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長棍麵包vs小酒館vs舊書攤 各路人馬爭搶「無形文化遺產」提名
每兩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會收到來自各國提交的「無形文化遺產」申請,而為了取得申請名額,法國的「文化遺產預備軍」也紛紛動作起來了。

圖為 2016年1月,在法國巴黎的一間購物商場,法國總統馬克宏正吃著法國長棍麵包。
路透社想要申請無形文化遺產 要先爭取國內提名
每兩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就會重新審理新一批「無形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CH)的申請。「無形文化遺產」的類型很多元,從當地的文化活動或習俗、傳統手工藝到表演藝術都在範圍內。
然而,每個國家一次只能向UNESCO提出一項申請。換句話說,如果想要向UNESCO申請「無形文化遺產」,就必須要先擊敗國內的競爭對手,才能向世界各國的申請者一決勝負。
文化遺產們戰況激烈
面對法國文化部將在明年 3月提出法國「無形文化遺產」的候選者。法國長棍麵包(French baguette)、巴黎塞納河畔(Seine River)的傳統舊書攤(bouquinistes)和小酒館(bistros)聯合露天咖啡廳(terrace cafes)三組人馬都已經宣布他們要爭取法國「無形文化遺產」的候選資格。
而這三者究竟有什麼樣的特色呢?現在就跟著小隊長的腳步,一起來認識它們吧!

圖為塞納河畔的傳統舊書攤,傳統舊書攤的深綠色外觀它是一大特點。
Photo: j.s. clark全世界最大的露天書店
座落在巴黎塞納河畔的 1,000間深綠色攤位中,有 226間是傳統舊書攤,舊書攤的店主也號稱這裡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露天書店。
遊客會買紀念品但不買書
然而,多數遊客來到塞納河畔時,會選擇去紀念品店買東西,鮮少會到傳統舊書攤買紀念品。
雖然早在 1991年,UNESCO便將巴黎塞納河畔收錄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當中,但面對傳統舊書攤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店主也興起了要單獨將「傳統舊書攤」變成「無形文化遺產」的念頭。

圖為 2010年9月,在巴黎塞納河畔的一間傳統舊書攤。
路透社
圖為法國巴黎的一間小酒館。近年來,因為租金上漲、連鎖店家加入市場競爭的關係,巴黎小酒館的數量越來越少。
Photo: Ricardo Zappala
圖為 2008年2月,當時的法國第一夫人卡拉沙柯吉(Carla Sarkozy)在巴黎的一間露天咖啡廳親了前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一下。
路透社
圖為 2016年3月,在法國巴黎,一名男子抱著一束法國長棍麵包往艾菲爾鐵塔的方向前進。
路透社拿坡里披薩可以,那法國長棍麵包也行
去年,UNESCO將拿坡里披薩列為「無形文化遺產」之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便曾表示,他支持法國麵包師傅爭取將法國長棍麵包申請成為「無形文化遺產」。
形容法國長棍麵包「令全世界都羨慕不已」的馬克宏也強調,由於法國長棍麵包需要精湛的手技和專業知識,所以它理當要被列在文化遺產的清單上。
不是名稱對、外觀像就好
對法國麵包師傅來說,法國長棍麵包不是只要名稱對、外觀像就好,一定要是按照正確的食譜和配方製作而成的才是真「法國長棍麵包」。
1993年,法國就有一項法律用來規範何謂「真正的法國長棍麵包」,它指出法國長棍麵包一定要是由小麥粉、水、酵母和鹽製作而成,而且不能將法國長棍麵包拿去冷凍,或在麵團內添加防腐劑。
麵包師傅:看到超市麵包就生氣
法國糕點和麵包師協會(National Confederation of French Patisseries and Bakeries, CNPBF)主席恩哈克(Dominique Anract)說:「當我看到超市麵包的品質時,我不可能不生氣」、「這些麵包是冰過的,有些麵包還是在羅馬尼亞或根本不知道是在哪裡製作的,沒有一個是按照麵包技藝的規範製作出來的。」
延伸閱讀:《最新世界文化遺產出爐 法國香檳榜上有名》
《把法酒館搬上伸展台 香奈兒大秀吸睛》
參考資料:
01 Paris open-air booksellers seek UNESCO status
02 Paris bistros launch campaign for UNESCO status as bastions of 'art de vivre' and defiance to terrorism
03 Parisians seek Unesco World Heritage status for cafe terraces
04 Paris bistros and cafes seek Unesco status as ‘intangible cultural’ gems
05 Macron: French baguettes should be Unesco-listed treasures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