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小吃變國民美食 你所不知的泰式炒粿條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攝影 呂欣憓 

泰國街頭小吃反映了各地不同的食物文化風情,源自中國的泰式炒粿條,酸香鹹辣一個味道也不少,堪稱泰國小吃代表菜。不過泰式炒粿條的演化史,竟和政治有關,恐怕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故事。

文章插圖

提起泰國,就會想到各具特色的街邊小吃,泰國的小吃文化和台灣一樣生猛有活力,從吃的到喝的,口味從鹹到甜,種類多樣。造訪位於熱帶的泰國時,一手路邊攤的炸雞、一手冷飲,堪稱旅途中最美好的回憶。

泰國街頭小吃反映了泰國各地不同的食物文化風情,例如街頭常見、來自東北地區的香腸,雖叫香腸但和台灣人熟悉的台式香腸不同,而是在豬絞肉中摻入米再發酵,因此會有微微的酸香味,泰國人會搭配辣椒和生菜一起吃,非常生猛夠勁。

有的街頭小吃則反映了泰國與印度的融合,泰國許多文化和傳統起源於印度,小吃也不例外。在泰國街頭受到歡迎的煎餅roti,源自於印度,小販們會加上在地元素例如香蕉、東南亞特有的香蘭葉,為煎餅增添香氣和口感。

文章插圖

泰式炒粿條(Kway Teow Phad Thai)是泰國最知名的小吃之一,雞蛋、豆干、菜脯、花生、紅蔥、蒜頭、蝦子等配料大火快炒,加上羅望子醬、魚露和椰糖,泰國人習慣上桌後配上生韭菜和豆芽,若覺得不夠味,還可以加上辣椒乾,酸香鹹辣一個味道也不少,堪稱泰國小吃代表菜。

泰式炒粿條源自中國,也是另一種泰國多元文化的表現形式,不過泰式炒粿條的演化史,竟和政治有關,恐怕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故事。

Kway Teow來自於潮州話的粿條,18世紀大城王國時代就已經傳入泰國。

文章插圖

1930年代是泰國國族主義興起的年代,時任總理鑾披汶.頌堪(Plaek Pibulsongkhram)為了增加泰國人的身分認同,曾頒發12道與文化相關的命令,例如把國名改為泰國,譜寫泰國國歌,當然也包括制定國民食物—泰式炒粿條。Phad在泰文是炒的意思,加上Thai,就成了泰國的食物。

除了國家身分認同的理由外,鑾披汶.頌堪推廣泰式炒粿條的原因還有二戰後泰國國內物資非常缺乏,特別是稻米,因此用較少量的米製作的粿條,可以更有效率地餵飽大家的肚子,粿條的配料如蛋、花生、蝦子等,也具有豐富的蛋白質。

當時泰國政府還制定了一套製作泰式炒粿條的標準,要求店家和小販照著做,也要求公務員吃泰式炒粿條,維持營養。

文章插圖

便宜的小吃在物價飛漲的曼谷是泰國人節省每日生活成本的最好方式之一;對外國觀光客來說,街頭小吃具有濃厚的異國風情,是到東南亞旅遊必定要體驗的文化之一,但混亂的街頭攤販有時也為管理帶來麻煩。

人行道上滿滿的攤販,阻礙行進動線,對曼谷市政府來說有礙市容、難以管理,要如何在觀光特色與管理之間取捨和平衡,一直令曼谷市政府頭痛。

曼谷市政府2018年中曾在知名的考山路(Khaosan Road)商圈實施禁令,要求小販白天不得在街邊販賣食物,晚上只能在劃定的範圍擺攤,引起國內外一陣譁然。小販們不滿生計被剝奪,觀光客也不滿意看到沒有攤販的考山路,沒有人感到高興。

這並非曼谷市政府第一次試圖清理街邊小販,2017年市府曾經掃蕩曼谷知名素坤逸(Sukhumvit)商圈的街頭小販,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小販把攤位改成容易移動的餐車,遇到警察時可以迅速逃跑。

文章插圖

泰國的街頭小吃風情已成為一種文化,政府對它是又愛又恨,一方面又想管理它,另一方面又想藉著小販文化發觀光財。既然無法管理它,不如換種方式和平共存。由政府成立的泰國政府儲蓄銀行(Government Savings Bank)2017年發起了政府儲蓄銀行街頭小吃計畫(GSB Street Food),這項計畫在曼谷的阿里(Ari)商圈已邁入第二年。

與其他商圈相比,阿里商圈的攤販統一使用政府儲蓄銀行提供的桃紅色陽傘和模板,上頭印著攤販的名字和販賣的食物,還用英文寫著Street Food(街頭小吃)。

在阿里商圈販賣芒果糯米和煎餅已經1 0 年的帕妮卡(Bannika)和薇(Wi)表示,陽傘和模板都是政府儲蓄銀行提供,完全免費,對她們來說並不麻煩,而且因為上頭有英文字,她們認為外國觀光客看了會比較心安,所有的小販統一外觀模板,看起來也比較整齊乾淨,但是否因此而增加收入,兩人也不是很確定,只說「應該有吧」。

除了提供免費設施,政府儲蓄銀行也提供小販小額貸款,2018年準備了30億泰銖借貸給1萬8,000個小販,今年更擴大到50億泰銖,僅向小販收取每月0.5%到0.85%的低利息。

文章插圖

泰國2018年約有來自全球各地3,800萬的觀光人次,政府儲蓄銀行總裁察柴(Chatchai Payuhanaveechai)曾估計,若每個人在泰國街頭小吃花1,000泰銖,就能為泰國賺進3,000多億泰銖的觀光收入。

不過,這種經過管理的街頭攤販是否仍對觀光客具吸引力,見仁見智,可以確定的是,街頭小販和市府間的管理大戰,未來還是會持續下去。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