuk)當地,小朋友們正在巨大的冰塊旁玩耍。目前,有的格陵蘭人會特地到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跟愛斯基摩學家學習格陵蘭語。
路透社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