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什麼都買得到,甚至是垃圾──亞馬遜垃圾賣家體驗實錄

在全球規模數一數二大的亞馬遜網購平台上,幾乎什麼東西都買得到,甚至是垃圾。

文章插圖

從垃圾桶到亞馬遜平台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最新調查報導,他們不只找到了從垃圾桶中找東西放上亞馬遜平台的賣家,自己還開了一家店,成功地把從垃圾桶中找到的物品放上去賣。

找到可以賣的「垃圾」

《華爾街日報》的記者指出,這些專門翻找垃圾、尋找可以販賣物品的人不僅不少,有些人還會把自己的工作過程拍成影片放上YouTube。

「必須看起來像新的一樣」

住在奧勒岡州比弗頓市(Beaverton)附近的柯金斯(Wade Coggins)表示,他的貨源來自商店清倉區、被丟棄的庫存品和垃圾桶,而他的包材──紙箱、泡泡紙──照樣來自這些地方。柯金斯說,物品上的汙漬一定要清乾淨,有的人還會用熱縮膜包裝這些物品,「當你把這些東西送到亞馬遜時,它們必須看起來像全新的一樣」。

圖為「垃圾桶商人」杜菲和他滿屋子的商品。

反正亞馬遜不會問

今年 49歲的格雷西(David Gracy)曾經在亞馬遜上賣過來自垃圾桶的物品。格雷西表示,他本來是跟商店買一些全新的清倉品來賣,但在 2016年,他的合作夥伴開始從垃圾桶中撈東西來給他賣,像是加濕器、鍵盤等他都賣過,不過現在他已經不這麼做了。

格雷西提到像食物這種特定垃圾他就不會賣,但話說回來「亞馬遜不會問:『你從哪裡拿來這東西?你是從垃圾桶中撈出來的嗎?』」

標明商品是二手貨

今年 26歲,來自康乃狄克州托靈頓市(Torrington)的杜菲(Jesse Durfee)也是一名垃圾桶商人,他曾經把從垃圾桶中找到的玩具、電玩、電子用品和小飾品放上亞馬遜平台上賣。杜菲表示,他最喜歡的商品來源就是家鄉的垃圾桶,而當他在亞馬遜上賣東西時,他會清楚標明自己的商品是二手貨。

沒錢進貨,先撿垃圾

杜菲提到,他在 6年前開始在亞馬遜上賣庫存品,他發現這麼做比當攝影師還要賺。「一開始,我從垃圾桶中撈東西來賣,因為我沒有錢去進貨庫存品,」杜菲接著說,等他有錢後,他開始從二手商店和清倉商店進貨:「我會去當舖,我也會去垃圾桶撿垃圾,我就是那種什麼都做的人。」

在這部影片中,《華爾街日報》記者趁著夜晚到垃圾桶翻找「商品」,他們在將商品清潔乾淨後,放到了自己開設的亞馬遜商店「DJ Co」來販賣。

記者乾脆自己來開店

為了驗證把垃圾放上亞馬遜平台上賣有多簡單,《華爾街日報》的記者決定效法上述賣家,自己來開一家店。首先,他們得先繳交相關證明,好在亞馬遜上開設賣家帳號。

繳交駕照和銀行證明

今年九月,參與實驗的記者繳交了他的駕照和銀行證明給亞馬遜,兩天後,「DJ Co」就在亞馬遜上開張了。「DJ Co」選擇的是月繳 39.99美元(折台幣約 1,218元)的賣家帳號方案,並支付諸如倉儲費等其他費用。

翻垃圾桶找「商品」

有了店面,接下來最重要的當然是「商品」。《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在某個夜晚戴著藍色乳膠手套、拿著手電筒到紐澤西州的幾處垃圾桶尋寶,他們也沒有放過超市後頭的垃圾桶。很快的,他們就在垃圾桶中發現了商品:一罐未開封有效期限在 2020年5月到期的檸檬醬、一組模具和一張包裝紙。

在這張圖片中,可以看到《華爾街日報》記者放上亞馬遜販賣的檸檬醬,這罐檸檬醬即將在 2020年5月過期。

清理乾淨後寄出  亞馬遜什麼都沒問

記者們把這三樣「商品」清理乾淨、細心包裝後寄到了亞馬遜位於賓州的配送中心,並且按照著亞馬遜的要求,列出了商品的通用產品代碼(產品條形碼旁的數字)。除此之外,亞馬遜沒有問他們商品是怎麼來的,或是他們是什麼時候進貨的。

很快的,這三樣商品在亞馬遜平台上被打上了Amazon Prime的logo,正式向上百萬名買家兜售。

文章插圖

商品數量太多  品管人員難把關

雖然這個過程乍看之下把關不嚴,但其實當商品被送到倉庫時,倉庫的工作人員會把關,一旦他們覺得商品有問題就會回報。然而,某些已經離職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每天要面對的商品數量實在太龐大,每小時有上百件商品要掃描確認,根本很難每樣商品都好好檢查。

為了省麻煩  乾脆改日期

「我常常忽略破掉的商品,」曾在佛羅里達州拉斯金(Ruskin)倉庫擔任品管人員的格蘭姆(Chris Grantham)坦言,亞馬遜提倡速度勝於精準,還會懲罰那些沒有達到生產力要求的工作人員。格蘭姆提到,有時工作人員會為了節省麻煩、避免走複雜的不良品處理程序,而在電腦上把過期商品的到期日給改掉。

亞馬遜:多重檢查和制衡

對此,亞馬遜發言人表示,工作人員有權將不合格的商品放到一旁,亞馬遜「在庫存和揀貨的過程中,採用多重檢查和制衡的方式確保達到品管標準」。至於亞馬遜對工人的生產力要求,發言人說:「工人的表現會經過長期評估」。

文章插圖

沒封好、過期、發霉

對於亞馬遜平台上出現「垃圾」,消費者是怎麼看待的呢?

《華爾街日報》分析了 2018-2019年間,PO在亞馬遜平台上的 4.5萬則評論,從中發現有將近 8,400則有關 4,300樣食品、化妝品、非處方藥的評論中出現「沒有封好」、「過期」、「發霉」等有問題的關鍵字。

營養棒上有黴菌!

一名消費者表示,他買的口紅到貨時沒有包裝不說,還有損壞跟發霉。五名消費者表示,他們收到的營養棒上頭有白色黴菌,其中一人寫道:「我女兒已經吃了一大堆,今天她在廚房叫我過去看,她已經吃了一半的營養棒上居然有黴菌!!!」

收到七個月前就過期的蘋果醬

去年,阿納斯塔索普洛斯(Eileen Anastassopoulos)在亞馬遜平台上買了兒子最愛吃的蘋果醬,收到時發現蘋果醬七個月前就過期了。在她向亞馬遜反應後,亞馬遜很快就寄了新的蘋果醬給她,但她說:「如果我不是一個會去檢查有效期限、謹慎小心的人,我兒子可能會吃出問題。」

文章插圖

不是第一次遭批評

這不是頭一次亞馬遜遭批平台上的商品有問題。今年 10月,CNBC的調查報導中寫到消費者類似的擔憂,像是收到腐敗或過期的產品。

亞馬遜會檢查,有問題就會行動

亞馬遜發言人表示,亞馬遜會一一檢查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一旦發現有問題就會採取行動。她說:「那些消費者表示品質有問題的產品評論,佔不到這些產品訂單的 0.01%。」

「亞馬遜結合人工智慧和手動系統去監測產品的品質以及安全問題,」一旦發現產品不合標準,「亞馬遜會對賣家採取相應的行動,包含移除他們的帳號」。

文章插圖

自產自銷  避免一般人買到

回到《華爾街日報》記者成立的亞馬遜商店「DJ Co」,為了避免一般消費者買到從垃圾桶撿回來的三樣商品,他們一將商品上架後就立刻買回。亞馬遜發言人則拒絕評論這家商店。

更新政策  禁賣垃圾

本月 13號,亞馬遜更新了他們的政策,聲明禁止賣家銷售任何來自垃圾桶的東西。

亞馬遜發言人表示:「一直以來,拿來自垃圾桶的東西販賣就不符合亞馬遜對賣家的高期待,也是亞馬遜賣家行為準則上所禁止的行為,該準則要求賣家公正、誠實地行事。我們已經更新政策,更明白地禁止這類行為。」

當被問到亞馬遜要如何執行新的規定時,亞馬遜表示,他們會擴大加強現有的驗證機制,包含增加產品文件抽查。

違反規定就等著被移除帳號

而到了 14號,《華爾街日報》負責 「DJ Co」的人員收到了一封email,正式終結了他們的實驗:

「你的帳號因為違反了我們的賣家政策以及賣家行為準則所以被關閉。具體來說,我們得知你提供的產品來源不符合亞馬遜確保客戶信賴和安全的高標準。」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