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萬分之一的機率
在《為什麼我沒有女朋友》(why I don't have a girlfriend)一文中,作者彼得巴克斯(Peter Backus)想計算出找到他自己真愛的機率,他列出了以下條件:單身、住在英國、一定的年齡範圍、大學學歷、外表還不賴、跟他相處甚歡…….
結果他算出來的機率是:全英國跟他相配的女生只有26位。
換句話說,彼得想在特定晚上碰見這26位女性其中一位的機率,只有28萬5,000分之1。
躁進冷淡都不妙
知名作家珍奧斯汀(Jane Austen)曾說過「一個女人要是27歲還沒結婚,她等於是失去了感情能力…...」,先不管這句話對不對,但說到成功的感情關係時,並不是說一碰上對你有興趣的人就黏上去,但也不是說完全把感情事拋到腦後也沒關係,因為約會找對象這件事情有它的限制性在──你一旦決定對象後,也不能改變心意回頭了。
所以這邊就出現了個問題:到底要跟多少個人約過會,才能找到另一半?
最佳停止理論
其實,有個數學公式叫做「最佳停止理論」(The optimal stopping theory),這個理論可以告訴你在什麼時間點、有最大的機率找到最佳另一半。
前37%都別認真
先來假設一下:你是個從15歲時開始約會找對象、然後在35歲時想要找個伴定下來的人,規則是你不能先知道接下來要約會的對象有哪些,你也不能改變心意回頭去找那些你不想約會的人。
所以呢,就理論上來說,在你15到35歲這段期間,前37%的時間,你不管碰上誰都不要當成認真的結婚對象,然後一過了這段時期,接下來出現的人只要比先前碰到的人優秀,就可以列為定下來的對象,因為他是最佳人選的機率很高。
編註:這邊提到的最佳停止理論在數學界中很常見,主要是計算如何在一定時間內取得最大的效益,或是把成本降到最低。
其他地方也適用
這個理論出來之後,就有人拿到自然界去檢查,舉例來說,在魚類的交配季節來臨時,牠們會不理前37%時期碰上的公魚,然後一過了這段期間,接下來碰到的公魚有很大的機率會是更強壯且更具有繁殖力的對象。
這項理論也可以拿到租屋或買房上來看,舉例來說,如果你計畫花3個月時間來找房子,你在第一個月(或是找房時間的前30%)可以來感受一下房市的氣氛、看看各式各樣的房型,然後一過了這段時期,出現的房子只要比前段時期看到的房子好,就有很大的可能這間房子會是你最佳的選擇。
別忘記風險
但是呢,這個理論有個風險,就是它不保證你真的可以找到完美的對象。
可能的情況是,你真的很不幸地在約會期間的前37%時期錯過你的理想對象,理論就會很悲傷地告訴你:你要就此孤獨、或是在群貓圍繞下度完餘生。
另一種情況是,你很有可能會在找對象的前37%時期都碰上超無聊的人,然後接下來出現對象大概也只比前幾個好一點點,但如果你就這麼按照理論跟之後遇到的對象結婚的話,你就等於是進入一段不怎麼快樂的關係裡。
你的命定另一半是…?
最後,還是別那麼悲觀,因為從數學統計上來說,如果每個人都照這個最佳停止理論來走的話,大概是每3個人就有1個人可以找到相當完美的另一半。
回顧這項公式,算出最佳另一半的方式就是:設定你找伴的區間,然後這段區間的前37%時間中碰到的人,就是你不用太認真的對象,然後一過了這段區間後,出現比前段時期碰到的人都還要好的這個人,有很大的機率就是你最佳的選擇!
所以,算出你要跟幾個人約會才有最大的機率找到命定另一半了嗎?
上線時間:2013/10/29
增修時間:2019/08/26 修正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