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舉併購 德國憂心安全風險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友站全球中央文/ 林育立 

今年2月,中國國營的國家電網有意入股德國電網業者50Her t z的消息,成了德國主要財經媒體《商務日報》(Handelsblatt)的頭條新聞,頭版正中央是一張高壓電塔被紅色五星旗籠罩的合成圖片,令人感到不安。

文章插圖

盯上歐洲的神經系統 中國向先進工業國宣戰

50Her tz是德國四家輸電業者之一,包含首都柏林在內,住在調度區的人口有1,800萬。50Her tz的股權原本60%屬比利時電網業者Elia,40%屬澳洲基礎建設基金IFM,中國國家電網正打算從後者手中買進一半,也就是20%的股份。

從市值來看,中國國家電網是世界第二大公司,手上現金滿滿,近幾年已先後入股西班牙、義大利和希臘的電網,現在改將目光朝向德國。電網是一國重要的基礎建設,《商務日報》的報導標題一針見血:「歐洲的神經系統被盯上」。

中國收購歐洲基礎建設有什麼意圖?與中資近來併購德國企業又有什麼關係?德國的輿論從此展開熱烈討論。

柏林的私人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號稱是歐洲規模最大的中國研究中心,該中心與紐約智庫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合作分析中國在歐洲的投資後發現,中資去年在歐盟28國的直接投資金額達300億歐元。從行業別來看,中國投資最多的是交通、電力等基礎建設,其次是資通訊業、房地產與汽車工業。

學者在研究中還指出,外國企業在中國投資面臨重重的障礙,反之中資在歐洲卻與歐洲企業享有相同待遇,歐洲與中國對外資的開放程度有極大落差。

文章插圖

在製造業發達的德國,中國併購的動作格外受到矚目。2015年才砸70億歐元買進義大利輪胎大廠倍耐力(Pirelli)的中國化工集團,2016年初以10億歐元的代價,併購慕尼黑的生產設備大廠克勞斯瑪菲(KraussMaffei)。

2017年年初,中國家電大廠美的集團耗資45億歐元,吞下機器人大廠庫卡(KUKA)。年中,海航集團買進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9.9%的股份,市價34億歐元,一度成為德國最大商業銀行持股最多的股東。

今年2月底,中國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斥資90億歐元,買進以賓士車聞名的戴姆勒(Daimler)9.69%股權,成為最大股東。李書福對德國汽車工業的龍頭戴姆勒感興趣傳聞已久,但持股之高沒有人事先料到,透過金融工具一口氣跨過向監理機關通報的門檻,連戴姆勒的高層也感到驚訝,德國媒體因此用「偷偷摸摸靠近」來形容這筆交易。

對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專家龍信鑫(Jost Wübbeke)而言,許多中資表面看來是私人企業,事實上是接受政府的指揮,目的講白了就是「用中國產品取代外國產品」。他認為,「中國製造2025」意圖擺脫便宜工廠的形象,追求品質和創新,等於是向德國這樣的先進工業化國家宣戰。

文章插圖

德國加強審查併購案 歐盟將否決權立法

中國大手筆的併購也讓德國官員憂心忡忡。德國情報單位聯邦憲法保護局局長馬森(Hans-Georg Maaßen)4月才在柏林舉行的一場會議上,對中國併購「感到憂心」。他說,雖然中國對德國企業的駭客攻擊次數減少了,併購的金額卻增加了,去年一整年達110億歐元。

馬森指出,中國顯然改變策略,透過合法併購取得科技和資訊,對德國的領先地位造成威脅,「把整家公司買下來,就不再需要再刺探了」。他警告,中國企業有義務與中國的情治機關合作,敏感的資訊如果流到中國,將為德國帶來「安全風險」。

為避免關鍵技術繼續流失,對中資多加提防,如今成了德國政壇的共識。去年7月,德國開始針對歐盟以外的企業投資「敏感基礎設施」實施新規定,持股只要超過25%,政府就有權在審查後加以否決。儘管中國國家電網刻意避開規定,只打算買進50Hertz 20%的股份,德國政府還是在今年3月成功說服Elia使用優先認股權,讓中國國家電網入股德國電網的努力受挫。

4月底,由全國各邦政府組成的聯邦參議院還通過決議,針對外國企業近來有目的性的收購德國製造業的核心技術、未來關鍵科技和基礎建設,要求聯邦政府降低25%的審查門檻,以保障國家安全。這份決議雖然沒有明白點出中國,但顯然是針對中資而來。

歐洲牽一髮而動全身,沒有一個國家能置身事外,除了德國,其他國家也開始對中資提高警覺。在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的聯手倡議下,歐盟年底前可望立法,賦予各會員國否決併購的權力。

文章插圖
全球中央 logo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是高水準、具備國內強大國際訊息來源的雜誌。這本定位為以台灣角度看國際的雜誌,動員遍布全球近三十名的海外資深特派員,就國際間重要新聞事件,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報導,被各界視為客觀中立,有助於豐富國人國際視野的優質刊物,深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