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長頸鹿」 剛果特有種㺢㹢狓

說到澳洲大家可能會先想到無尾熊和袋鼠,提到中國的動物可能會聯想到貓熊,那如果是剛果呢?問起剛果最知名的動物是誰,莫過於外型既像斑馬又像長頸鹿的㺢㹢狓!

文章插圖

一定聽過,卻沒看過

在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註),當地有一種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卻又很少人親眼見過真面目的哺乳類動物──「㺢㹢狓」(Okapia johnstoni,又譯為歐卡皮鹿)。

在首都金沙薩(Kinshasa)出生長大的剛果商人姆安巴(Felly Mwamba)就說:「很多年前我曾在金沙薩動物園看過一次,但牠們已經不在了。」

編註:位於非洲中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又稱民主剛果(RD Congo)。與位於西非的剛果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Congo)為不同國家。

斑馬+長頸鹿=㺢㹢狓

㺢㹢狓的外型就像斑馬和長頸鹿的綜合體,黑白條紋相間的四肢就和斑馬一樣,但牠的頭部卻又像脖子短一截的長頸鹿。

事實上,㺢㹢狓在血緣上和長頸鹿比較近,故又有了「森林長頸鹿」、「剛果長頸鹿」或「斑馬長頸鹿」的稱號。

文章插圖

舔得到脖子  耳朵還會動

談起㺢㹢狓的特色,1980後期從美國佛羅里達來到民主剛果的動物學家盧卡斯(John Lukas)說,㺢㹢狓舌頭長約 45公分,這個長度讓㺢㹢狓可以用自己的舌頭舔到脖子後方,㺢㹢狓還可以分別抽動牠的兩隻耳朵。

大便可以忍60天

盧卡斯還提到,多數物種的新生兒在出生後 12小時內就會排便,但剛出生的㺢㹢狓可以忍到 60天後才大便,這麼做可以讓豹晚一點才發現㺢㹢狓寶寶的存在。

動物園裡的都是近親

盧卡斯還說,目前世界各地動物園裡的㺢㹢狓,幾乎都是他一手配種出來的。1990年代,由於世界各地的動物園面臨基因庫多樣性不足,所以魯卡斯在剛果挖了一個坑抓到了 1隻雌㺢㹢狓和 2隻雄㺢㹢狓,並利用牠們去配種。

所以現在在紐約、芝加哥、都柏林或東京動物園裡的㺢㹢狓,都是這 3隻㺢㹢狓的後代。

文章插圖

㺢㹢狓數量急減

由於世界上只有民主剛果這邊才有㺢㹢狓,所以自然環境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㺢㹢狓的數量。

近年來由於棲地被破壞,㺢㹢狓的數量急遽減少,從 1995年以來整體數量大概少了一半,目前只有約 3萬隻野生㺢㹢狓,當中的 5,000隻則生活在㺢㹢狓自然保留區內。

有自然保留區也沒用

然而,為什麼㺢㹢狓明明有自然保留區,卻會面臨棲地被破壞、數量減少的問題呢?這和當地的政治動盪、政府沒有辦法管到㺢㹢狓自然保留區有關。

和原住民一起生活

位於伊圖利森林(Ituri forest)的㺢㹢狓自然保留區成立於 1992年,並在 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

在這塊面積相當於美國黃石公園大小的自然保留區裡,還住著剛果原住民族姆巴提人(Mbuti)和艾菲人(Efé)。直至今日,他們依舊維持傳統的部落狩獵文化。

文章插圖

進到森林破壞環境

然而,近年來民主剛果人口過剩,民眾漸漸移居到伊圖利森林附近,以刀耕火種的方式發展農業。

也有非姆巴提人和艾菲人以外的民眾,進到㺢㹢狓自然保留區內盜獵、伐木,或非法採礦,這些情況都大大破壞㺢㹢狓的棲地環境。

從小團體變成大團體

從 2001年起就在㺢㹢狓自然保留區擔任管理員的孟加(Jean Paul Monga)說,10年前的管理員只會遇到 4-5人一組的盜獵團體,但現在是 30-40人在自然保留區盜獵:「他們很有決心,他們就是要象牙,如果你一遇到他們,他們就會開火。」

文章插圖

武裝民兵組織也來

不僅如此,武裝民兵組織馬伊馬伊(Mai Mai)的活動範圍也擴及㺢㹢狓自然保留區,讓㺢㹢狓自然保留區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之一。

2018年底,NPO㺢㹢狓保護計畫(Okapi Conservation Project)就曾警告,雖然㺢㹢狓自然保留區對外開放,但暫時不建議遊客前往㺢㹢狓自然保留區。

已經不需要保留區

和盧卡斯留在民主剛果保護㺢㹢狓棲地的瑞士動物學家卡爾(Karl Ruf)和他的太太羅斯瑪麗(Rosmarie Ruf)說,當地武裝民兵組織認為,自然保留區已經讓㺢㹢狓的數量回到一定水準了,所以他們認為沒有繼續保育㺢㹢狓的必要。

文章插圖

工作做好就發獎金

現在剛果政府在㺢㹢狓自然保留區還是有聘請管理員負責保護環境,如果工作都有做到好,盧卡斯還會提供這些管理員額外獎金。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