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英國王室的登基儀式源自中世紀,至今已經有超過 1,000年的歷史,也是歐洲地區裡唯一保持正式登基儀式的國家。
在 1953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登基儀式中,就可以看到她拿起代表君主權威的寶球、往右手無名指戴上象徵要嫁給國家的婚戒、隔著手套拿起權杖、寶劍、臂環這些王權之物(The Crown Jewels),再由坎特伯里大主教替她戴上最重要的要件:以黃金為底、重達 2.15公斤的聖愛德華王冠(St. Edward's Crown)。
在王冠戴上去的那一刻,可以聽到周遭人在齊聲大喊「天佑女王」的同時跟著戴上帽子。
在王權之物流傳的這幾百年裡,自然也累積了各式各樣的趣聞,像在 1671年,英國歷史上出現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王權之物小偷」布魯德(Colonel Thomas Blood),但布魯德不僅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和個人魅力讓查理二世(Charles II)赦免了他,還因此獲得一塊每年可以創造 500英鎊價值的愛爾蘭土地。
王權之物的戒備也不是一直都那麼森嚴,過去人們可以捐一小筆錢給王權之物管理員好得到一摸它們的機會,結果在 1815年,一名太興奮的參觀者不小心把喬治一世(George I)的帝國王冠捏到變形,這樣的機會就隨之取消了——而且這種變形的故事還不是只有一次——在 1845年的國會開幕典禮上,負責拿王冠的人不小心把王冠掉到地上,根據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的形容,當時的王冠看起來就像「一個被坐得稀巴爛的布丁」。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王室御用圖書館員莫斯海德爵士(Sir Owen Morshead)決定把王權之物通通安置在草皮下的兩間密室裡,還把幾頂王冠上最珍貴的寶石拔下來藏在餅乾罐裡頭,據稱,當時除了莫里德爵士以外,只有國王喬治六世(George VI)知道這件事情。
總而言之,王權之物對一國之君來說代表著一個國家的重量──事實上它們也真的很重。相傳在 1821年,威廉四世(William IV)就曾抱怨那個 3公斤的加冕王冠害他的牙齒痛了一整天;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曾談及當年的她頭戴王冠、手持寶球、權杖等物品時真的很難移動,她打趣地說:「他們真的沒有想清楚(這些東西有多重)。」
泰國
在泰王登基儀式上,可以看到王冠、王劍、權杖、王扇和犛尾拂塵、王履等 28項聖物,但最重要的角色莫過於這個:九層白幡傘。
九層白幡傘是王朝統治權最重要的象徵,也是只有國王可以使用的傘,研究泰國王室的歷史學家蘇哈斯瓦斯蒂(Suriyavudh Sukhasvasti)解釋道,九層白幡傘「象徵了國王的權力與威望將遍及整個國家」,並會替泰國人民提供庇蔭。
除了九層白幡傘外,還有其他層數、代表著不一樣位階的傘,他們分別是給王儲用的 5層傘,尚未登基的準國王所使用的 7層傘。所以在現任泰王瓦吉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的登基影片中,坐在 7層傘下的瓦吉拉隆功在接受完聖水灌頂、塗油後,便信步走到九層白幡傘下的王位坐下來,這一刻,他正式成為泰國國王:
整體來看,泰國王朝的登基儀式深受佛教與印度教儀式影響,不過在 1851年,與歐洲國家多有接觸的泰王拉瑪四世(Rama IV)決定效仿歐洲王室登基的習慣,把本來只會放在泰王旁邊的王冠戴在頭上,自此替這頂王冠賦予了比其他聖物還重要的意義。
不丹
一般講到冠冕,人們可能會先注意到上頭那幾百克拉的大鑽石,或林林總總閃得讓人不忍直視的珠寶或黃金,但在不丹,這頂王冠第一眼抓住你目光的原因可能是那隻烏鴉。
在不丹,烏鴉被視為大黑天神的象徵,在保衛不丹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實在最一開始,不丹人相信戴上烏鴉頭盔的人就能得到神明庇佑,讓穿戴者在保衛不丹的戰場上無往不利,不過在 19世紀末,當旺楚克王朝於不丹建立統治權後,就把烏鴉頭冠重新詮釋為王室象徵;因此在接下來 5名旺楚克王朝的王儲登基時,都能看到以烏鴉頭來設計的加冕王冠。
在與藏傳佛教息息相關的不丹,我們也能從種種繡在王冠上的細節略見端倪,比如說王冠正面象徵過去、現在、未來的千里眼,以及跟大黑天神有關、光在視覺上就格外懾人的白色頭骨。
日本
2019年4月30日,明仁天皇退位,德仁天皇於 5月1日即位、在同年 10月22日舉辦正式的登基典禮「即位正殿之儀」,讓人們能趁這個機會一窺那些平常看不太到、總是被好好保存起來的加冕物。其中一個就是自明仁上皇於 1990年登基後,人們就沒有機會近距離欣賞的「高御座」。
高御座為日本天皇的寶座,是天皇過去在即位、朝覲、接見外國使節時均會使用;皇后則是使用稍微小一點的「御帳台」。
當然,不論是高御座或是御帳台,它們現在都只有在即位的時候會出現,這兩個座台平常都擺在京都府的京都御所,這次為了配合在東京即位的德仁天皇,宮內廳還先把它們拆解運來東京保養,並編列了大約 5億日圓(折台幣約 1億4,244萬元)的修復預算。
在儀式當天,除了高御座以外,還有擺在現場仍然很神秘的「三神器」:從日本天皇的始祖天照大神開始、由天皇們代代相傳的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八咫鏡,它們象徵了神明在統治人間時需要的三個特質:勇氣、仁慈,智慧。
三神器不僅平常保存的地點是個謎(註),就連在登基儀式上也只是放在盒子裡,連天皇都看不到它們的真實模樣,因此盒子裡頭到底有沒有東西總是引起諸多揣測。英國劍橋大學的日本歷史學家阿道夫森(Mickey Adolphson)便相信,三神器的種種謎團其實是刻意為之的結果——畢竟這些物品越是神秘、就越能彰顯皇室權威性。
美國天普大學的日本研究學者庫克(Michael Cucek)則提出不同角度的看法,他認為「三神器從天照大神一脈相傳到現在」的說法,正是日本皇室得以用血統完整性來彰顯其統治正當性的原因,他進一步解釋道:「三神器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有人把它們偷走了,這個人也不會被視為正統的君主;反過來說,如果皇族的血脈斷了,他們就沒有把君主制維持下去的理由。」
註:關於三神器的保存地點,相傳八咫鏡放在三重縣伊勢神宮、天叢雲劍供奉在名古屋市熱田神宮,八尺瓊勾玉則擺在東京皇居;然而,有些人相信這不是它們實際存放的地方。
沙烏地阿拉伯
作為少數君主專制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其實沒有所謂的登基儀式。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 2015年1月,當沙爾曼國王(King Salma)一即位後,他就宣布要發放總數 320億美元(折台幣約 9,532億元)的補助金給職業協會、文學俱樂部、體育俱樂部、水利建設投資;並給予公部門員工、士兵、退休人員、海內外公費學生相當於他們兩個月薪水的獎金。
沙爾曼國王在宣布這項決定後,便在他的推特上寫道:「我親愛的人民,你們值得更多更好的,而且我不論怎麼做,都沒辦法企及你們應得之物。」當時甚至有私人公司跟進沙爾曼國王的作法,發了同等的獎金給旗下員工。
這一切並不是沒有先例。2005年,沙國前任國王阿卜杜拉(King Abdullah)登基時,就宣布公部門員工的薪水上調 15%。2011年,當他在海外接受治療並回國後,也宣布發放相當於一個月薪資的獎金給人民。
對於這樣的現象,《紐約時報》相信,沙國統治者無疑是藉著他們作為石油最大出口國所擁有的財富來提供福利,以此替自己和公民簽下名為忠誠的無形契約。
歡迎來到【地球放大鏡】
每個月,小隊長會不定時推出「一主題,多重滋味」的專題文章,鎖定有趣的人事時地物,帶大家看看世界各地的不同在哪裡。
有什麼想看的主題趕快跟小隊長敲碗,也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你對相關主題的想法喔!
上線時間:2020/06/30
增修時間:2020/07/15 修正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