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有愛最大
在瓦倫西亞地區舉辦的火節(Las Fallas,也稱法雅節)上,可以看到一尊描繪同性情侶深吻的人偶。
瓦倫西亞火節堪稱西班牙最重要的節慶之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會製作出各具特色的木偶,並在節慶的最後一天通通燒掉,頗有除舊佈新的意涵。另一方面,節慶上有許多木偶都會惡搞政治人物的形象,用來表達對時局的諷刺。
2016年11月30日,火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受到世界各地的矚目。
相關閱讀:《夜間閒聊不能亡 西班牙村莊欲讓「聊天」成非物質文化遺產》
倘若穿越回 30年前的西班牙阿爾加爾村(Algar),大概不會有居民認為村裡的夜間閒聊文化「al fresco」有何特殊;可是在 30年後、社群媒體大行其道的今天,這樣的畫面已經越來越少見。為了不讓它就此式微,村長桑切斯(José Carlos Sánchez)決定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讓它名列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阿富汗—掰掰美軍
在最後一名美軍撤離阿富汗、從位於喀布爾的哈米德·卡爾扎伊國際機場(Hamid Karzai International Airport)離開後,塔利班(Taliban)分子開始巡視機場,查看目前機場的狀況。
周一(30)深夜,美軍最後一架C-17運輸機順利自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喀布爾機場起飛升空。它的離去,也意味著長達 20年的阿富汗戰爭已經畫下句點,也象徵著阿富汗即將回歸 20年前,由阿富汗塔利班組織當家做主的年代。
相關閱讀:《二十年阿富汗戰爭曲終人散:美軍撤離、塔利班重新當家》
法國—領導人的晚餐
在巴黎的圓亭咖啡館(Café de la Rotonde),酒足飯飽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右)帶著出訪法國的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左)前往下一站。
相關閱讀:《巴黎名人咖啡館 孕育啟蒙思想》
在巴黎,咖啡館不是手機、筆電的臨時充電站,甚至也不只是解咖啡癮的地方,而是交談、議論、沉澱的所在。
20世紀前期,巴黎出現知識分子、藝術家等名流形成的「咖啡會社」(Café Society),他們相聚在咖啡館雜談辯論,不知激盪出多少創意,一時間引領藝文潮流,醞釀成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咖啡文化。
美國—艾達颶風過後
在艾達颶風(Hurricane Ida)重創路易斯安納州、造成一百萬名居民無電可用後,住在紐奧良的人們紛紛帶著現金和油桶,來到加油站買油。
相關閱讀:《不可能是我? 談那些無視風災撤離警告的民眾心理》
當局在預測風災的能力上已有顯著成果,現在他們需要的,或許是說服大家正視風災警報的能力。
美國—再給我們多一點時間
在紐約市曼哈頓法警辦公室外,大批民眾手舉海報抗議,要求當局繼續減租或凍結房租的政策,多給受到疫情影響的他們一點時間,不要將他們驅離租屋處。
相關閱讀:《租不起成德國人的恐懼 柏林房租凍漲五年》
在地球另一端的德國,柏林市政府 2019年10月底拍板德國史上前所未見的凍漲政策,只要是 2014年前蓋的公寓,未來五年內房租不准上漲。房東不僅不准提高房租,向房客收的租金還有限制,違反規定將受到重罰。
烏克蘭—好好安息
在遭到反政府分子把持的盧甘斯克地區(Luhansk Region),一名東正教牧師正在替亡者祈褔,並且將他們重新下葬,這 30具遺體的主人在 2014-2015年烏克蘭政府和反政府分子軍事衝突最劇烈的時候遭殺,隨後被胡亂埋在亂葬崗中,直到近日才重新被挖出後安葬。
相關閱讀:《烏克蘭危機懶人包》
自從 2014年2月下旬烏克蘭當局回應示威民眾,進行修憲並限制總統權之後,烏克蘭的歷史進入了另一個篇章。
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走向康莊大道,反而因為地理位置、歷史脈絡、自然資源和經濟等等因素的糾結,陷入另一波混亂的局面。
南韓—醫師,攝影機與手術室
在南韓天安市(Cheonan)一間整形診所內,一名整形醫師在手術室內拍照。
根據南韓國會議員最新通過的法案,未來南韓醫院和診所的手術室內都要裝設監視攝影機,全程拍下患者接受手術的過程,好作為醫療糾紛時能維護雙方權益的證據。
而這一切和今年 61歲的南韓女子李娜琴(Lee Na Geum,音譯)有關。2016年,李娜琴年僅 24歲的小兒子權大熙(Kwon Dae-hee,音譯)死在手術台上,他在接受下頜骨削骨手術時失血過多而死,當時手術室中出現了「幽靈醫生」執刀,也就是原訂負責執刀的主治醫師沒有全程執行手術,而是在開刀開到一半時交由護理師和不符執刀資格的醫生接手,導致權大熙喪命。
在小兒子過世後,李娜琴靠著手術室中監視攝影機的影像成功將主治醫師等人繩之以法,她也大力遊說國會通過「權大熙法案」,讓遇到類似悲劇的家屬能夠了解親友究竟為何而死,避免未來再有「幽靈醫生」出現。
俄國—暗夜裡的大衛像
在莫斯科普希金美術館(Pushkin State Museum of Fine Arts)內,可以看到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大衛像的仿製品。
相關閱讀:《刷子、清潔劑放一邊 科學家靠細菌清米開朗基羅巨作》
面對梅迪奇小聖堂(Medici Chapel)內無數令清潔專家搖頭嘆氣的頑垢,這次科學家要靠著精心挑選的「細菌」,準備好好對付教堂裡的這些陳年老垢。
瑞士—用回收塑膠做成的錶
在日內瓦舉辦的新錶大展上,瑞士高級腕錶品牌豪利時(Oris)推出了錶盤以回收塑膠製成的系列腕錶,藉此呼籲大眾關注海洋汙染。
相關閱讀:《漂浮塑膠垃圾聞起來像蝦子 研究解開海龜誤食的另一個原因》
你知道嗎?誘使海龜吞下漂浮塑膠垃圾的關鍵,已經從「漂浮塑膠垃圾看起來像水母」,升級成「漂浮塑膠垃圾聞起來像食物」。一份研究發現,「氣味」是海龜上當、吞下漂浮塑膠垃圾的另一個關鍵。
中國—一周只能玩三小時
在首都北京的一間網咖內,可以看到年輕人正在玩網路遊戲。
從本月 30號開始,在中國,除非遇上國定假日,否則 18歲以下的青少年及兒童一周只能玩 3個小時的線上遊戲,這樣的規定引起了眾人的討論。
相關閱讀:《一周只能玩三小時 中國阻止青少年沉迷遊戲再出新招》
歡迎來到【地球 24小時】
每天,地球圖輯隊都會挑 10張世界各地的照片,帶領大家去看看在 24小時內,地球的不同角落正發生著什麼事情。有的可能嚴肅到令人難以承受,有的可能是令人會心一笑的日常,這些都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我們都是生活在同一顆地球上。
那麼,在我們坐在這裡的當下,世界各地又發生著什麼事呢?趕快鎖定我們的【地球 24小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