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兩極化的政治版圖 不想維持現狀的2019年歐洲議會大選

昨天,DQ用了幾個問題簡介了歐洲議會的大小事,現在我們就直切主題,來談談這次的大選結果到底如何吧。

小隊長強力提示:建議大家先看完《歐洲議會到底在做什麼?議員又是怎麼選出來的?》這篇文章,會對歐洲議會大選有更具體的理解喔!

文章插圖

碎片、兩極。

上周四(23)到上周日(26)是 2019年歐洲議會改選,在這段期間,歐盟會員國的選民會各自投出可以進入歐洲議會的政黨,這些政黨再依其意識形態,和其他國家的政黨組成黨團,讓這些黨團對歐盟的預算規劃、政策產生影響;因此歐洲議會的大選結果,勢必會對歐盟的未來發展方向產生影響。而在 2019年的歐洲議會大致的結果顯示,歐盟即將迎來一個更碎片化、兩極化的政治版圖。

過去40年 他們都能拿下多數

過去 40年來,歐洲議會一直是由中間派的黨團主政。通常勢力最大、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黨團」(EPP)會和中間偏左的第二大黨團「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S&D)結盟,藉此在擁有 751席的歐洲議會中取得過半席次。

這次結果,很不「傳統」

然而,在這次大選中,「歐洲人民黨黨團」從 2014年的 216席降到 178席、「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的席次則從 191席降到 153席。主打右翼民粹、號召民族主義的政黨雖然沒有像分析師先前預估的一樣橫掃議會席次,他們在歐洲議會的席次仍比 2014年還多。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失利的執政黨們

以英國為例,最大黨保守黨的得票率僅有 9.09%、第二大黨工黨則為 14.1%,在今年 1月才創立、由前英國獨立黨黨魁法拉吉(Nigel Farage)帶領的「脫歐黨」則以 31.6%的得票率成為最高票政黨,相當於可以在歐洲議會取得 29席。

在法國,勒龐(Marine Le Pen)所帶領的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則以 24%的得票率略高於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所屬的「前進」政黨(得票率為 22.5%)。

綠黨、自由黨崛起

另一方面,歐盟各國的綠黨、自由黨等左派政黨的得票率都有顯著上升,像在德國,綠黨的得票率就從 2014年的 10%直接翻了一倍到 20.7%,成為德國歐洲議會選舉中第二高票的政黨。

文章插圖

40年來第一次 出現新的權力平衡

綜觀而言,考量到中間派的「歐洲人民黨黨團」、「社會主義者和民主人士進步聯盟」加起來的席次沒有過半,那些偏左或偏右的政黨勢必能對歐盟接下來的政策走向、預算分配、國際關係產生較大的影響。

40年來第一次,兩個古典派的政黨——社會主義和保守派——不再佔有多數,」「歐洲議會自由民主黨黨團」(ALDE)主席伏思達(Guy Verhofstadt)說道:「選舉結果標示出歷史性的一刻,因為歐洲議會將出現新的權力平衡。」

文章插圖

「不投票,就會失去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的歐洲議會投票率以 51%創下 1994年來最高的投票率(相較於 2014年的投票率為 42.6%),對於這樣的轉變,有的分析師認為可能是「桑柏格效應」(Greta effect)提升了人們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重視,以及民粹政黨的崛起激發了民眾出門投票的意願。

歐洲聯盟委員會總書記塞勒邁爾(Martin Selmayr)便解釋道,人們或許是意識到「如果你不參與歐洲計畫,你反而會失去更多」。

小補充:什麼是桑柏格效應?

今年 16歲的瑞典環保鬥士桑柏格(Greta Thunberg)號召全球青年在每周五進行「為氣候變遷罷課行動」,藉此呼籲政府注意環境保育問題。

她的行動在這幾個月獲得許多人響應,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氣候變遷議題,並走上街頭對當局慢半拍的環境政策表達不滿。也有一說相信,綠黨之所以能在這次歐洲議會大選拿下好成績,桑柏格效應可能佔了一大原因。

文章插圖

不想維持現狀的選民們

總結整個大選走向,BBC的歐洲記者艾德爾(Katya Adler)認為,這次大選基本上反應了歐洲選民的心情:拒絕維持現狀。她寫到:「歐洲選民在從其他地方尋找答案,他們受到覺得更能代表自己價值觀的政黨或政治人物所吸引。」

「有些人選擇了右翼民族主義,這些政黨誓言打擊移民、還要從歐盟那拿國家自主......有些人則選擇支持其他親歐派的政黨,像是綠黨或自由黨。」

接下來,談預算

無論如何,一旦各黨團的結盟確定後,歐洲議會將會選出議長、歐盟執委會主席。接下來,歐盟成員國的預算分配與政策補貼會如何規劃,也是各界會密切關注的事情。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