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浪潮玩轉全球 國際關係改頭換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中央廣播電臺文/ 吳寧康 

從美國總統川普到英國新首相強生(BorisJohnson),挾著反體制立場的世界領袖勢力日增,他們威脅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這股民粹主義浪潮(populist wave)正在改寫國際關係。

文章插圖

民粹主義領袖再添一員

脫歐派大將強生24日登上英國首相大位,為全球民粹主義勢力再添一筆。雖然民粹主義一詞是否適用於強生,將是學者和歷史學家未來的研究課題,但可以確定的是,繼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義大利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這些極右派領袖崛起之後,強生成為英國領導人,必然受到川普歡迎。

許多觀察家認為,2016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過關,是這股席捲民主國家的民粹主義浪潮首度高奏凱歌。在這之後數月,紐約地產大亨川普就當選了美國總統。

民粹主義推波助瀾有功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創辦人布瑞莫(Ian Bremmer)說,在川普之後,還有不少領袖是在民粹主義浪潮的推波助瀾下上台,像是英國、巴西、義大利還有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

就以剛上任的強生來說,基本上,這位唐寧街10號的新主人和川普都是意識型態的愛國者、右派、民粹、反政治正確、反體制。而看看20國集團(G20)的領袖也會發現,有將近半數對川普友好。

然而,不只這些權力遊戲的新玩家,還有許多執政已久的老手也是民粹主義的推手,包括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阿根廷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土耳其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odgan)、以及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還有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薩爾曼親王(Mohammed Bin Salman)。

文章插圖

民粹主義聲音並不一致

但在民粹主義浪潮下,不同背景和性格也可能影響風格。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萊特(Thomas Wright)就認為,強生在這個圈子不會很舒服,因為他雖然屬於脫歐強硬派,但在氣候變遷、以及與伊朗關係等議題上更為溫和。此外,強生基本上也傾向多邊主義。

專家認為,民粹主義運動植根於不平等現象日益嚴重,從工人階級席捲到中產階級的受到輕視與被低估感受與日俱增。此外,從波索納洛、薩爾維尼、川普到強生,這些人都是社群媒體下的產物,他們在運用這些線上平台上真的很有一套。結合這些因素就能了解,為何會有越來越多國家出現民粹主義。

美國優先成為模式

在此同時,新極右派角色的出現也對全球事務產生深遠影響。明顯可見的例子,就是川普的口號「美國優先」。這個模式似乎適用每個國家的民粹主義語言,像是「巴西第一」、「義大利優先」等。

在這股浪潮下,第一個受害者就是多邊主義信條,以及它所取得的所有成就,從巴黎氣候協定到伊朗核子協議,從聯合國到歐洲聯盟,規範國際秩序的法律和機構都受到衝擊,面臨前所未見的危機。

文章插圖

民粹主義改寫國際關係

然而,這些民族主義、民粹主義或反體制領袖,要組成口徑一致的「聯盟」也有困難。就好比在歐洲議會選舉後,由於經濟問題或與俄羅斯關係的分歧,很難組成一個聯合立場的歐洲議會團體,他們各有旗幟,堅守自己的國家利益,立場鮮明卻不團結。

民粹主義浪潮下的領袖炮口對外,反對全球主義、現有的國際結構和自由貿易,他們支持更多的民族主義疆界,祭出更多關稅,但卻無法在某些事情上達成共識。

英國智庫「歐盟改革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研究員斯格加里(Luigi Scazzieri)說,民粹主義者的零和心態,導致一種不合作和不穩定的國際體系,而這也將改寫教科書中傳統的國際關係。


延伸閱讀:《歐美吹起反疫苗風 和民粹主義有關係
醫護人員成被攻擊標的 為什麼民主剛果的伊波拉疫情是一大挑戰?
民主就是對的路?

中央廣播電臺 logo

中央廣播電臺

代表臺灣向國際廣播的中央廣播電臺,與全球影音浪潮一同並進,以十三種語言代表國家對全球廣播,翔實報導台灣的民主歷程、藝術人文、社會風貌、文化風俗及各項建設,把台灣的聲音傳揚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