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定位髮夾彎
近年,Instagram逐漸放棄如照片、插畫等靜態圖像的版圖,幾次改版下來都以發表或升級影片功能為主。Instagram負責人莫瑟里(Adam Mosseri)甚至在他的帳號宣布Instagram將正式脫胎換骨,以方形照片為主流的時代已去,未來他們也將並重影片之發展。
👋🏼 There’s a lot happening on Instagram right now.I wanted to address a few things we’re working on to make Instagram a better experience. Please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 pic.twitter.com/x1If5qrCyS
言論一出,很多人都感到心灰意冷,因不管他們怎麼抱怨被推播沒興趣的影片,或看不到親友發布的貼文,Instagram似乎都不願傾聽用戶的心聲,修正越來越糟糕的使用者經驗。
One thing I hear a lot is people asking to see more friend content in Feed. I'd love for there to be more friend content in feed, but all the growth in photos and videos from friends has been in stories and in DMs.
藝術家無力招架想下車
而在眾多的嘆息聲中,有一群人更是心死,他們便是曾藉Instagram博得曝光、贏取名聲的攝影師、插畫家、漫畫家等靜態圖像藝術家。
以往,Instagram精準的演算法可以將他們推送至潛在的粉絲與客戶前,但在Instagram選擇影片、放棄照片後,他們的貼文與帳號便顯得無人問津。下降的觸及意味著銳減的收入,藝術家們面臨一個進退兩難的窘境:他們該留在仍有粉絲的Instagram,抑或離去,投奔其他社群平台?
留下的人尋求解方
比起被Instagram和演算法牽著鼻子走,攝影師Tatiana Bruening更希望可以將改變的契機賭在溝通上。她在Instagram上貼了一張白底黑字的圖片,上頭寫著「讓Instagram回歸Instagram」(Make Instagram Instagram Again),並在Change.org上發起相關請願活動。貼文一出,很多用戶都覺心有戚戚,目前已累積了超過兩百萬個讚。
▵✖️tati(@illumitati)分享的貼文
以藝術家為服務對象的非營利組織Artists Support Pledge也轉載了Bruening的貼文,並表達了更明確的訴求,其中包含照片與影片平權、回歸以前的演算法、移除「推薦的連續短片」功能等。
即便如此,Instagram對用戶的客訴卻遲遲沒有動作,直到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與凱莉・珍娜(Kylie Jenner)等明星級的用戶也分享此文,他們才出面稍作回應,澄清他們依然歡迎各種靜態圖像,試圖撫平用戶的怨氣。
Artist Support Pledge(@artistsupportpledge)分享的貼文
離去的人開創新局
有些藝術家則已另尋新出路。插畫家Deb JJ Lee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便不諱言地表明此刻他已把經營社群的重心放至Twitter。Instagram雖有試著提出解決方案,願意付費請藝術家與網紅們繼續使用Instagram,但他們開出的價碼太低,甚至不敵他在外接案的費用。另一名插畫家Maddy Mueller則透露,Twitter讓她找到更蓬勃的藝術家社群,也有了更豐富的工作機會,但在她正式跳槽前,她每天都得過著與標籤(hashtag)和演算法拼搏的生活。
IG or Twitter?
從推廣作品的角度來看,Instagram和Twitter的差異究竟有多大?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以拍攝落日與濃霧聞名的英國景觀攝影師Sam Binding便曾在兩款社群上傳相同照片做實驗。他發布了一幅從紫色薰衣草田中捕捉太陽輪廓的照片,兩天後他統計了一下,該則貼文在Instagram上共累積了5595人次的流量,約等於他半數的粉絲;在Twitter上則吸引了5611人來觀看,但弔詭的是,他當時在Twitter上的粉絲只有333人。
Sam Binding(@sambinding)分享的貼文
另名英國攝影師尼克.沃普林頓(Nick Waplington)也曾做過實驗,與Instagram的演算法鬥智。以往,他每個月都會增加最少一百名粉絲,可惜這樣的光景已不再。在某則貼文開出了創新低的觸及率後,他決定在網路上隨手抓取模特兒坎達兒・珍娜(Kendall Jenner)的照片並將其張貼。最後,這張照片竟成了他在Instagram上最多人按讚與觀看的貼文,令他倍感意外。
藝術家尋找新棲身之地
Instagram上的低觸及率與對特定內容的偏好使藝術家紛紛倒戈,轉向其他社群經營事業。Twitter相對公平且合理的演算法使其成為新的熱門,而緊接其後的是同樣頗具人氣的視覺化社群VSCO、BeReal,及更專業的Artfol和Bubblehouse等。
另,也有人拒絕再受社群上的演算法綁架,自行架設網站,開闢自己的新天地,如上述的Deb JJ Lee、Maddy Mueller、Sam Binding和Nick Waplington都有自己的網站供人搜尋。