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文物最大危機 與時間賽跑的博物館保衛戰

俄烏戰爭讓烏克蘭各地博物館膽戰心驚,館員不停忙著打包裝箱,深怕脆弱的歷史文物,在戰火面前毫無招架之力。

文章插圖

博物館內的戰爭

博物館館長科贊(Ihor Kozhan)忙碌地穿梭在烏克蘭國立利沃夫博物館(Lviv National Museum)的空曠走道上,指揮在場的館員們盡數打包館內的畫作和藏品,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俄羅斯軍隊侵略到烏克蘭最西部的城市利沃夫(Lviv)。

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利沃夫博物館,此次面對另一場戰爭,館員們各自埋首在他們的工作區域,有人小心翼翼地將每件文物裝箱,有人齊心協力從牆上卸下18世紀的聖像畫屏(iconostasis),緩步走下博物館主階梯,將展品移動到安全的空間儲藏。

天天忙著打包 館長累到哭

「有時候真的累到淚都流下來!(打包文物)耗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我們知道是在做對的事,所以也為此感到高興。但當看到空蕩蕩的牆壁時,心裡難免還是五味雜陳,時至今日,我們還是不敢相信戰爭竟然發生了。」博物館館長科贊無奈地說道。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

哪裡可以讓文物安全無虞?

在該博物館中保管手抄本(Manuscript)與書籍的部門負責人瑙羅布斯卡(Anna Naurobska),也是忙著和其他人將架上的書籍一一裝箱。這段時期她十分著急,因為她遲遲沒有替手上的文物找到一個適當存放的空間,她看著那些裝了1萬2,000件館藏品的紙箱,不知道該拿它們怎麼辦。

瑙羅布斯卡拿著一本厚重的書說:「這是俄羅斯的書。」說完把它放到另一邊的書架上,補上一句,「我太生氣了」。

包得越緊 傷得越輕

俄烏戰爭於上個月24號開打後,烏克蘭的博物館各個緊閉大門,博物館員工第一時間不是想著怎麼逃出烏克蘭,而是與時間賽跑,想盡辦法保護館內藏品,或是替烏克蘭街道上的百年歷史雕像包上一層層的緩衝材料,避免這些珍貴文物受到戰爭無情的波及。

烏克蘭市民佛萊德(Vlad)接受訪問時表示,他不清楚是不是烏克蘭境內所有的雕像都被加以保護,但他肯定利沃夫的雕像都做好了安全措施,工作人員早已快速地把所有雕像都包的十分密實,深怕它們受到一點傷害。

烏克蘭西邊城市利沃夫古城區的市場廣場(Rynok Square),於199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重要的雕像《海神尼普頓》(Statue of Neptune),被包上了層層防護。

文章插圖
文章插圖
01

烏克蘭:我們準備得不夠

另一邊,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塔拉斯謝甫琴科國家紀念館(Taras Shevchenko National Museum)的研究員祖巴爾(Mykhailo Zubar),有些無奈地表示,當戰爭一爆發,他們只能盡力將館內藏品移動到他們認為最安全的地方。他指出他們面臨到準備不足的問題,「我們國家的疏散系統很多都已經過時,各種指示與文件幾乎是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我們從來沒有實際演練過怎麼疏散這些館內藏品」。

祖巴爾更進一步透露,有些博物館遇到更嚴峻的挑戰,因為他們甚至連包裝材料都沒有。

已有珍貴藝術遭殃

除了戰爭遲遲沒有停止的跡象外,烏克蘭的博物館如此緊張還有另一個原因:上個月28號時,烏克蘭外交部證實位於基輔以北 80 公里處的伊萬基夫博物館(Ivankiv Museum)不幸遭到了摧毀,烏克蘭重要的鄉間樸素藝術(Naive art)代表藝術家普裡馬申科(Maria Prymachenko)的25幅畫作付之一炬,至今毀壞程度仍舊不明。

普裡馬申科是一位無師自通的女畫家,她的作品中借鑒了許多烏克蘭的神話與奇幻的怪物傳說,是受到烏克蘭人敬重的藝術家之一。

毀壞文物也等於毀壞歷史文明

有些以收藏烏克蘭邁向獨立、自由作品為主要展品的博物館,更加擔心如果不盡快移動這些文物,未來恐怕會遭到惡意對待。像是在2014年成立的自由博物館(The Museum of Freedom),館內便收藏了約4,000件與烏克蘭民主鬥爭、示威時期有關的藝術創作,館長普希瓦洛(Ihor Poshyvailo)就很擔心,一旦俄羅斯軍隊侵入,這些文化論述會被俄羅斯的民族主義者蓄意破壞。

損失是永遠的

「這是無法彌補的損失。」沃斯霍諾德歷史與文化保留區(Vyshhoro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erve)的主任利托夫琴科(Vlada Litovchenko),在Facebook上譴責破壞伊萬基夫博物館的行動,並提出警告:珍貴的歷史文物時常成為戰爭下的犧牲品,烏克蘭許多歷史建築與紀念碑都嚴重受到砲擊與大型軍用車的威脅。

譴責再譴責

加拿大建築遺產研究會(Canada Research Chair on Built Heritage)會長卡麥倫(Christina Cameron)認為,俄羅斯做為《關於武裝衝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的海牙公約》(1954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in the Event of Armed Conflict)第一議定書的簽署國,應該有義務在戰爭中保護烏克蘭的文化、建築遺產,並且不得施行報復性的破壞行為。

卡麥倫舉出實例,在2012年時,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曾裁定一名伊斯蘭武裝分子犯下戰爭罪,因為他蓄意破壞西非馬利共和國廷巴克圖(Timbuktu)的15世紀陵墓,最終判處9年的有期徒刑。

保護文化遺產人人有責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與英國的博物館協會(The Museums Association)也相繼發出聲明,提醒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遵守保護遺產的國際法律義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同時也試圖聯繫其他博物館,協調如何提供援助,保護烏克蘭當地的館藏品與文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Audrey Azoulay)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必須保護這些文化遺產,做為過往的見證和未來和平的象徵,國際社會有義務為後代子孫保存這些遺產。」

文章插圖

我們為您在DQ飛行船預留了VIP位子,期待您登船贊助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