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的天鵝上哪去了?
天鵝在不少人類的文學、藝術作品中,都是氣質高貴、優雅的象徵,但是回到現實世界裡,人們不時會發現牠們目露凶光,彼此大打出手的畫面更是沒少過。
這種反差形象,不免讓英國野禽和溼地基金會(Wildfowl & Wetlands Trust,WWT)的伍德博士(Kevin Wood)感到不解:為什麼天鵝那麼兇?
會不會是只對同伴兇,對其他動物其實還好?
伍德博士表示:「一直以來,天鵝們兇悍的性格惡名昭彰,但我們懷疑,天鵝們的兇悍通常是針對其他天鵝,而非其他比較小型的水鳥,像是鴨子之類的。」
事實證明,伍德博士的猜想是對的。
花費兩個冬天記錄天鵝行為
在過去兩個冬天,伍德博士都和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合作,在WWT設於英國南部斯林布里奇濕地(Slimbridge Wetland)、北部凱拉維克濕地(Caerlaverock Wetland)的觀察中心,設置網路攝影機,蒐集包含天鵝在內的水鳥衝突行為數據。
所有水鳥都對自家人特別兇
團隊發現,在濕地棲息的三種主要天鵝—疣鼻天鵝(Cygnus olor)、黃嘴天鵝(Cygnus cygnus)以及小天鵝(Cygnus columbianus)中—各自和同類之間的衝突最為頻繁,所有負面互動中,80%最後都以雙方衝突收場。換句話說,天鵝很兇,但相較於其他人,牠們對自家人尤其兇悍。
不過,「對自家人尤其兇悍」也不是天鵝獨有的行為,幾乎所有研究團隊觀察到的水鳥都有類似的現象。
同類,就是競爭有限資源的最大對手
伍德博士指出,這個現象其實很合理,他說:「從生物學觀點來看,水鳥們對同類特別兇其實很合理,畢竟同類就是競爭食物等生存資源的最大對手。」
有趣的是,所有天鵝種類中又以小天鵝的脾氣最為火爆、最容易和同類產生衝突。研究團隊推測,這可能與牠們每年兩次、每次 7,000公里的跨洲旅行有關。
誰說COVID-19時就不能做研究?
除了找出天鵝剽悍的秘密,伍德博士也對這回研究團隊幾乎完全採取遠端遙控,成功蒐集影像、統計並在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完成研究感到滿意,看好往後這段田野調查不容易進行的時刻,類似方法可以成為環保人士繼續執行研究的好辦法。
艾希特大學:考慮繼續合作
艾希特大學動物行為研究中心(Exeter Centre for Research in Animal Behaviour)的羅斯博士(Dr. Paul Rose)表示:「我們考慮在接下來一段時間,繼續使用WWT設置的攝影機,在不打擾天鵝們的情況下,更深入了解天鵝們的行為。站在WWT的觀點來看,這項水鳥衝突行為的研究也能滿足他們在保育工作上的需求。」
天鵝在場,其他水鳥會被影響嗎?
接下來,研究團隊打算觀察當天鵝出現、數量改變的時候,是否會影響其他種水鳥的行為,進一步了解天鵝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