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醫生」現場直擊:伊拉克摩蘇爾城收復後,災難才要開始
一年前,一場被很多人稱為本世紀前幾大城市戰鬥的軍事行動宣告結束,伊斯蘭國控制三年之久的摩蘇爾城──一個擁有逾 150萬居民、多個種族、宗教和教派雜居共生的城市被收復。
由於形勢錯綜複雜,城市數度易手,戰鬥在雙方的爭奪中持續了九個月。但是,戰事給城市及周邊地區帶來的巨大危機卻延續至今,城內城外依舊危機四伏。循著圖片,讓我們重拾這段記憶,回顧這一切如何發生。

一名穿著「無國界醫生」組織背心的男子,走在面目全非的摩蘇爾城中。
Photo: Sacha Myers/MSF
圖為 2016年10月伊拉克的勢力分布圖。其中,打叉的區域為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把持,而摩蘇爾城就在這個區域中。點點的區域則是伊拉克政府,斜線區域是庫德自治區。
Photo: MSF
在無國界醫生位於德巴加營區(Debaga camp)的行動診所裡,穆罕默德(Humam Mohammed)醫生正在看診。
Photo: Monique Jacques/MSF在蓋亞拉醫院內,一名受傷的女嬰正在接受治療,她是家族在這場戰役中唯一的倖存者。
Photo: Javier Rius Trigueros/MSF
在蓋亞拉醫院簡陋的急診室內,醫生們趕快替送來的病患進行緊急處置。
Photo: Javier Rius Trigueros/MSF
在哈姆達尼亞鎮,11歲的阿布杜拉赫曼(Abdulrahman)在無國界醫生組織的術後護理機構休養生息。
Photo: Diego Ibarra Sánchez/MEMO
在哈姆達尼亞鎮,11歲的穆罕默德(Mohamed)在無國界醫生組織的術後護理機構休養生息。
Photo: Diego Ibarra Sánchez/MEMO
圖為在哈曼阿里勒的野外創傷診所接受治療的韋達德(Widad),她在逃離摩蘇爾城時受了傷。
Photo: Alice Martins
在蓋亞拉醫院內,兩名嚴重營養不良的嬰兒正在接受照護。
Photo: Hussein Amri/MSF
在哈曼阿里勒的野外創傷診所,一名男子激動地擁抱已經分開超過兩年的姊妹。
Photo: Alice Martins/MSF
在納布盧斯醫院內,來自無國界醫生組織的醫生正在幫病患開刀。
Photo: Louise Annaud/MSF
圖為戰後西摩蘇爾城的樣貌,到處一片狼藉。
Photo: Sacha Myers/MSF摩蘇爾城的現狀?
今天,距離摩蘇爾戰事告終已過了一年,但城裡城外依然飽受其餘害。
對於那些戰爭的倖存者而言,無論有形或無形,戰爭的傷痕猶在。伊拉克現有設施無法滿足大量對於物理復健和精神健康支援的需求。儘管多數人已重歸家園,仍有大量摩蘇爾人在該國各地流離失所。
同時,在摩蘇爾及政府軍收復的許多其他城市,戰後重建進展緩慢,令人焦急。廢墟之下,很多屍體還有待清理,這一情況在舊城尤為嚴重。由於很多人正生活在這些斷垣殘壁之間,這可能會引發公共衛生危害。此外,地雷和其他遺留爆炸物也嚴重威脅著城市居民的安全。
一年過去了。納布盧斯的無國界醫生醫院仍是摩蘇爾西部唯二正常運轉的醫療設施之一。近日,我們還在東部開設了術後護理設施,以幫助眾多尚須進一步手術治療的戰爭受害者。此外,無國界醫生還支援初級醫療中心,並定期為最受衝突危及的人們發起物資分發行動。
一年後,戰爭或許已成過去,但我們工作的腳步從未停下。
延伸閱讀:《戰地醫生都在做什麼? 無國界醫生說明白》
《讓他們告訴你生命是甚麼 無國界醫生來台攝影展》
《超越一切的大愛 無國界醫生們的故事》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