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野生水獺 在都市中落腳生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台灣動物新聞網文/ 何宜 

新加坡雖然國土很小、甚至就像是個城市一樣,不過卻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在這樣一個高度發展的國家內,卻住著一群與世無爭的「嬌客」,野生的江獺家族!

文章插圖

與台灣的歐亞水獺處境類似,根據中央社報導,新加坡在以前因為環境遭受破壞,鮮少能看到江獺的蹤影,不過政府花費數十年努力改善,包含設立公園、清理水道等方式,待河水變清澈後,江獺便頻繁地出現了。

其中江獺家族會出沒的熱點也不少,像是碧山、濱海灣花園等等,而喜愛江獺的粉絲們也暱稱這兩個地點的家族為「碧山10」與「濱海灣5」。

根據中國報表示,這些江獺原本住在外島及柔佛海峽一帶,因為新加坡水道及自然環境的改善而決定在本島「落地生根」,數量從5年前只有10多隻、一路增加到現在有50多隻!

也因為江獺的數量增加,《聯合早報》報導,今年7月份成立了第一個由政府、學者和民間組織設立的水獺工作小組,希望能更深入探討江獺保育、以及隨著數量增加而出現的問題等等。

文章插圖

事實上,今年第13屆國際水獺研討會(International Otter Congress)正是在7月初於新加坡舉辦,而今年的主題是「水獺與人Otter & People」,國家發展部兼內政部高級政務部長李智陞在研討會開幕時也說:「水獺原本就是本地原有生態的一部分,現在牠們回來了,我們有必要探討應該如何進一步保護牠們,並對公眾宣導能如何與牠們共同相處。」

水獺工作小組的主席、同時也是國家公園局國家生物多樣性中心的處長呂福明也表示,公園局近年來經常與民間水獺保育組織合作進行保育相關工作,包括在水道旁設置監測攝影機紀錄水獺的蹤跡、並且安裝告示牌宣導民眾遵守從遠距離觀賞水獺等。而這些江獺的魅力無人能擋,甚至也吸引英國BBC報導,稱牠們是「都市明星」!

文章插圖

新加坡改善棲地、復育江獺成功的經驗,或許也值得台灣參考,不過如果民眾希望能像新加坡一樣能在白天捕捉到水獺悠游的畫面的話,那可能就得要失望了,因為金門的歐亞水獺與江獺是不同屬的物種,歐亞水獺出沒時間幾乎都在半夜時分,而且個體性成熟後就會有領域性,除了母水獺在生下小水獺後會一起生活約一年教導幼獸之外、不太會一整個家族出沒。

如果民眾下次有機會到新加坡旅遊,不妨注意一下,或許有機會巧遇這群可愛的江獺家族喔!

文章插圖

江獺小檔案

學名:Lutrogale Perspicillata

別名:印度水獺、鹹水獺、滑獺、短毛獺

體型:江獺頭大,耳短小而圓,四肢粗短,爪小,體背毛色為浅黑褐色,腹部為暗褐色,體重可達10多公斤。

習性:江獺以晚間活動為主,黄昏即出,清晨後找地方藏身;但在天氣驟變時,日間也有成群出没。以魚和蟹為主食,季節性繁殖,每胎生產1-5隻,主要棲息於江河附近,分布於東南亞一帶。

保育等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內的瀕危物種。

 

更多台灣動物新聞網精彩內容:
兒童節兩樣情 圓仔有娘水獺失母
台灣動物原住民 需要你我關心
金門水獺遭路殺 保存”蛋蛋”送動物園

台灣動物新聞網 logo

台灣動物新聞網

「台灣動物新聞網」是一個立足台灣,心懷全世界動物的資訊平台。雖然報導主題環繞著大家熟識或不熟悉的蟲魚鳥獸,但核心信念是透過對動物的關切,落實動保和環保。 因為此刻因棲地消失難以覓食的北極熊,極可能是來日人類的寫照! 關心地球村,請別忽略了動物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