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蒙娜麗莎沒有在看你

很多人到法國羅浮宮一定要看的作品就是達文西的名作《蒙娜麗莎的微笑》,而且一定要測試看看是不是從哪個角度看,「蒙娜麗莎」的眼睛都會看著自己。最近,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蒙娜麗莎」看得其實不是你。

文章插圖

《蒙娜麗莎的微笑》和「蒙娜麗莎效應」

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名作《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又稱La Gioconda),最著名的兩個特徵,就是「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和她的眼神。

多數人都相信,不管從室內哪個角度看「蒙娜麗莎」,「蒙娜麗莎」的眼睛都會盯著自己看。這個現象有名到在科學上有個專有名詞「蒙娜麗莎效應」(Mona Lisa effect),專指這種「總是覺得圖像裡的物體一直在看自己」的現象。

文章插圖

「蒙娜麗莎效應」要小於5度

過去的研究指出,如果要產生「蒙娜麗莎效應」,畫面中人物的凝視角(gaze angle)必須要小於 5度。如此一來,不管觀眾是在畫面的左側或右側來欣賞這幅作品,作品中的人物看起來都像在看觀眾。

蒙娜麗莎沒有「效應」

然而,最近一項研究指出,《蒙娜麗莎的微笑》的「蒙娜麗莎」凝視角大於 5度。換言之,《蒙娜麗莎的微笑》不可能出現「蒙娜麗莎效應」。

文章插圖

蒙娜麗莎沒在看自己

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Bielefeld University)認知互動技術副教授霍斯曼(Gernot Horstmann)和研究員洛斯(Sebastian Loth),為了要將「蒙娜麗莎效應」應用在AI人工智慧上,花了好一段時間盯著《蒙娜麗莎的微笑》看。

在某個瞬間,他們突然發現「蒙娜麗莎」看的人不是自己,並決定找來 24名受試者測試看看,是不是真是如此。

蒙娜麗莎、屏幕、兩把尺

根據霍斯曼和洛斯的研究,他們並不是單純找了 24名受試者,問他們覺得「蒙娜麗莎」在看哪裡,因為這麼做,受試者們很有可能會受到主觀認知「蒙娜麗莎就是在看自己」影響。

所以,霍斯曼和洛斯設計了一個小實驗,在受試者和《蒙娜麗莎的微笑》之間,設置了一面屏幕和兩把尺。

文章插圖

每一次看的範圍都不同

這面屏幕和受試者距離 66公分,而且每一回合這面屏幕都會改變受試者能看到「蒙娜麗莎」的範圍。

至於這 2把尺,則是每一回合都會離屏幕越來越遠、離受試者越來越近,受試者們必須講出他們看到的「蒙娜麗莎」,眼神究竟是看向尺上刻度多少的位置。

文章插圖

她在看右耳

在收集完 2,000份研究數據之後,霍斯曼和洛斯證實「蒙娜麗莎」眼神方向實際上是往右 15.4度,這個角度大概是落在一名站在「蒙娜麗莎」正前方的觀察者,右耳到右肩的範圍。

絕對有蒙娜麗莎效應

霍斯曼和洛斯在論文當中總結道:「毫無疑問地蒙娜麗莎效應絕對存在」、「只是這並沒有出現在《蒙娜麗莎的微笑》身上。」 

文章插圖

人類很渴望被關注

洛斯表示,「蒙娜麗莎效應」就是一種人們強烈地覺得自己「被關注」的現象。霍斯曼則進一步提到,知覺心理學(Perceptual Psychology)在 1960年代就證明了「人們非常擅於衡量自己是否被他人盯著看」。

霍斯曼接著說到,所以蒙娜麗莎效應正證明了人們強烈渴望他人的關注,並且希望自己成為他人注目的焦點,即便自己並不認識對方也一樣。

也許只是因為酷

霍斯曼認為,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蒙娜麗莎的微笑》明明沒有「蒙娜麗莎效應」,大家卻相信「蒙娜麗莎」一定是在看自己。

霍斯曼也打趣地說到,或許當初將蒙娜麗莎效應命名為「蒙娜麗莎」的原因,只是覺得這樣很酷。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