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加坡這麼乾淨?

到新加坡走一遭,或許你會發現要在大街上找到一張紙屑難如登天。身為亞洲數一數二乾淨的國家,你知道為什麼新加坡這麼乾淨嗎?

文章插圖

50年前的整潔運動  首次對人民開罰

50年前,新加坡第一屆總理、被譽為新加坡建國之父的李光耀發起了「保持新加坡乾淨運動」,這項運動和先前新加坡發起的整潔運動都不一樣,因為這項運動是當局首次對人民破壞整潔的行為祭出罰款,這也是新加坡政府首次引入罰金系統作為社會控制的手段。

亂丟垃圾  最低罰六千多元

從那時開始,新加坡祭出了一系列的罰金措施,舉例來說,亂丟垃圾被抓到最低開罰 300新加坡元(折台幣約 6,682元),再犯可能罰到 5,000美元(折台幣約 15萬4,408元)並且得進行社區服務和參加不要亂丟垃圾的教育講習課程。要是第三次被抓到亂丟垃圾,違者可能還得掛上寫有「我是一個垃圾人」的牌子上街。

用完公廁不沖水罰三千元

不只如此,亂黏口香糖罰 100美元(折台幣約 3,088元),在電梯裡小解罰 500美元(折台幣約 1萬5,441元),使用完公廁不沖水罰 100美元(折台幣約 3,088元),警察會不時巡視公廁,確保民眾守法。

文章插圖

事無巨細全都管

據說,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當年事無巨細都會管,看到某些地方不乾淨會親自寄信給官員或幕僚要他們處理。而他之所以這麼擔心新加坡的環境乾不乾淨,和新加坡位處熱帶地區有關係。

在熱帶國家  垃圾放一天就會臭

在寒冷地區的國家,垃圾可以放久一點再處理,但在位處熱帶的新加坡,垃圾一天不處理就會產生臭味、孳生細菌對公共衛生造成巨大威脅。

造成老鼠、蒼蠅、蟑螂肆虐

新加坡公共衛生委員會主席德席瓦爾(Edward D’Silva)說:「如果你像待在其他國家一樣丟垃圾,可能會造成老鼠、蒼蠅、蟑螂肆虐,這些生物身上都帶著病菌。」

文章插圖

在改善國家整潔的背後

而對李光耀來說,保持國家的整潔其實背後有更遠大的目標,他希望改變公衛法、將路邊攤全部集中到美食廣場,並建立起汙水處理系統和疾病控制措施。

成為南亞最乾淨的城市

他在 1968年發起「保持新加坡乾淨運動」時說:「我們已經開始建設也有所進步,但沒有任何一項成功會比成為南亞最乾淨和最環保的城市一樣傑出。」

從政府到民間一起動起來

於是,整個新加坡在李光耀的呼籲下一起動了起來,從政府到民間開始較勁誰是最乾淨的辦公室、商店、工廠、教室和大眾交通工具。

文章插圖

大家一起來打掃

由「保持新加坡乾淨運動」帶起的是一系列的整潔運動,像是 1970-1980年代鼓勵新加坡人讓廁所、工廠和公車站保持乾淨的運動、1976年的「利用你的雙手運動」(Use Your Hands),要求學生、家長、老師、校長和公務員利用周末一起打掃校園。此外,各式各樣的植樹活動也在新加坡出現。

從公德心到強健經濟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當時提到,一座乾淨的城市不只是讓生活更舒適這麼簡單,還能創造強健的經濟。他說:「這些標準可以讓民眾維持高公德心,降低疾病率,並且為產業和觀光業的高經濟成長創造必要的社會條件。這麼做對公益有好處,最後對每個人自己都有好處。」

數字會說話

拿數據來比一下最清楚,新加坡人的平均壽命從 66歲成長到了 83歲。1967年,到新加坡觀光的人數只有 20萬出頭,2018年前三季的新加坡觀光人數已經突破 1,000萬人。

外國直接投資從 1970年的 9,300萬美元(折台幣約 28.7億元)激增到 2010年的 390億美元(折台幣約 1.2兆元)。現在,新加坡是全球第五大外國直接投資的國家,2017年外國直接投資更高達 660億美元(折台幣約 2兆元)。

文章插圖

罰款一開始很有用

不少人將新加坡整潔運動的成功歸功於罰款。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董事會主席陸勝烈(音譯,Liak Teng Lit)表示,一開始罰款的確有用,再加上結合了宣導活動,讓越來越多民眾開始撿垃圾,新加坡也變得越來愈乾淨。

拿錢請清潔工來掃

但現在事情開始變得有點不一樣,隨著新加坡因為經濟蓬勃發展而越來越富有,人們也越來越容易找到移工來清潔環境。陸勝烈主席說,現在新加坡這麼乾淨不是因為當地人害怕罰金,而是因為有一群清潔工在打掃,他們是維持新加坡乾淨的關鍵。

新加坡不是一座乾淨的城市,而是一座清潔過的城市。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董事會主席  陸勝烈 

台北清潔工有多少?

目前,在新加坡國家環境局註冊者就有 5萬6,000名清潔工,外頭還有上千名獨立清潔工沒有登記,他們大部分都是靠著低薪維生的移工或是年長的工人。陸勝烈補充到,與台北相比,台北大概只有 5,000名清潔工。

文章插圖

有清潔工沒有用  喚起自己的公德心

去年,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在新加坡年度清潔與環保嘉年華上說:「今天我們仰賴 5萬名清潔工...我們有自己社區的清潔活動,有一群志工幫忙撿垃圾,但是這不足以解決問題。」他提到新加坡人得重新喚起自己的公德心,站出來對環境的整潔有所貢獻。

改變新加坡文化  打掃是別人家的事

新加坡公共衛生委員會主席德席瓦爾對這件事也很在意,他提到大批清潔工改變了新加坡的文化,以前新加坡人會自己打掃環境,現在新加坡人只會認為打掃是別人的工作。

自己的餐盤不自己收

BBC在報導中提到,今天到新加坡美食廣場逛一圈,可以看到許多人直接把吃完的餐盤放在桌上讓清潔工收。此外,德席瓦爾提到學生也不自己打掃了,因為有清潔工會幫他們做。

「政府每天會派人打掃國民住宅兩次,當你有非常有效率的清潔服務時,你看到鄰居把環境弄髒你不會怪鄰居,你反而會怪清潔人員沒有打掃好。」

每年花26億在打掃

其實,新加坡政府花在清掃公共空間的預算相當驚人,每年至少得花 1.2億新加坡元(折台幣約 26.66億元)在打掃公共空間上。然而,當政府把預算花在這時,相對就會排擠其他更有價值的計畫。德席瓦爾提到,新加坡人得盡快改變自己的這種行為和心態。

「如果你能培養民眾不亂丟垃圾的習慣,那麼你花在聘請清潔人員的上百萬元就能省起來用在健康和教育上。」

文章插圖

培養民眾好習慣很重要

新加坡義順(Yishun)區議員李碧華(音譯,Lee Bee Wah)非常了解培養民眾打掃習慣的重要,她每個月至少參加一次選區舉辦的打掃活動。她提到教育大眾跟靠開罰維持整潔一樣重要。事實上,要開罰並不容易,因為通常需要有人亂丟垃圾時有警察在場,或至少有人目擊犯行。

李碧華說:「最好是說服人們不要亂丟垃圾,讓人們支持這麼做比靠開罰好。」

每年有一天沒有清潔工

每年,每個新加坡選區都會有一天「無清潔工日」,在這天沒有清潔工會上工,民眾得靠自己打掃居家環境。李碧華議員說,這正是一個能說明社區如何變得更好的例子,在 2013年「無清潔工日」時,志工們撿了高達 1,430公斤的垃圾,而今年只有 292公斤。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