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徵收雨水費傳統 養出綠屋頂領頭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林育立 (中央社駐柏林記者) 

為因應地球暖化,近年德國城市制定減碳目標蔚為風潮。位於南部的知名大學城海德堡(Heidelberg)今年起實施新法規,強制所有新建築屋頂裝設太陽能板,以本世紀中前達成碳中和為目標。由此可知,「綠屋頂」在德國指的不僅是透過屋頂的綠化來提高生活品質和改善建築物的隔熱,也強調植栽和太陽能發電設備的共存,這點在大城市尤其受到重視。

文章插圖

屋頂綠化結合太陽能板 發揮加乘效果

德國屋頂的綠化可追溯到1980年代。1982年,由建築師和土木技師等專家組成的公益團體地景發展與建築研究協會(FFL)首度頒布綠屋頂標準,對屋頂綠化的防水、排水、植栽、灌溉、土壤、工材和施工方式都有清楚規範,這是全球最早的綠屋頂建築標準。

至於利用屋頂做太陽能發電,則可追溯到1990年代。1986年車諾比核災和後續的輻射汙染,掀起環保運動風潮,環保人士開始思考替代能源的可能性。1991年,政府推出「1,000屋頂計畫」,補貼七成費用鼓勵民眾在家裡的屋頂上裝太陽能板,到了1999年又加碼推動「10萬屋頂計畫」。

這是德國利用屋頂發電的開始,一併解決了新科技初期面臨的民眾接受度問題。從此屋頂上裝太陽能板成了常態,創造了龐大的內需市場,為後來德國綠能產業的發展打下基礎。

文章插圖

太陽能綠屋頂好處多多

聯合國報告顯示,如果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預計全球平均氣溫在2030年會比工業化之前升高攝氏1.5度。德國都市的綠化覆蓋率在全世界數一數二,不過也一樣面臨暖化的考驗。北部港都漢堡(Hamburg)是全國第一個全面推動屋頂綠化的大城市,預計將在未來五年投入300萬歐元(約新台幣1億元),補貼業主三到六成不等的成本,目標是2024年前全城70%的新建築和平屋頂都獲得綠化的覆蓋,其中「太陽能綠屋頂」尤其是市府的補助重點。

太陽能在這裡指的是利用太陽來發電或供暖,結合綠屋頂有許多好處。首先,植物蒸散的水分可有效降低太陽能板的溫度,提高發電效率,架高的太陽能板可避免植物受到陽光直射,底下的陰影和高濕度也有助於增加生物多樣性。

首都柏林參考漢堡的做法,去年也開始推動名為「1,000綠屋頂」的計畫,每一棟有意綠化屋頂的建築物最多可獲得6萬歐元(約新台幣200萬元)的補貼。

文章插圖

徵收雨水費傳統 激勵綠屋頂裝設

最近幾年德國冬天很少下雪,夏天的炎熱讓人愈來愈吃不消,而且不時出現暴雨,氣候變遷的影響相當顯著。綠屋頂可保存一部分雨水,既可減少地下水道壓力,又可透過蒸散作用來調節都市的氣候。

德國城市原本就有徵收雨水費的傳統,當建築將土地封閉導致雨水無法流入地下,地主得按面積繳納費用給市府,負擔接納雨水的下水道建設成本,但擁有雨水回收裝置者可以免繳。同樣的,擁有綠屋頂的屋主由於截水效益,也可免繳或少繳雨水費,柏林市府還為此成立了一個專責的「雨水處」,協助民眾回收和利用雨水並接受綠屋頂的補助申請。

據市府專家估計,綠屋頂可攔截六到八成的雨水,並有明顯的隔熱效果。在夏天,沒有綠化的屋頂溫度可能上升逾50度,相較之下綠屋頂僅上升10到20度,因此綠屋頂也可取代一部分的空調系統。

柏林市環境廳廳長甘特(Regine Günther)表示,對居民來說,綠屋頂像是綠洲,可對抗炎熱,具有冷卻效果,又像是海綿一樣可儲存雨水,因此是都市因應暖化與暴雨的利器。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