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新領導層一新耳目 內憂外患仍揮之不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中央廣播電臺文/ 黃啟霖 

歐盟新首長人選在歷經多日激辯後出爐,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首次有女性獲提名為等同「歐盟總理」的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令人耳目一新。

新人事還有待歐洲新科議會通過,不過已呈現性別平衡、抗美、反中等特色;然而,正邁向新時代的歐盟,除了面對外部諸多難題外,內部如何整合也將構成嚴厲的挑戰。

文章插圖

幾經折衝 四大首長名單終出爐

歐盟各國領袖經歷3天來的馬拉松激辯,終於在2日通過四大要職名單,德國國防部長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為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新主席人選;法國籍的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岀任歐洲央行新總裁,比利時總理米歇爾(Charles Michel)出任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西班牙外長波瑞爾(Josep Borrell)獲任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

這項人事案還要經由歐洲議會新科議員在7月中旬通過。

女力崛起 性別平衡

這份名單最受矚目的地方就是女性勢力的崛起。在過去60年中,歐盟政局幾乎全由男性主導,環視歐盟28國也只有5國的領導者為女性,因此這次提名頗有逆轉趨勢的意義。

在4位主要領導層中,包括了范德賴恩和拉加德兩位女性,現任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讚揚說,這份名單是「完美的性別平衡」(perfect gender balance)。而范德賴恩更是第一位女性獲提名為執委會主席,意義格外不同。

文章插圖

法國勢力大增

這份名單也凸顯法國在歐盟的勢力大增。

在提名過程中,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原本力挺跨歐洲最大黨歐洲人民黨(EPP)歐洲議會黨團主席韋柏(Manfred Weber),但未受到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的支持。范德賴恩也是在馬克宏的關鍵支持下才岀線,她強力主張歐洲統合,支持建立歐洲軍隊的想法,和馬克宏一致。

范德賴恩雖然來自德國,但英、法語流利。此外,拉加德曾任法國財政部長、米歇爾是法國總統馬克宏的盟友,波瑞爾也說法語,因此這4人未來與馬克宏的溝通都沒有問題,無形中強化了法國在歐盟的話語權。

文章插圖

一致抗美

歐盟新領導的另一特色,就是在經貿爭議上一致對美國採取強硬立場。

范德賴恩早在2017年就公開贊成,對亞馬遜、谷歌、臉書、微軟以及蘋果等美國科技公司進行更嚴厲的監管。她一旦上任,將繼續針對美國科技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

歐盟和美國之間一直存在空中巴士與波音的補貼爭議,何況美國在4月向歐盟提出價值210億美元的商品課稅清單之後,又在7月1日揚言,要對歐盟價值4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額外關稅,升高美國和歐盟之間的對立。

對中強硬

在中國政策方面,范德賴恩被視為「對中強硬派」,她在今年1月接受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採訪時,曾指責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讓其他國家在經濟上產生依賴,並藉此獲得其他國家的原物料、市場凖入,以及在國際舞台上對中國的支持。

她還批評中國對異議人士的鎮壓,以及對民眾進行「全面數位監控」。她甚至預言:「中國人不會長久接受這種狀況」、「人們遲早會反抗」。

范德賴恩上任後的歐中關係發展,相當值得注意。

文章插圖

歐盟內部勢力消長 新政恐遇阻力

儘管領導階層名單出爐,但過程中辯論激烈,歐盟內部的權力結構正發生變化。

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師阿德勒(Katya Adler)指出,歐盟各國領導人對這些最高職位爭吵多日,顯示歐盟權力正在轉移,法國、德國在歐盟的權力已經不再是壓倒性的。

今年5月的歐洲議會大選,雖然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仍是最大黨;但是,民族主義、反建制極右派、反歐盟的民粹政黨等,席位已經大幅增加,這都可能成為主張歐洲統合的范德賴恩面臨的挑戰。而曾經因為難民問題跟歐盟中央對槓的東歐國家,這次沒有獲得任何重要職位,也可能為歐盟未來的內部合作增添變數。

在德法勢力消減、英國即將退盟,各成員國之間難以同心協力的情況下,歐盟未來的走向還難以預料。而英國脫歐(Brexit)、全球暖化、歐美貿易爭執、伊朗核子協議存續等棘手難題即將全面撲來,預定11月1日上任的歐盟新領導班子,正面臨嚴苛的考驗。

中央廣播電臺 logo

中央廣播電臺

代表臺灣向國際廣播的中央廣播電臺,與全球影音浪潮一同並進,以十三種語言代表國家對全球廣播,翔實報導台灣的民主歷程、藝術人文、社會風貌、文化風俗及各項建設,把台灣的聲音傳揚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