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博物館辦特展 描繪人與工作的關係
上周五(24),丹麥奧爾堡現代藝術博物館(KUNSTEN Museum of Modern Art Aalborg)舉辦了名為〈Work It Out〉的特展,並且精選了好幾樣能呈現現代社會中人與工作關係的展品。
請來藝術家用紙鈔創作
其中,它們更請來丹麥知名藝術家哈寧(Jens Haaning),重新複製他過去的兩幅作品:一幅是在帆布畫框內排滿了丹麥克朗鈔票,象徵丹麥人的年平均收入;另一幅是運用歐盟紙鈔排出奧地利人的年平均收入。
借藝術家兩百多萬元
為此,丹麥奧爾堡現代藝術博物館從荷包中掏出了 53萬4,000丹麥克朗(折台幣約 233萬元)給哈寧用在藝術作品中,並且另外支付 2萬5,000丹麥克朗(折台幣約 11萬元)的創作費給哈寧。
藝術家拿了錢就跑
然而,當博物館在上周收到哈寧的作品時嚇了一大跳,因為原本應該排滿紙鈔的裱框畫布上空空如也,作品的名字則被改成了《拿了錢就跑》(Take the Money and Run)。
在寄給博物館的email中,今年 56歲的哈寧寫道:「我最後決定為了這場展覽創造一幅全新的作品,而不是重新複製已經有歷史的老作品。」
「這幅新作品同時基於/回應了展覽的概念,還有我們原本計畫要展示的作品。」
「這有什麼問題嗎?」
然而,在與博物館的合約中,哈寧明明白白地違約了。
「從我自己藝術創作的角度來看,我可以創作出一幅比它們所想更好的作品,我不覺得我有偷錢...我創作了一幅藝術作品,而且這幅作品可能比我們先前計畫的還要好上好上十倍甚至百倍。這有什麼問題嗎?」
原本哈寧提供給博物館的作品應該要像圖片中一樣排滿了歐元紙鈔,藉此象徵奧地利人的年平均收入。
博物館給的錢不夠 還得額外倒貼
仔細檢視博物館和哈寧的合約內容,博物館承諾提供用在畫布上的 53萬4,000丹麥克朗,以及給哈寧 2萬5,000丹麥克朗的創作費,還外加裱框費跟運費。但對哈寧來說,這點錢遠遠不夠打平他所付出的成本,畢竟工作室需要錢,他的工作人員也需要薪水。
哈寧表示,要是真的按照原來的合約去創作,他不僅會變得兩袖清風,還得額外倒貼大約 3,300歐元(折台幣約 10萬7,135元)。
「我鼓勵其他像我一樣工作條件悲慘的人跟我作出同樣的事。如果他們正在做某些爛工作、沒有拿到錢而且還要倒貼的話,那麼把你能拿的東西都拿一拿吧。」
這不叫偷 絕對不會還錢
與此同時,哈寧堅稱自己絕對不會把錢還給博物館,他也不認為這叫偷:「我這不叫偷,這叫違約,但違約本來就是作品的一部分。」
博物館: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
面對哈寧的驚人之舉,丹麥奧爾堡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安德森(Lasse Andersson)表示,博物館向來都有支付藝術家合理的報酬,要是哈寧在展覽結束的 1月16日前不歸還那些供創作之用的丹麥克朗紙鈔的話,博物館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
安德森說:「我相信他會把錢還給我們,他是一名備受推崇的藝術家。但是,如果我們拿不回錢,我們將不得不起訴這名藝術家。」
不是作秀 呼籲藝術家還錢
而在 1月16日的截止日期尚未到來前,博物館只能先展出《拿了錢就跑》,它們也不斷強調博物館不是在作秀,並非藉此推廣展覽。「我們是藝術的平台,但我們並沒有創作表演藝術。我就跟大家一樣感到困惑,」館長安德森說。
「我們不是一間富有的博物館。這筆錢不是我的錢,是大眾的錢,是博物館的錢,」安德森接著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得確保這筆錢被還回來。」
香蕉、碎紙機、空房間 那些充滿爭議的藝術作品
除了哈寧的這幅創世巨作,過去在藝術世界中也不乏充滿爭議的作品。
舉例來說,義大利藝術家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的作品《喜劇演員》(Comedian)在展出後隨即引起各界熱議——因為這件作品呈現了一根被膠帶黏在牆上的香蕉。還有英國塗鴉藝術家班克斯(Banksy)的《氣球女孩》(Girl with a Balloon)碎紙事件,也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而上述這還是「看得到」的藝術品。1958年,已故法國藝術家克萊因(Yves Klein)曾用博物館的空房間展出了他的作品《空》(Empty)──一間什麼東西都沒有的房間。
而在今年 6月,由義大利藝術家加羅(Salvatore Garau)所創作的「看不見的雕塑」《我是》(Io Sono),更以 1萬5,820歐元(折台幣約 49.1萬元)的價格在拍賣行「Art-Rite」的拍賣會上成功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