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留名 以色列總理出訪阿聯
周一(13),以色列總理貝內特(Naftali Bennett)圓滿達成了歷史性的成就——成為第一位出訪中東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下文簡稱阿聯)的以色列總理,並與當前阿聯王儲兼掌權者阿勒納哈揚(Sheikh Mohammed bin Zayed al-Nahyan)會面。
伊朗、巴勒斯坦 以阿會中消失的關鍵議題?
在公開活動期間,任誰都能看出兩人相談甚歡,時不時還會互相咬耳朵。會後兩國也如預期地發表了聯合聲明,宣布雙方未來將在貿易、科技、環境、觀光等眾多領域展開合作,還會成立一筆研究及發展基金推動兩國發展。
然而,在這份歷史性的聲明中,媒體們卻發現這份文件對當前的兩大關鍵議題隻字未提——伊朗及巴勒斯坦問題。
美國牽線 以、阿改當好朋友
以色列和阿聯的這段緣分始於2020年,當年在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牽線下,阿聯成了第三個與以色列簽訂和平協議、推動兩國關係正常化發展的阿拉伯國家。
自那時候起,兩國的關係便迅速發展,在國防、商業等領域尤其密切,到今年10月為止,兩國間的貿易額已經成長至8億7,450萬美元(折台幣約245億5,596萬元)的規模——這還不包括今年以色列石油公司德里克鑽探(Delek Drilling)將以色列北部塔馬爾油氣田(Tamar gas field)價值10億美元(折台幣約280億8,000萬元)的股份,出售給阿聯主權基金穆巴達拉(Mubadala)的交易。
會談隱藏版重頭戲:伊朗
與此同時,兩國在中東地區也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威脅——伊朗。事實上,儘管伊朗議題最後沒有出現在聯合聲明中,但根據貝內特接受《國土報》(Haaretz)採訪時的說法,伊朗其實是兩人會談中的重頭戲。
伊朗:發展核能出於和平
近年來,伊朗反覆堅稱它是出於「和平目的」發展核能技術,不會將其轉用於軍事。然而,外界卻鮮少買單伊朗的這套說法,隨著各種情資流出,以色列、阿聯等周遭國家也都對伊朗抱持著高度警戒。
過去兩周,美國、中國、俄國等國家,都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與伊朗展開核協議談判,希望以解除制裁,交換伊朗在核能計畫上的讓步,不料談判陷入泥淖、遲遲無法達成共識。
不願伊朗發展核能 以色列強勢呼籲制裁
對於以色列、阿聯雙方而言,兩國都不樂見伊朗核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因此即使兩國在核協議談判中的立場大相逕庭,這層目的卻是兩國的共同利益。
在談判中,以色列展現出的態度相當強勢,貝內特此前就曾不滿地批評,伊朗根本是在用「核能敲詐全球」,因而鼓吹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乾脆直接結束談判,對伊朗發動新一輪的制裁,甚至不排除要對伊朗動武。
阿聯不願制裁 談判解決糾紛最理想
然而,對阿聯而言,制裁、乃至於動武反而是它們最不樂見的選項,畢竟阿聯和伊朗間還是有些貿易往來,因此在談判桌上解決糾紛,最好還能解除各國對伊朗的制裁,才是阿聯眼中的理想結局。
阿聯政治分析師阿布杜拉(Abdulkhaleq Abdulla)就說:「在過去五、六年來,我們已經做到當初承諾的事了(指制裁)。但這真的夠了,現在阿聯沒有人想繼續支持制裁,這是無庸置疑的。」
強強聯手各取所需
但矛盾的是,即使阿聯致力於推動談判,2019年疑似由伊朗在背後主使的煉油廠轟炸事件依舊讓它們歷歷在目,始終對伊朗抱持著一份戒心。
因此在阿聯看來,與以色列合作將讓它們有機會取得更先進的以色列軍武、強化國防;以色列則是能藉此拉攏到一個對伊朗有十足影響力的戰略夥伴,其立場或將改變核協議的談判方向。
「歷史不會原諒,也不會同情阿聯」
而在兩國達成合作共識的過程中,巴勒斯坦人就成了被忽視的一群人,不僅聲明中未提及,兩國自去年關係正常化發展後,似乎也都有意無意地避免談及這個議題。
在巴勒斯坦人看來,阿聯去年的決定無疑是背叛之舉,更別提兩國本次達成的合作共識,41歲的計程車司機艾斯(Muhammad Abul Eis)就很生氣地說:「這簡直是終極的背叛。歷史絕不會原諒,也不會同情阿聯或是任何答應與佔領者(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國家。」
兩國心滿意足 阿聯王儲承諾回訪
無論如何,以色列和阿聯終究還是展開了更進一步的合作關係,身為以色列總理的貝內特顯然對此相當滿意,在回國前稱自己和阿勒納哈揚王儲舉辦了一次「充滿意義又直接的深度對談」,並補充說:「我很樂觀地飛回以色列,也相信我們的關係可以成為未來以色列與中東發展和平關係的範例。」
而阿聯方面顯然也有類似的看法,根據貝內特的說法,阿勒納哈揚王儲已經同意要回訪以色列,只待敲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