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國:來自不存在國家的跨疆域護照

1992年,當斯洛維尼亞從前南斯拉夫宣布獨立後,一群藝術家在同年宣布建立了宛如烏托邦式的虛構國家「新斯洛維尼亞藝術」,這個「國家」以全球化的概念為發想,標榜他們沒有任何一條邊界,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他們的國民。

文章插圖

沒有固定疆域的國家

當BBC記者拉米(Benjamin Ramm)拿到NSK(Neue Slowenische Kunst,中譯新斯洛維尼亞藝術)護照時,辦事處承辦人宣布拉米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個全球國的成員」,該名承辦人向拉米解釋道,定義NSK存在的是時間,而不是空間,因此NSK「不僅不適用任何國家邊界的概念,而且支持跨國家法律」。

這樣的構想其實是在挑戰全球化下,人們對國家認同的界線。

護照形塑國家認同

從上個世紀開始,護照便成為我們出入其他國家的必備文件,它也逐漸在文件上形塑了我們對自身國家的認同。舉例來說,當伊斯蘭國(IS)宣布建國後,就要求組織內的戰士撕毀護照,象徵切斷與「殖民地國家」的聯繫,同時也表達對伊斯蘭國的忠誠。

現在仍在流通的世界護照

過去與NSK類似的構想不是沒有,1954年,社會運動參與者戴維斯(Garry Davis)引用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三條第二款的內容,宣布由「世界公民的世界政府」發行世界護照(World Passport),現在也還能申請

文章插圖

為失去認同的人尋找歸屬

與世界護照類似,NSK是一個僅具象徵意義,沒有任何法律效力的護照,卻仍為一些人找到了歸屬感。

1995年,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首都塞拉耶佛(Sarajevo)因為國家認同問題發生圍城戰時,許多市民轉而向NSK申請護照,藉此尋求歸屬。

當年來自奈及利亞的大筆申請

比較奇妙的案例是在 2004年,NSK曾一度收到上千筆來自奈及利亞的護照申請,據說是因為奈及利亞人相傳NSK是個「美麗的國家,而且正在接收新公民」。

當時申請數量之高,也讓斯洛維尼亞政府出面要求NSK發布聲明,澄清NSK的護照並不是具有國際效力的旅行文件。

這個月去威尼斯發護照

今年 5月,這群藝術家也趁著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的機會前往威尼斯設立「辦事處」,發放NSK的護照給那些想要成為NSK公民的人。

文章插圖

呼應現實的科層體制

另一名策展人兀格特(Ahmet Öğüt)則表示這雖然是本具「顛覆性意義」的護照,但他們刻意將申請NSK護照的程序弄得既荒誕又讓人煩躁,藉此呼應現實中,難民申請庇護的繁文縟節與耗時費力。

想辦護照  得爬過陡峭斜坡

舉例來說,NSK的入口房間被設計成 45度角傾斜,想要申請文件的人必須想盡辦法爬過陡峭的斜坡,才能進入申請護照的房間。而申請護照的服務台又略高過房間地板,因此進入房間後,你必須自己把鋼製梯輪推到服務台旁,或是用一旁的小蹦床設法跳上服務台。

看似友善  實則痛苦

對於這樣的設計,兀格特說道:「我希望可以創造一個看似友善,但想把事情做好卻非常痛苦的過程。等待的過程會讓你深感折磨,但我同時也想把這種精神上的挫敗轉化成一種空間上的娛樂。」

呼應難民危機與民粹主義

此外,這群藝術團體除了再次彰顯「無邊界國家」的理念,他們也想藉此呼應歐洲的難民危機與民粹國族主義盛行的問題。

文章插圖

報紙頭條:為現代性道歉

當你一走入申辦NSK護照的小隔間,就會在牆上看到一份以「為現代性道歉」為頭條的報紙,編輯專欄中則寫到「不發放庇護資格給難民很殘忍,但更殘忍的是讓人們變成難民」,並表示這些難民的「痛苦與苦難」其實是根源於「西方自由世界」的利益算計。

承辦員身份都是難民

在NSK辦事處有 4名承辦人員,這 4人分別來自奈及利亞、迦納、印度,他們都是橫渡地中海來到義大利海岸的難民。

「在這個國家不用感到負罪」

另外兩名策展人巴多維納克(Zdenka Badovinac)和埃斯(Charles Esche)補充道,NSK作為沒有邊界的國家,其國民既不用依靠單一國家的政府,也不用跟其他國家競爭。此外,他們也表示NSK的國民「不用負擔舊有國家所犯下的罪刑」,所以「人們可以大口呼吸NSK國的空氣而不用感到窒息」。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