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命令起了頭
上周四(16),美國商務部以華為威脅到國家安全為由,表示華為未來如果要購買美國零件或技術,都得經過美國政府的許可。
接著在本周一(20),Google宣布要部分中止與華為的合作關係,除了要限制華為取得未來版本的Android,其新手機也不能使用Gmail、YouTube、Google Play等應用程式;《彭博社》則指出,向華為提供不同零件的廠商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賽靈斯(Xilinx)、博通(Broadcom)也向內部宣布要暫停與華為的業務合作。
同一天,臨時證下來了...
不過在同一天(20),美國商務部給了華為一張為期 90天的「臨時許可證」,讓華為可以在不用經過美國政府的許可下,向美國廠商購買相關零件與技術,以確保現有的華為智慧型手機還能正常使用。該許可證將在 8月19日到期,美國商務部則可以評估要不要延長。
批評美國政客 感謝美國公司
時間來到本周二(21),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召開記者會,直言「90天對我們沒有多大意義,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他稱「美國政客低估了華為」,除了強調他們早已做好準備、不會讓禁令影響商品供給, 也說華為所擁有的 5G技術不僅不會受到影響,「別人兩三年也不會追上我們的」。
值得注意的是,任正非特別提到華為很感謝美國公司在這 30年給予他們的幫助,也認為不該把有沒有使用華為產品和愛國扯上關係。
平安度過禁令? 看法不一
對於整個華為禁令會帶來什麼影響,考量到光是 2018年,華為就有 16%的零件支出都花在美國的科技企業上,一切很可能撼動到華為作為全世界第二大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地位。
雖然有些人相信,華為會透過自行研發晶片和作業系統來度過危機,但也有分析師態度存疑,認為不論是軟硬體的研發都需要一定的技術需求,也不可能在短時間推出。
小補充:為什麼美國會盯上華為?這跟中美貿易戰有關係嗎?
中美貿易戰多少是促成「華為禁令」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理由。
早在 2012年,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調查報告便指出,中國政府有大量補貼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行為,也擔心華為有協助中國當局監聽美國政府的情勢,除此之外,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是共產黨員、曾擔任軍方工程師也加深了美方的疑慮。對此,華為一直否認這種指控,強調他們只是一家民營企業。
另一方面,從 2016年開始,美國就針對華為是否違反美國貿易管制,和古巴、伊朗、蘇丹、敘利亞等國家進行貿易展開調查,並在 2018年12月以此為由,請加拿大司法部逮捕任正非的女兒、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目前一切仍在訴訟當中,華為則強調他們並沒有犯法。
破局的關稅協商
回頭來看這場如火如荼的的中美貿易戰,本月 6號,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突然宣布要把從中國進口的 2千億美元(折台幣約 6兆1,823億元)商品的關稅從 10%調升到 25%,並在本月 10號生效,相關消息指出,川普是不滿中國方談到最後階段突然反悔,才會讓整場談判破局。
中國則在 13號反擊,表示將從今年 6月1日開始,對美國部分商品加收 5%-25%不等的關稅。
習近平動向:看稀土
面對華為禁令的出現,中國政府雖然沒有多做表示,不過在本周一,卻傳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前往江西視察稀土業者的消息,有鑑於稀土是製造晶片的重要原料、有 80%均來自中國,習近平的舉動無非是明示中國在稀土供給上的重要性。
中國與美國的科技冷戰
對於整個事態發展,《紐約時報》便用「科技冷戰」來形容美國與中國現在的關係,該文指出,中國長期以嚴格的審查機制對美國在中國的科技企業進行規範,而現在,美國可說是以全面又迅速的方式進行反撲。
ABC供應鏈 因應而生
《紐約時報》也觀察到,中國長年對外資的種種限制、本地的競爭者增加,使得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正在逐漸下降,美國加諸於中國的關稅更成為不少外資離開、尋求其他投資點的最後一根稻草,《紐約時報》寫到:「你可以叫這個『ABC供應鏈』,即『中國以外的任何地方』(anywhere bu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