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河流域由200萬平方英里的叢林所覆蓋,幾個世紀以來,探險家在這片蠻荒之地探索著傳說中的黃金城與失落的古文明。
在16世紀殖民時期,來自西班牙的遠征軍深入探索亞馬遜流域,他們樂觀地相信,在這片神祕叢林深處,終究會有寶石滿庫的黃金城等待著他們。然而,在長達八個月的旅程後,部隊中半數皆已疲病交迫且飢餓難耐。隊長歐瑞亞納(Francisco De Orellana)自告奮勇,領著近60人的部隊與數名俘虜,搭著唯一的船順流而下,為團隊尋找食物來源。
14天後,他們終於發現食物,但已虛弱得無力返回,於是決定再繼續前進。途中遭遇的武裝原住民一度多達5,000人,但憑著槍支和十字弓,印地安人仍猶如以卵擊石。酋長們僅能奉上食物稱臣進貢,如有不從,則遭武力脅迫,甚至被迫流亡。
這趟旅程中,雖未能覓得黃金城,但歐瑞亞納聲稱他們見證了史上最偉大的發現:在亞馬遜流域上,不僅坐落著許多防禦工事完備的大城市、擁有複雜的文明,在地人還以管理農田般的方式經營著叢林,而這些都透過同行的傳教士卡瓦哈(Gaspar deCarvajal)的文字記錄了下來。
兩年後,歐瑞亞納終於返回西班牙,但那如史詩般的重大發現卻未獲認可,甚至被斥為意圖誇耀戰功的宣傳品,其後歐瑞亞納以叛變之名遭捕,卡瓦哈的手記也因此塵封了300年。直到公諸於世之時,亞馬遜早被認定是不宜人居、僅有少數遊牧民族出沒的地區。
1952年,英國陸軍上校裴西‧佛西特(Percy Fawcett)聽信了黃金城尚存的傳言,帶著兒子及兒子的朋友共三人,深入亞馬遜河流域,前往巴西馬托格羅索州尋找他口中的失落之城Z。
在馬托格羅索州,如今已建成1萬平方英里的辛古原住民公園,園區內保存著16個部落4,000多人的印地安文化。其中,奇庫魯族(Kuikuru)據說是最後看到佛西特生前蹤影的其中一個部落。據奇庫魯族酋長Afukaka依照傳說所述,佛西特不像過去其他歐洲白人對部落的殺戮,他以和平之姿而來,還贈送部落禮物。然而,關於他最後的去向,則無人知曉,最後在險惡的叢林裡不知所終。
歐瑞亞納聲稱的古文明真的存在嗎?成為數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追尋的謎團。
在很長一段時間,考古學家無法想像亞馬遜曾有大量人口生活的可能,一方面因為現今亞馬遜僅存少數人口,另一方面更因亞馬遜地區森林覆蓋的土壤有80%都極端貧瘠,恐無足夠地力生長出大量人口所需的農作物。
然而,考古學家尼佛斯(Eduardo Neves)的發現卻大大轉變了近代對亞馬遜的了解。他在亞馬遜地底發現了一種極度肥沃到現今儀器都無法測量的黑土(Terra Preta),這種黑土不是自然生成,而是過去的人為製造,混合了亞馬遜的土壤、陶瓷碎片、魚骨頭及特定比例的木炭,再經過部分燃燒等特殊製程所產生。不過,精確的作法直至今日科學家都未能掌握。
亞馬遜黑土所滋養的充沛地力讓當地的果樹在數千年後仍能有一年三穫的收成,是孕育亞馬遜源源不絕生命力的重要關鍵。
此外,尼佛斯團隊將蒐集到的陶片重新組裝還原成當地先人所製作的器皿,其工藝的細緻度讓人驚嘆,包括傳教士卡瓦哈也曾在手記中為文讚賞。這也進一步證實,當時在亞馬遜已有一套管理森林糧食產出的方法,也才有餘裕在農忙之外投注精力於藝術層次上。
考古學家安娜布朗尼黎貝洛(Anna Browne Ribeiro)更直指,過去被認為原始蠻荒的亞馬遜叢林實際上根本是人為的地景,一座巨大的森林花園。
1993年,考古學家赫肯伯格(Michael Heckenberger)透過和當地原住民合作,發現前哥倫布時期原住民為村莊防禦工事挖掘的壕溝,以及連結村莊之間的道路網絡。在考古學中,過去一般傾向找尋一個大的中心城市,例如以金字塔為中心,接著才是由其發散出去的郊區鄉鎮。然而,赫肯伯格所發現的,卻是一個個由道路彼此串接的多元中心城市。
其後,藉由能穿透樹林的雷達科技的發展,又在巴西邊界陸續發現許多有著精密幾何形狀的壕溝與道路遺跡。
許多科學家相信,亞馬遜在前殖民時期的人口超過1,000萬人,超越當時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然而,當地原住民對於歐洲人帶來的流感、天花等疾病缺乏免疫力,導致95%的人口因疾病喪生,其餘的因拒為奴或不願改信基督而遭到屠殺,再剩下的則被迫以半遊牧的方式維生。待20世紀佛西特深入亞馬遜時,遠古的城市幾乎不復存在。
佛西特想像中的Z城,是個符合一般古文明想像、由堅硬石材打造的城市。然而,石材在亞馬遜地區根本罕見。就因為他限制了想像,讓他著了魔般追尋失落之城的執念,終究得成為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