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刻意邂逅」正夯 約會文化全攻略

在高壓高工時的南韓社會,想要靠自然邂逅遇到另一半無異天方夜譚,更務實的做法是靠各種花式約會......

文章插圖

浪漫邂逅可遇不可求

在南韓,「자만추」(Jamanchu)代表「自然邂逅另一半」,像是在咖啡館、酒吧或是任何可能的場景自然而然地和另一半相遇,韓劇中不乏這樣的情節,然而在現實世界裡,這樣的邂逅可遇不可求,對今年 29歲的全艾登(Aiden Jeon,音譯)尤是。

全艾登在兩年前於美國大學畢業後搬回南韓工作,他說自己很快就放棄了自然邂逅另一半這條路,因為要在節奏快速的首爾靠這招覓得良緣根本行不通。

工作佔據太多時間

「我一回到首爾就開始工作,要找出時間和新的人相遇不簡單,」擔任工程師的全艾登接著說:「我早上七點上班,回到家大約晚上八點,剩下時間只夠吃個晚餐或是去健身房運動而已。」

文章插圖

南韓工時數一數二長

全艾登這樣的高工時在南韓很普遍,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調查,南韓在受調查的國家中工時數一數二地長。舉例來說,根據OECD的最新統計,南韓的年平均工時為 1,908個小時,美國是 1,767個小時,德國則僅有 1,332個小時。

大減工時  希望解放勞工

為了讓南韓勞工有更多休息的時間,南韓政府在 2018年通過了一項法律,將每周最高工時從 68小時減到 52小時,希望南韓勞工在下班後可以有更多個人生活。

花式「blind date」登場

然而,就算私人時間增加,想找伴的單身男女把希望寄託在自然邂逅依舊不夠實際,也不夠有效率。因此,各種花式「blind date」(註)應運而生。

註:blind date指的是雙方透過親友、婚友社介紹或使用交友app進而面對面約會,彼此先前並不認識,在中文語境中有時會譯為「相親」,但實則指涉範圍較相親來得廣,故在文中仍以原文稱之。

文章插圖

不浪費時間  篩選機制很重要

南韓婚友社交友經理金禮娜(Kim Ri-na,音譯)表示:「現代南韓人太忙了,他們生活在極度競爭的環境中,就算想要一段關係,但到最後仍毫無進展,白白浪費時間。」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 20、30多歲的人會想要被介紹給條件最適合他們的人。」

在彼此都不想要浪費時間下,有親友、交友app或是婚友社的篩選機制幫忙把關約會對象,讓「blind date」文化在南韓社會蓬勃發展,也衍伸出下面四種形式:

第一種:Meeting(미팅)

如果你的南韓朋友跟你說,他要去미팅(發音就像英語的「meeting」),這指的不是他要去參加工作或學習相關的會議,而是指他要去參加一場聯誼活動,這是目前年輕世代偏好認識新朋友的方法。

負責Meeting的兩名主揪會各自找來 3-4名單身的朋友,大家一起去咖啡廳或酒吧聊天吃飯,或是一起玩遊戲、唱卡拉OK等等,氣氛輕鬆自在,要是在這樣的活動中看對眼,彼此再交換聯絡方式。

文章插圖

第二種:Sogaeting(소개팅)

Sogaeting的形式相較Meeting來得正式一點,這是由雙方的朋友替單身好友特意安排的一對一約會,負責當邱比特的朋友們會先和主角們到咖啡廳坐定,四人一塊聊天。

待主角彼此介紹、稍微認識後,扮演邱比特的兩名朋友就會離場,把剩下的時間留給兩位主角,希望他們可以譜出戀曲。

全艾登表示,他的朋友曾在四個月內為他安排了十場Sogaeting,結果全都落空。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有的人就算參加了一百場blind dates,還是找不到他們的另一半,當時我想或許我就是那個人,」全艾登接著說:「即使我的朋友幫我介紹了這麼多覺得會和我合得來的女生,事情仍不照計畫進行。」

這也讓全艾登決定嘗試第三種blind date──交友app。

文章插圖

第三種:交友app

在南韓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下,交友app市場從 2009年開始蓬勃發展,讓在現實生活中從沒見過面、毫不認識的兩人可以展開第一次約會,且透過交友app的篩選機制和偏好設定,使用者可以更容易遇到符合自身偏好的潛在對象,這點全艾登深有所感。

在連續十場Sogaeting都落空下,全艾登下載了名為「SKY People」的交友app,這款app和Wippy、NoonDate與Tinder最大的不同就在,唯有南韓頂尖大學或海外知名大學畢業的人才可以加入。

最後,全艾登靠著這款app在幾個月後遇到了現任女友,彼此交往一年後決定步入禮堂。

手機媒人  篩選機制隨你挑

美國VICE新聞記者李大衛(David D. Lee)在報導這件事時寫到,有時人們在找尋對象時會以長相和個性作為最低標準,再將教育程度、職業、收入、家庭背景等列入考慮,這也是為什麼像SKY People、Goldspoon這類「高學歷限定」、「高經濟基礎限定」的交友app會受到大眾歡迎,因為它們為使用者加入了更多篩選機制。

文章插圖

第四種:Seon(선)

這種約會方式以結婚為導向,通常由雙方父母、長輩或專業婚友社、媒人等安排,在中文語境上就是我們傳統的相親。正因為這種約會方式以結婚為目的,家長在幫兒女找對象時早已摸透對方家底,待雙方真的在一起後比較不會受到家庭的反對,且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步入禮堂。

環境受限  熟人能介紹的就這麼多

南韓婚友社交友經理金禮娜說:「在我和成千上百位單身朋友見面後,我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你的環境和熟人可以介紹給你的對象是有限的。」

「你或許想到更大一點的場域,這正是為什麼婚友社的服務供不應求。」這樣的高需求也讓婚友社成了南韓一門發達的主流產業,當親友和app都行不通的時候,專業的婚友社人員就登場了。

透過他們的觀察和電腦運算系統,可以就年齡、長相、職業、學歷、家庭背景等幫忙找出最速配的人選,更重要的是,他們會要求會員繳交官方證明文件、身分證和駕照等,核實會員的身分和條件後再安排第一次約會。

家長介入色彩高

南韓頂級婚友社「貴族春天」(Noblesse Spring)的負責人李景娥(Lee Kyeong-eh,音譯)提到,在婚友社幫忙會員找對象上,家長參與的色彩高,像是他們有很多 20、30多歲的會員其實是他們的家長偷偷幫他們入會的,就是希望能幫子女找到滿足期望的另一半。

兩個人相愛還不夠

然而,不管是要滿足會員本人或家長的期望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李景娥坦言:「兩個人相愛還不夠,要遇到一個符合你風格或喜好的人有可能,但要滿足未來期望又是另一回事。你們兩人婚後會住在怎麼樣的房子?你們預計會有多少收入?這些現實的細節都需要在真正配對前喬好。」

文章插圖

男性首重經濟能力

說到設定現實的篩選機制,位於南韓首爾江南區的專業婚友社「最佳品味」(Best Class)最清楚。

「最佳品味」的負責人李康昊(Lee Kang-ho,音譯)說:「如果在石器時代,打獵能力的優劣是決定你搶不搶手的標準的話,那麼放到今天就是你的經濟能力。」

「最佳品味」婚友社宣稱,他們的男性會員包含電視名人、專業運動員、商業大亨等,且男性會員僅限三百人,每人年收入至少得破 1億韓圜(折台幣約 259萬元),要不就是得有超過 20億韓圜(折台幣約 5,186萬元)的財產,或是經營一家市值高達 50億韓圜(折台幣約 1億2,965萬元)的公司。

確認符合資格入會後,男性會員要和女會員見面得支付 200萬韓圜(折台幣約 5萬1,860元)到 1億韓圜(折台幣約 259萬元)不等的金額。

女性重視外貌和個性

至於「最佳品味」的女性會員怎麼來?除了得通過最基本的外貌和個性審查外,申請入會的十名女性只有大約一半能進入下一階段──和「最佳品味」的交友經理們「喝茶」,交友經理們會透過與對方聊天來判斷她是否能入會,通常最後只會剩下一名女性符合入會資格,且雖然女性會員不用入會費,但必須繳交 10萬韓圜(折台幣約 2,593元)的押金。

根據李康昊的說法,他們招收女性會員的管道除了女性會員自行申請外,他們還會利用熟人介紹、社群媒體等方式來找人,甚至派出交友經理們到江南區狎鷗亭洞當「星探」。

文章插圖

女多男少  性別刻板印象重

而在會員性別比例上,通常是男生三,女生七;在會員年齡上,男性可介於 20到50多歲,但大部分的女性會員都不能超過 40歲;且男性會員在選擇約會對象時,可以依據女性會員的長相來選擇,但女性會員卻連男性會員的照片都看不到。

「最佳品味」負責人李康昊坦言,這樣的篩選機制充滿性別刻板印象,但充分反映出成功男性和年輕女性的欲望,配對上來得有效率,甚至有男性會員以此為目標,第一次入會被拒後想辦法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一年後他開著一台法拉利來,成功入會了」。

騎驢找馬  永無止境的循環

無論如何,即使婚友社全方位地替會員把關,配對成功率仍有待加強。隨著人們對另一半的想像變得越來越挑剔,想要找到另一半越來越難,由此衍伸出永無止境的循環。

「即使人們真的和符合所有紙上條件的對象配對成功,他們還是會繼續追逐自己的理想型。」「最佳品味」負責人李康昊說。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